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擊鼓(7)(2 / 2)

漢貴女 三春景 9576 字 4個月前

而桑弘羊呢,他是個法家愛好者!就算跟著儒生老師學習,也不忘研習法家典籍。缺少老師的話就和陳嫣一起討論不懂的地方,真理越辯越明,他們都是有思想的人,慢慢也能有些意思!

要是兩人討論也不能有個結果,還可以等著陳嫣寫信!陳嫣每過一段時間就會往長安送一次信。其中主要是積攢了一段時間的、給天子大舅等人的信件,現在她正式讀書了,向長安那邊曾教過她的博士們討教也是順手的事情。

課堂上的最後一人,陳嫣可能是個雜家,什麼都學!她不隻是對哪一家都感興趣,更讓人不解的是,她好像哪一家都不怎麼討厭——後者可能比前者更加少見!

有這麼三個人的課堂,桑弘羊才真的敢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因為他知道沒有人會從心底裡在意——老師公孫弘最多也就口頭訓斥,實際上卻不會因此真正厭惡他。

果然,公孫弘見桑弘羊公然在儒家課堂上‘唧唧歪歪’,拿出了儒法道三家的說法,而不是直接站到了儒家這邊,也不過就是責備的看了他一眼,實際上的行動一點兒也無!

桑弘羊嘻嘻地笑了起來。

陳嫣心裡同樣也忍不住笑了起來,關於這種爭論,也不是桑弘羊第一個提出,各家道理的爭論其實很早很早就開始了!隻不過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拿出來說而已!比如說一個純粹的儒生,他當然是堅持自己的道理的,自然也就不會產生疑問。

陳嫣舉了舉手,示意自己要發言,然後才道:“吾隻說些拙見——隻是一家之言而已!”

先打了個預防針,陳嫣才接著道:“道家持的是道義,認為人與人之間以道相交,大到國家也可如此。隻是後來失‘道’,不得不轉向‘德’,以‘德’來進行約束。而等到德也無用後,又有‘仁’!‘仁’無用,最後則求於‘義’,這一切都不再了,國家才用‘禮’去約束,所以說道家輕視‘禮’,因為這是等而下之才去選的!”

儒家想要通過禮教來治理國家已經夠理想主義了,而道家其實比儒家更加理想主義,至少從這個方麵來說是如此!

“法家則不同,法家認為禮不足以約束人了,或者說天下失禮!所以要行法才可以!對於一個人的功勞要獎賞,對於一個人違法亂紀要懲罰,所有人都在‘法’的限製內,於是天下太平!這樣的法家怎麼可能不輕視‘禮’呢!”

公孫弘對此但笑不語,因為他儒生的身份,他現在最好就是不要發言!和自己這個學生太過對著來不好,而且公孫弘也不覺得她說的有什麼錯。但要說讚同,那也是萬萬不能的,他畢竟是還是一個儒生啊!

桑弘羊就自由的多了,手支著下巴,眨了眨眼睛,好奇道:“所以翁主也讚同法家?”

陳嫣想了想,覺得桑弘羊這個問題也不是不能回答,於是點點頭道:“若隻是單單說這個,我偏向法家一些!上古時期民風淳樸,人口也少,道家的道德仁義已經足夠。可到了周天子時,疆域遼闊、人口眾多,人也不能如上古時一般了,用禮來規範才能保證上下尊卑,保證國家權威。而到如今,禮也不夠用了,須得‘法’才能約束。等到日後,連‘法’都不能約束的時候都會有,所以也不必拘泥。”

其實這就是一個時移事易的問題!老子崇尚的是上古時期那種小國寡民、雞犬相聞的狀態,那個時候用仁義道德治國夠用了。而孔子主張克己複禮,西周時期的政治狀態是他認為最完美的。然而現實是時代在變化,哪有能夠從頭用到尾的一套施政理念!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解’。

桑弘羊來精神了,問道:“翁主不覺得今後能回歸周天子時,甚至堯舜時的天下?”

呃...按照古代君主和讀書人們的理想,大概都想過回到西周那種井然有序的局麵,致君堯舜更是夢想中的夢想。

後人覺得哭笑不得,但活在這個時代的人是真心這樣想的咩~

彆的問題陳嫣或許會留些餘地,但這個不用,她比任何時候都要乾脆:“不能!”

還補充道:“光陰向前,如同水往低處流,乃是天道,如何能變?如今的人懷念上古堯舜之世,但真要回到那時,恐怕又是不肯的了!堯舜之時水患頻繁,大地之上猛獸眾多,人與獸爭生機!住的是粗陋房屋,連磚瓦都沒有......”

說實話,陳嫣一開始說回到堯舜時期大家不肯,桑弘羊和公孫弘都是要反駁的,但隨著陳嫣說出後麵的話,兩人沉默了。看起來都是很普通的事,大意就是說,上古時期人們吃不好、穿不好、住不好,誰願意回去?

難道人就是為了吃穿住活著?那可是上古先賢時期,隻要想到能與先賢一個時代,就覺得心潮澎湃了!

但偏偏桑弘羊和公孫弘都屬於聰明又務實的人,他們自然清楚,那些願意為了理想拋頭顱灑熱血的士人就算了,至少占了天下絕大多數的小民是隻為了吃穿住的!如今的生活與上古時期的生活,選擇哪一個並不是問題。

主要是此前沒人會去認真思考堯舜禹這些賢王在的時候,小民的生活狀況到底比現今如何。按照大家一貫的想法,那肯定是比現在要來的好啊!那時候是禪讓製,每一任領袖都是賢明而樸素的!

他們做任何事的時候都想著其他人,自己也沒有什麼享受。若是現在的帝王能夠這樣,天下人該過上多好的日子啊!

由此就理所當然地覺得那時民眾的日子比如今好過!

然而,隻要肯去想想就明白了,那是不可能的!上古先民的日子受限於時代,能好到哪裡去?正如陳嫣所說的,這也沒有、那也沒有,大地上人煙稀少,估計就和現在的南方差不多,還有相當不適宜人生存的瘴氣和猛獸......

明白陳嫣的意思,就連偏好法家的桑弘羊也隻能乾笑了。畢竟,哪怕是法家,也是憧憬著上古賢王時期的。

乾笑一兩聲,勉強從這種過於富有衝擊性的發言裡掙紮出來。桑弘羊打斷道:“所以翁主覺得人性會愈來愈惡?”

桑弘羊從小隨老師讀書,一直覺得自己已經是個很出格的人了。出格到了什麼地步?出格到了他需要隱藏自己的想法,至少麵對老師的時候得收斂著來。在老師那裡,他可以是一個有些調皮、有些聰明、有些機靈主意的少年,但絕不會是離經叛道者!

說到底,他的聰明不是假的,他知道該怎麼樣才能更好、更適應地活在這個世界。

到了陳嫣這裡,倒是想什麼就說什麼了,根本不用擔心彆人因為他的話而‘側目’,因為在陳嫣的發言對比下,其他人的發言都可以算在接受範圍之內了,甚至會顯得樸素老成,233333......

陳嫣也不想再深入這個問題了,便從善如流道:“倒不是認為人性愈來愈惡,隻不過覺得世人是越來越了解自身了。”

上古時候人們隻要活著就用掉全部的力氣和精神,哪有時間去考慮彆的!而時代變遷,人們開始發現‘自身’!原本隻是活著就夠了,現在能夠‘活著’了才發現這是不能滿足的,每個人都想活得更好!

所以才說人的欲求是沒有止境的嘛!

“人性本惡?”隨著陳嫣的解釋,桑弘羊忽然道。

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惡到底哪一個是正確的,其實從來都有爭議,因為這實在是太對立了!甚至這不是一個學派與另一個學派的鬥爭,學派內部也有可能出現分歧!再加上無論哪一種觀點都可以找到足夠的支撐,真要討論起來誰也不能說服誰啊!

陳嫣說人隻是越來越了解自己了,到桑弘羊這裡,補充上人性本惡,其實也就是依舊在問是不是‘人愈來愈惡’!

這麼理解其實也不是不能夠,陳嫣隻能無奈地笑了笑:“每個人想法不一,我大概不是這樣想的,但也不是那樣想的,我們求同存異罷——就如同儒道法三家常有不同,但又何必說服對方呢?”

話題在狂奔了十萬八千裡後竟然被陳嫣奇跡一樣圓了回來!就連一旁保持了沉默的公孫弘也覺得訝異了。

桑弘羊更是梗了一下,半晌才嘟囔道:“翁主是這般想的?可是世上哪一家的學者不想說服彆家學者?”

所以才有了一場場辯論,所以才有了學派之間的許多鬥爭。大家爭先恐後地讓自己聲音大一些、更大一些,就是為了讓自家的信念一統天下!這種訴求簡直就像本能一樣強烈。

陳嫣笑了起來:“這世上有一件最難最難的事情,難過愚公移山,難過精衛填海!那就是將一個人的念頭放到另一個人的腦子裡——孔子還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呢!若是彆人說了一大堆,就為了改變你心中的信念,你會願意嗎?既然是這樣,何必如此!”請牢記:玫瑰網,報錯章,求書找書,請加qq群:277600208(群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