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零一十二章 愛到底有心無心(2 / 2)

“產,金文為‘彥’的省略,‘彥’即‘諺’,表示口口相傳的狩獵、農耕經驗。”

“在下麵加上代表草木萌發的字形,本義是指古人利用農諺耕種作物。”

“篆文承續金文字形,但是大家看隸書,隸書直接取用了篆文的‘產’字中‘彥’的簡化法,直接寫成‘產’的字形。”

“所以這個用法,同樣古也有之。”

“再看鄉字,甲骨文字形是兩人相向對坐,中間擺著食器進食,所以這個鄉,其實就是宴饗的初文。”

“其後這個字出現了變化,左邊和右邊的人,一個變成了鄉,一個變成了右包耳,中間的食器,本來是‘?’,本來是簋字的初文,後來發生了訛變,中間部分變成了皀聲。”

“所以這個簡寫的鄉,本來就是人變化的,怎麼能夠說鄉無郎呢?”

“要說其愛字,那就更有意思了。”周至笑道:“說愛無心的,其實是不了解這個字的變化,”

說著將愛字的甲骨文和篆書都寫了下來:“目前基本可以確定的是,甲骨文中的愛,是上‘旡’下‘心’的形聲字。”

“到了後來,有分化出了兩個寫法,一個是秦係文字以外的‘?’,這個很明顯就是甲骨文的直接變體。另外一個是秦係小篆,在“?”的基礎上添加了符號‘夊’,然後演變成了後來廣泛使用的‘愛’。”

“至於為什麼秦篆要加上‘夊’,目前有的學者認為這是個贅餘符號,並不影響整個字形的構意,有的認為有意義,並解釋為‘行’,但也沒有確切的語言事實來佐證。”

“再到後來,聲符‘旡’發生訛化,變成了受字頭,但是在諸多書法作品中,我們依然能夠看到無數‘追古’的例子,書法家們在尋求變化的時候,會將受字頭還原成旡,恢複愛字的原始寫法。”

“可是這就說明心字從甲骨文開始就一直存在呀。”那個寶島男生露出了得逞的表情:“最後是被簡化字給簡化沒了,所以說簡體字變成了‘愛無心’,這就沒錯。”

“錯了。”周至搖頭:“這個心,其實一直存在於愛裡。”

“大家認真來看秦篆的寫法,先是旡,再是心,其下是什麼?”周至用粉筆頭虛圈了一下愛字的底部:“注意看,是‘夊’,而不是‘友’。”

“可是在簡體字裡呢?大家看,是‘友’而不是‘夊’。”

“這說明什麼?這說明了‘心’並不是不存在了,而是被簡化成了一橫,與夊一起變成了‘友’字。”

“好了,我接下來知道要做什麼。”周至舉手製止了寶島男生準備要發言的舉動:“我會論證,為什麼這個一,是從心變化而來的。”,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