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第24章(1 / 2)

第24章金殿問策

本【】朝建祚初年,天子於崇政殿親試,後天下大定,學風漸高,士子繁如過江之鯽,崇政殿為日常朝會之所,不若專為春秋兩令大宴群臣、冬至誕聖二節設宴親族而後修的集英殿明闊恢弘,故而將殿試之地換入後者。

卓思衡與一眾舉子自德慶門正門而入,穿行禦道,禁軍夾列道側,軍容整肅甲胄明光,他們由禮部官員引領,走過王朝中樞,向集英殿進發。

光是這條路,好些考生已是走得汗流浹背緊張不已。

卓思衡前麵那個人後背都透出一絲濕痕。

但也有人走得春風得意,仿佛已是勝券在握名傳天聽。

集英殿的飛簷率先映入眼簾,微雲流去,天際藍勝湖海,大家的腳步聲和呼吸聲都被這肅穆而巨大的建築壓得不能再低。

禮部大小官員早已恭候殿前,由禮部尚書接過引節,帶領貢子入殿。

殿內輝煌卻不奢靡,既有皇權崇高的彰顯,又有典雅的大方高潔,殿廊一周皆已設好帷幔列好坐席,坐席掛有木牌,上書各人姓名。為百人設座後,集英殿中仍有巨大富餘空間,侍者屏列,部分閱卷與觀禮官員由當朝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首恭候,最前方帝座龍椅仍是空的。

待到舉子於殿中站定,禮部官員謁報,再聽幾聲唱禮高宣,當今聖上徐徐入殿。

眾人在禮部官員的引領下整齊叩拜,而後有人宣讀聖旨,旨意上又強調了一次為何開恩科以及聖上如何愛才,並讓眾人竭力作答,以展才魄,得沐恩榮。

這是卓思衡第一次見到當今天子,隻是他不能抬頭,叩謝過天恩,便被領到自己座位前,再拜就座。

筆墨紙硯都已準備妥當,所有考生人生中最重要一場考試即將開始。

到達此處,卓思衡才明白為何科舉是讀書人的畢生追求。你達到一層的水平與相應認可,就會得到更高一層的禮遇,這等自我認同高級需求體驗,實在很難不令天下讀書人趨之若鶩,甘拋一二十年光陰苦對寒窗。

但是他離會當淩絕頂還有一張時策答卷的距離。

殿試不同於所有考試,它由皇上親自出題考校,題目以宣讀聖旨方式公布,答題時限為兩個時辰,午時即納卷糊名謄錄,由聖上親看或由指定官員誦讀,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隨議,其餘官員傳閱,最終天子定奪一甲三名,後二三四甲則由百官評定。

集英殿的安靜由皇上打破,他聲音自高座上而下,仿佛遠處而來,但又沉鬱有力:“啟卷吧。”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沈敏堯答了聲遵旨,而後雙手接過近侍手中聖旨,展開朗聲宣讀題目:

漢孝文專用德化,幾至刑措;孝章事從寬厚,人賴其慶。而今歲報重辟,至以千數,寒燠僭差,水旱為沴,彼何修而臻茲?今何由而反是?賢鄙之未明,徭賦之未平,法令之屢更,頗欲革而正之,安得無憂而定也?

聽完,卓思衡就麻了,全體貢士也麻了。

什麼漢朝百科三連考,皇上最近為什麼和漢朝對上眼了?

前兩卷那些漢朝典故人物用也用得差不多了,還從哪給他老人家找啊?

沒完了是吧?

卓思衡比其他人還有一重苦惱:題目裡說得“寒燠僭差,水旱為沴”其實就是氣候異常造成了各種災難,他當然知道這種偶發的季節性氣候災害和人類活動有關和地球活動也有關甚至和太陽黑子也有關,但他沒法寫,他要寫就隻能把這一類現象歸於蒼天示警。

卓思衡歎氣。

犯難歸犯難,題還是要答的,而且卓思衡略微細思,也覺得皇上這道題出得很有水平。首先他說西漢漢文帝擅長用德化治國,效果是潤物細無聲,刑法幾乎都用不上了;再說東漢漢章帝寬容治下,人民生活水平幸福滿足;然而皇上他自己麵對的局麵卻是多災多難,一年報了他一千多例死刑,極其頭痛。為什麼漢朝那個時候國家可以到達這種水平,現在不行呢?是我【】朝用人不察?徭役賦稅還沒整明白?法令調整不夠貫徹?你們給出出主意吧,怎麼才能讓國家無憂安定?

總不能說是皇上您不行所以國不行吧?

況且卓思衡自北方一路南下,所見景象也都是太平祥和,可見聖上並非亂政之主,亦有治下方略,然而許多事情未必如他所願罷了。

卓思衡磨墨時擬了擬腹稿,忽然想到一個很好的切入點,也不再繼續磨了,趕緊先蘸一點記下來。

卓衍從來都很欣賞自己兒子的一點,便是他思維敏捷常有急智,卻又不疾不徐,穩而慎定。他覺得這是位極人臣該有的品格。

卓思衡前兩次考試的表現想必也不會讓他失望。

這次也是一樣。

棘手的問題令許多考生難於落筆,而這次還有個難度,就是雖然左右有簾幕遮擋避嫌,可前方是沒有的,考生的座位繞集英殿一圈,呈環狀布局,因此抬頭就能看見隔著大廳對麵考生的作答情況。有人腦子快想出破題點也快,於是此時早就筆走龍蛇寫了好多,有人寫寫停停措辭慎重,但也在思索之際。可這對那些還沒想好文章落腳點的人來說,看著旁人筆飛腕舞,心中滿是緊張焦急,心理素質要是差一點,那就更想不出來了。

卓思衡是給人壓力的那一類,他寫草稿速度當真是極快,習慣一氣嗬成再從頭審閱增刪,邊磨邊寫,墨趕不上用,恨不得一手寫字一手現磨。他如今毛筆用得和水性筆一樣熟練,寫題和塗卡一樣快,果然是環境塑造人。

一個時辰,他寫好初稿,再花半個時辰修改,幾處抹掉重寫,幾處乾脆刪去以免囉嗦,留下的都是能直切論點的論據,最後的論斷也緊扣題目。標新立異不是他的目的,皇上在位這十年,看過至少三次殿試的答卷了,天下英才之多,無論是答案新穎的還是述古的,想必他都有所見識。自己不用什麼花裡胡哨的論點,隻給一個新的視角,去探看那些似乎老生常談的論點,而這往往能發現新的思想火花。這是卓思衡自己經常反複看待問題的切換角度法,如今用來答題,運用得心應手。

最重要的是,每一個字,都是他認真思索的答案,是他真正用心用技巧編織的縝密回答,是他這麼多年浸沐考試藝術的集大成。

最後半個時辰謄錄抄寫轉至考紙,幾千字的小論文正字正寫也是極累的,卓思衡額頭感覺到隱約潮熱,抄完落筆時,極輕地呼出一口氣來。

這一口氣不是緊張得以紓解,也不是如釋重負的鬆弛,而是一種完成後的滿意與喟歎。

這是卓思衡在兩個時辰內能寫出的最好文章。

在他示意後,封彌官立即上前收走試卷,此時已有不少人交卷,也有許多人仍在奮筆疾書,卓思衡去找範希亮卻沒看見,因不能探頭探腦,於是也無法朝兩邊尋去,倒是佟師沛在他對麵也是剛剛交了卷似乎在放空自己,看到卓思衡,他膽子實在大得很,竟然還敢朝他偷偷笑一下。

但他立即重新垂頭,假裝在思索和回味考試。因為他爹佟鐸一向知道他快筆的能耐,考試前警告他,要是提前太多交卷不好好檢查,回來考完也要罰他不許出門,這對佟師沛來說比打板子還要命,當然他爹也沒舍得打過他一下就是了。誰知道此時列在集英殿裡的哪個大臣是他爹的故舊,此時正替他老爹盯著他的一舉一動等待彙報,佟師沛十分警覺,但低頭後又忍不住微微翹起一點點腦袋,朝斜對麵的卓思衡咧咧嘴。

兩個人在少年意氣方麵脾氣相投,都不是刻板老實的個性,卓思衡看沒有巡考路過,便也回他了個笑容。

最後一刻鐘時,為提醒尚未答完的考生,近侍於禦前燃起線香一支,燒畢落筆,但見火灰星點,不就便要燒至最後了。

鳴罄聲響,殿試結束。

所有士子無論是否答完,一律停筆,由禮部官員引出至偏殿等候結果。

殿試是不會讓人再回家再等通知的,刺激也是刺激在這裡,你坐在偏殿,正殿說不定皇上就在看你的文章,想想都有點小激動。而且當場出成績,下午立即唱名賜第,賞袍笏,騎馬出宮門赴期集所。全套流程極其完備,一甲三名可謂榮極。

偏殿內所有焦急不安和渴求盼切都隱藏在沉默當中,卓思衡坐在一側,不知為什麼心思飄忽,想到了一件父親卓衍說過的趣事:他那一屆殿試後,一人因太過緊張暈厥,後來那人點了二甲第十五名,也是極好的成績,可是因為這一暈,被人起了個外號叫昏昏進士。

那時他覺得這人好有趣,自己高考也沒那麼緊張的。可是隻有親身經曆才明白這種感覺,命運的審判就在隔壁,此時卻隻能枯坐等待,何等心焦。

不過他現在想起當初的父親和自己,想起這位昏昏進士,想起自己這一路走來,倒是暗自搖頭一笑,兼具自嘲和釋然。

而集英殿正殿的天子於臣僚,皆著眼於國之大計,士子們在隔壁的小情緒他們是渾然不覺的。

皇上已看過幾篇,他覺得水平還算屬於平均水準,便讓禮部官員先讀著,聽到偶有不錯的再細看。而讀過的文章都傳至其餘殿試閱卷官員的手中。

讀過五十餘篇,皇上反倒覺得,這屆士子的水平比去年要厲害許多,有人文辭雅正,陳詞濫調也能寫出綽約風貌;有人立論嚴謹,絲絲入扣張弛得度。總之都有一些長處。他略一挑選,便有十餘篇摞入內侍掌心,隻覺難分高下,不知改列誰為一甲。

但皇上的這種心情,隻持續到第六十一篇時策答卷讀完前。

禮官隻念開論,他便立刻覺奇,要拿過來自己細看,邊讀邊擊節讚歎。

這篇文章實在是太特彆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