宮裡膳房就有若乾套蒸花露的家夥什兒,各種甑子箅子之類,都是專門定製的,有銅的,有陶瓷的,每到春夏各種鮮花盛放,總要蒸一些,供各宮妃嬪使用或食用。
沈韶光曾在西市見過胡式陶瓷蒸餾鍋,幾百錢,不算貴,但因為用不到,一直沒買,這會子既然承接了林府的鮮花代加工業務,便找了個空兒去買了來。
不管糖漬、蜜漬,還是蒸餾花露,沈韶光都是熟練工了,於三、阿圓等卻對這蒸花露新鮮得很。
於三圍著蒸餾鍋轉一圈,“原來花露是蒸出來的……”
沈韶光笑問:“你原來主家的夫人和小娘子們不蒸這個嗎?”
於三停頓一下,“不蒸。”
難道是南北方的差彆?蒸花露主要還是在京畿之地流行?也有可能。
沈韶光把花瓣都用乾淨井水清洗了,三分之一糖漬,三分之一蜜漬,三分之一放進了蒸餾鍋裡。
這古法蒸餾,原理很簡單,讓水蒸氣帶著花露中的精華升騰,到冷凝蓋凝結成水滴,流入甑內儲存起來,隻要有家夥什兒,初次接觸的人便能操作。
但熟手到底是一樣的,這經驗便在火候上:火太急,水乾得快,花裡的精華還沒熬出來呢;火太微,則蒸汽少,精華都留在了底下渣滓裡,出來的花露量少而質薄,更甚至還有熬糊了的,沾了糊味,這鍋露也就完了。
於三看過,明白了個中原理,也就算了;阿昌慣常不管這個;隻阿圓總惦記著,不時來看看,蓋因沈韶光許她,“等蒸出來,先給你調一碗喝。”
沈韶光不食言,等花露蒸好之後,果真先為阿圓用井中鎮過的白水調了一碗,於三、阿昌也有。
“嗯,香!”阿圓猛點頭。
“若要吃甜的,可以加點糖,但不要加蜜,那就串味兒了。”
阿圓道:“這就很好了。”
沈韶光笑,也就是喝個新鮮罷了,這玩意雅致是雅致,但真論起味道,還得是我大酸梅湯!
為了配這雅致的花露,沈韶光還專門買了幾個白瓷瓶,四五寸長,小口長頸圓腹,有點仙俠劇裡玉淨瓶的意思。把花露裝好,塞了木塞子,連著那些裝糖漬花、蜜漬花的罐子放在一起,隻等林少尹來時,讓他派人來搬。
沒等來林少尹,卻先等來了那位劉侍從。他是送他家少尹的包月飯銀來的。
沈韶光讓他把這些瓶瓶罐罐拿走,不多時,他又回轉,並帶來了回禮——一架畫屏。
“我家太夫人多謝小娘子幫著製作蜜漬和花露。”
沈韶光看那架屏風,檀木架,細蘇娟,畫中一片荷塘,粉色蓮花開得正豔,一隻翠鳥在飛,又有一隻在梳羽毛,一派閒適氣氛,正是夏季適合擺的。
若是非常貴重的泥金屏風,或者非常私密的床上枕屏,沈韶光不用想就都推拒了,但這架屏風打了個擦邊球,半家常不家常的,然而,總收這種東西不合適,又不是門戶相當的人家互相走禮。再說,這真是太夫人送的嗎?這位林少尹……
看出沈韶光的推拒之意,劉常笑著求肯:“以後還免不了求小娘子幫忙的,請莫要推辭,不然我們怎麼好意思上門?”
沈韶光想了想,認真地道:“還請上稟太夫人,以後切莫如此客氣了,我們真是受之有愧。”
劉常叉手行禮,告辭。
回到林宅,劉常去內書房稟報:“已經送與沈小娘子了。”
“嗯。”正在批文書的林晏點點頭。
“小娘子說——以後莫要如此客氣了。”劉常看一眼林晏,小心地說。
林晏手下的筆頓一下,“知道了。”
看一眼寫著長篇草書歌行的六扇大屏風,劉常退下去。
大屏風隔著的是阿郎的臥房,而在臥房裡有架小屏風,檀木架子,細蘇娟,上麵荷葉田田,幾朵才打苞的粉荷,荷塘邊兒兩隻鷺鷥悠閒徜徉。不用細看也能知道,那與送出去的屏風,畫的是同一片荷塘。
劉常很想知道阿郎常用的床頭枕屏是什麼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