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中午,王老爺子帶著周至在國博工作食堂吃了一頓“大餐”,等到下午回到研究所,實驗結果已經出來了。
碳十四測年法得到的結果是在公元五百到公元六百年之間。
鉛同位素定年法結果在公元四百五十年到公元六百三十年之間。
這兩個結果都在大家的意料之內,其實隻要造像背後明確的天保七年時間記錄在這個範圍之內,就已經可以證明其真實性,天保七年這個時間,就可以確認為造像時間。
不過第三個結果卻有些奇怪,熱釋光定年法測初級的年代卻早得多,時間是公元二百年到公元三百八十年之間。
這個年代遠在天保七年之前兩百年到一百年,啟老和王老拿著檢驗單,不由得有些莫名其妙。
周至說道:“這也很好理解吧?因為熱釋光定年法測量的是造像裡的磚瓦灰成分,在我的印象當中,但凡是手工藝工匠們,最喜歡用的都是老磚,所謂秦磚漢瓦,火氣除儘。”
“是這個道理!”王老爺子一拍腦門:“修故宮大殿的時候,調抹的灰漿都得是上百年的老磚粉,天保七年的工匠要是用老磚,可不就在公元兩三百年燒的嘛!”
“現在就可以確定了。”啟老爺子笑嗬嗬地說道:“這套造像,是真品,是國寶,是北齊高洋時期的駙馬和宰相權臣楊愔,為了皇室和家族祈福供奉,而命人造作的乾漆夾苧華嚴三聖像。”
這就是給文物定名了,差不多就是北齊乾漆夾苧華嚴三聖像。
“這是目前世界已知創作時間最早的乾漆夾苧造像實物,風格處於北魏造像到北齊造像轉化的關鍵過渡期,也代表著我國古代佛教造像的藝術巔峰,無論保存完善程度,造像精美程度,藝術價值,創作年代,都堪稱現在已知的第一,是當之無愧的國寶。”
“相傳印度有‘行像’的傳統。‘行像’,就是於宗教慶典時迎請佛像,必須把佛像請出寺院以外,類似現在的繞境。”金申作為佛像專家,開始給周圍的學生和年輕工作人員講解:“我們現在依然可見‘行像’儀式在印度、斯裡蘭卡等國出現。”
“夾紵作像其質輕便,利於攜運,若行像為石刻則其重量可知。佛教傳入中國以後,行像傳統也流行於中國。”
“另一方麵中土寺院規模愈來愈大,佛像製作也變得愈高大,石材或木材取得不易。因此,夾紵造像之法被廣泛應用,夾紵漆像盛極一時。”
“關於夾苧造像最早的文字記錄出自《出三藏記集》和《辯正論》,提到公元四世紀,東晉常侍戴安道首先在建造招隱寺的時候,使用夾苧工藝建造了五尊佛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