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潘曉善(一)(1 / 2)

1987年7月,板栗村

板栗村,顧名思義,村口有一大片板栗林。

板栗林位於村子中段,一邊靠山,一邊靠江。

山不是什麼高山名川,早早便被村民開了荒,下頭帶泉水的是水田,上頭則是旱地。

山與板栗林之間住著一百多戶潘姓人家。

江,是一條足有十幾二十米寬的江。

江麵上有條小船,小船兩頭係著繩,要渡江便自個兒拉繩吧。

“叫什麼名字?”村乾部過來登記今年要上小學的孩子,要統一送去鄉裡上戶口。

名叫阿順的弟弟搶著答:“小三。”

“哪兩個字?”登記戶口的村乾部接著問。

“……”哪兩個字?弟弟傻眼了,這個他不知道啊,就是小三。

“大人不在家啊,那就叫曉善吧,春曉的曉,善良的善……”登記戶口的村乾部是比較有文化的,才會接下這個活兒。

村上很多人都是亂叫的,不能上台麵,會請他給寫兩個比較好的字,他還是比較拿手的。

“好的,謝謝叔叔。”潘曉善還沒有上學呢,也不好說是哪兩個字,還好這個叔叔沒有給寫上小三,便是之後可以改,那也是一輩子跟著自己的曾用名,想想就窒息。

“九月一日,記得去報名啊。”1986年4月起,國家實行九年製義務教育,村乾部有義務提醒村民送適齡兒童進學。

“好的。謝謝叔叔。”潘曉善過來已經三天了。

一連三天都有小夥伴過來喊她去江邊遊水,她都沒有去。

剛剛過來的那天傍晚,她差點就便溺死,她的靈魂進入身體時,已經被嗆了好幾口水,她連蹬幾回才浮出水麵。

她還記得原主怎麼死的——夏日在江邊玩水,無意進了深水區,溺水而死。

不光沒有去,潘曉善還暗暗發誓,這一輩子都不下水。

三天內,潘曉善在家將雞屋打掃一回,又去挖了蚯蚓喂雞,還想著將蚯蚓給養起來,如何養蚯蚓,她是知道的。

幾輩子下來,她算是明白了,她總得從窮日子開始過,因此她特特記下來的,除此之外,還會一些簡單的方子,不是什麼好方子,就是後世公開在網上的。

這一晚,等哥哥在江邊遊水回家,潘曉善要跟十二歲的大哥講一講如何養蚯蚓?

那麼多蚯蚓放一起,潘曉善自己是養不了,想一想便頭皮發麻呢。

潘曉善跟哥哥進屋,背過身不看他黑泥鰍般的乾瘦身子,嘴上叭叭叭的講著吃了蚯蚓的雞,長的比較快,又講天天挖蚯蚓太麻煩了,可以自己養一些。

可惜講了很多,哥哥也沒有理她,換了衣服就進灶間找吃的,沒有什麼好吃的,就是紅薯粥加紅薯塊。

“好吃……”潘大順呼呼啦啦喝了一大口,讚道。

“……”就放了幾片肥肉片一塊兒煮,當然肥肉片被潘曉善挑出來,吃進肚子裡了。

大哥不理自己,潘曉善無奈,隻得又去動員潘媽媽,這一回說家裡可以養兔子的。

潘媽媽同意養兔子,但要她去地裡拔草。

“行行行……”潘曉善能如何呢,媽媽天天下地乾活,自己將自己當男人使,能挑一百斤呢。

也是沒有法子,媽媽的眼睛總是不自覺往上翻,可四肢健康,不像潘爸爸的腿腳不好,聽說不是天生的,是小時調皮從樹上摔下來,沒有正好骨,如今不能使大力。

這個家太窮了,她又太小了,要製富,隻能從養雞養兔開始。

最後,潘曉善用一個煮雞蛋說服了弟弟四順幫自己挖蚯蚓。

見潘曉善帶上四順乾起來了,哥哥潘大孝也會搭把手,他今年十二歲了,個兒長得不高,心眼卻不少,自然知道家裡窮,如果再這樣下雲,他就得回家幫著乾活了,他也不是特愛讀書,隻是更不想下地,太累了。

潘大孝下半年就四年級了,還不知道學費在哪裡呢?又要向村長家借嗎?他跟兩個妹妹,三個人的學費呢。

借錢上學,而長久之計。

家裡真窮,養蚯蚓能讓母雞多下蛋,他還是心動了,雞蛋送去鄉裡就能換成錢。

……不夠,還不夠,潘曉善還在想如何改善這個家?!

爸爸媽媽都是殘疾人,媽媽眼睛有毛病,總是不自覺往上翻,爸爸腿腳不好,用了力,就會一拐一拐的,最好不能乾農活。

真的不知道讓他們乾嘛好呢。

“爸爸,你去學修鞋吧。”這一天,潘曉善這樣對潘爸爸說,這是一種有前途不會失業的手藝。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