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是否出海(2 / 2)

揭開了石碑過後,顧邵又對著桃園縣的幾位富戶一塊兒寒暄了一下。

有林老爺和曾老爺打頭,桃園縣剩下的幾個富戶也都還算爽快,紛紛出錢雇了不少百姓做事。

出錢之多,大大超過了顧邵的預期。

但顧邵的想法遠不至於此,他希望這做法往後還能繼續持續下去,這般不管是不是在災年,不管外頭有多少災民,官府這邊的擔子都會輕上許多。更重要的事,百姓那邊也能得到實打實的錢財。顧邵再接再厲,連誇帶哄地說得這些人眉開眼笑,紛紛誇下海口,往後但凡遇上災年,必定頭一個出錢賑災。

瞧見他們一個個如此上道,顧邵再次跟係統感慨:“看吧,桃園縣的百姓果然最淳樸不過了。”

要出力就有人出力,要出錢就有人出錢。

係統看著那些被哄得不輕的富戶,心想顧邵這張嘴,關鍵時候還是有點作用的。看來這些年的飯沒有白吃。

忽悠了一通這些富戶之後,顧邵才忽然想起來一件事。

“桃園縣的新知縣,是不是今兒要過來?”

“好像是的。”

“嘶!”顧邵倒抽了一口冷氣,“你怎麼也不提醒我?”

“我有這個義務?”係統發問。

顧邵頓時沒了言語。他也不想跟係統再廢話了,為了今兒的竣工禮,他把縣衙裡頭上上下下的官兒都給叫過來湊熱鬨充人數了。就連晉安先生,都給他一道給叫來了,如今留在縣衙裡頭的,好像就隻有閒著在家還沒出門的周大人了。這也太寒磣了,要是那位新知縣過來,少不得要認為他們故意怠慢他。

辭彆了眾人,顧邵趕忙去酒館的二樓去尋晉安先生,與他一道兒趕去縣衙裡頭。

那邊,周介推也領著鄒知縣回了縣衙,兩邊人剛好在縣衙門口碰上。

顧邵猜出了這人是誰,眼睛一亮,立馬上前打招呼。

周介推是熟人,壓根不必特意上前來打寒暄。顧邵對著的,顯然是周介推旁邊的鄒縣令。畢竟這回也是因他之故怠慢了人家,顧邵不得不客氣一點。

可說了兩句話之後,顧邵便發現,這位新來的鄒知縣對他的態度好像不大對勁兒啊。

不管他問什麼,那位鄒知縣都答得很小心,仿佛他是什麼可怕的人一樣。顧邵也不想人家剛來就對他有什麼偏見,所以同鄒縣令說話的時候,顧邵便更細心了幾分,儘力讓鄒知縣知道,自己是個再和善不過的人。

和善是和善了,鄒知縣迫於壓力,隻好耐著性子一句一句地回著顧邵。不過他仍在心裡暗暗的給自己敲響了警鐘。這位顧通判,不僅做人厲害,說話也是滴水不漏。

看來是個笑麵虎不假了。

在鄒知縣這裡,顧邵必定是得碰上一個軟釘子了。周介推是一路跟著過來的,大概也猜到了鄒知縣的意思。

他隻看了兩天的熱鬨便也看不成了,得出發回京。

淮安府這邊不管是查案還是賑災的事都已經結束得差不多了,周介推準備了一日過後,便與顧邵和晉安先生辭行。他行程趕得急,顧邵幾個也沒留人,反正以後回京城還能再見的,也不必多也不必多做什麼樣子。

待周介推走之後的大半個月裡頭,整個淮安府的新上任官吏也全都到齊了。

顧邵看著重新修繕的官舍,想到了自己頭一回給聖上寫的信。雖說這回重修官舍也不知是不是因為他那封信,可既然修整了,便說明聖上還是記掛著他們的。聖上如此為了他們著想,他這個禦定的淮安府通判,自然得做出一番實績來才行。

另一邊,周介推趕了這麼長時間的路,也總算是趕到了京城裡頭。

回京之前,周介推已經猜到了這回京城肯定會熱熱鬨鬨、有的折騰。不說其他,單就是吏部考課改製的問題,便要在不少人頭上動刀。涉及自身利益之事,這鬨騰的動靜必然不會小。

事實也一如周介推想得那樣,京城裡頭如今是不大安定,尤其是朝廷那邊,更是吵翻了天。

不過讓周介推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他們吵的竟然不為吏部的考課改製,而是因為一封信引發的是否派人出海一事。

周介推聽了這消息之後立刻派人前去打聽。好在這事兒好打聽,沒花多久的功夫便打聽了出來,原來是因為戶部錢大人半個月之前收到了一封來信,信上說,東南海上有一物為紅薯,產量極高,極易成活,且隨處皆可種植。聽說那信上麵還畫了圖,另說了大概去哪兒可以尋到這樣一個寶貝。

隻是吧,這事怎麼聽怎麼扯,都是沒有所謂的消息,周介推難以想象朝廷那幫人竟然會為了這麼一封信爭到現在。他忍無可忍地打斷了屬下的話,多問了一句:“那信是誰送來的?”

“聽說是淮安府的顧通判。”

周介推嘴角一抽:“難怪呢。”

也就隻有他有這個本事了。網,網,大家記得收藏或牢記, .報錯章.求書找書.和書友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