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白斬雞(1 / 2)

月出皎兮 卉苗菁彩 3222 字 5個月前

擺盤中油亮金黃的白斬雞,挾到眼前,才看到皮下與粉白雞肉骨肉相連的雞骨斷麵的殷殷血絲。

這雞竟然是生的!

孔紹熙驚呆了。

通過《中饋錄》,孔紹熙知道謝家為方便行路製的燜燒類路菜甚少用火,但孔紹熙作夢都沒想到謝家宴客酒席上的雞竟然也會煮得半生不熟,尤然帶血。

謝家不是世代翰林嗎?孔紹熙委實不能理解:怎麼飲食習性還是如此的茹毛飲——上古!

驚異中,家學淵博的孔紹熙想起來了,他老祖宗孔聖那句“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中的“膾”本意原是:切得很細的生肉。即所謂的“牛與羊、魚之腥,聶而切之為膾。聶之言月枼也。先藿葉切之,複報切之,則成膾也。”

想當初他老祖宗既是把“膾”與“食”相提並論,孔紹熙忍不住想:可見當時人食“膾”的日常。

甚至唐宋時,食“膾”也是風尚。似詩聖李白便有“吹簫舞彩鳳,酌醴鱠神魚。千金買一醉,取樂不求餘”之句。句中的“鱠”即是以生魚片成的膾,即魚“膾”。

隻元後,“膾”方才少見於文人詩詞歌賦。

等到本朝,更是聞所未聞了。當然,也可能隻是他自己見識有限,消息閉塞的緣故。

似宋蘇東坡那句“金齏玉膾飯炊雪,海螯江柱初脫泉”讚的便是吳郡名菜鱸魚膾。

吳郡在南方浙江錢塘,謝子安也是南方江州人。這兩地,現固是繁華,但這繁華始自唐後,先秦時這兩地被稱為“百越”,為中原王朝充軍發配的“不毛之地”。

或許就是如此,雉水謝家至今還保留了上古飲食之風。

隻這白斬雞,孔紹熙望著筷頭沉吟:連皮帶骨,已是半熟,並不是生膾,這是對應著上古飲食的哪一道呢?

白斬雞,白湯燒煮,孔紹熙努力回想,終於想起《禮記》“郊血,大饗腥,三獻爓,一獻孰”一句。心說古人祭祀:祭天用牲血;祭宗廟,用生肉;祭社稷五祀用滾開水燙半熟的肉;祭林澤、墳衍、四方、百物之屬方用熟肉。

這白斬雞正是湯鍋裡滾熟,可不就是沉肉於湯,對上了“三獻爓”的“爓”了嗎?

想明白這白斬雞半生不熟的淵源,孔紹熙方將筷子送到嘴邊。

一口咬下,肉汁淋漓,滿口飄香——這看上去油光鋥亮的雞肉塊,竟然也飽含著透鮮的雞湯。

孔紹熙再一次震驚了。

謝家這份用湯心思,孔紹熙搖頭:實在是不遵常理,出人意外。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