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垂花門,裡院是長正方形,麵積有外院兩個大。
垂花門本身是個門樓,位於裡院南麵正中心的位置,大院兒北麵是三間正房,東西各是三間廂房。
垂花門與東、西廂房、正房之間,為曲尺形廊子,帶有簷頂,供雨雪天行走,稱“鑽山遊廊”,又稱“抄手遊廊”。
三間正房的東、西兩側,左右廂房的北麵,也有一個小小的空間,這裡也各有一間,形如耳朵,因此稱作“耳房”。
耳房是獨立的小院子,前各有一座一丈見方的天井。
另外在東、西廂房與或遊廊和外院兒牆之間,也有兩間類似的耳房,卻叫做“盝頂”。
這兩間耳房麵積小得多,一般是仆人住的下房,或者一邊當廁所,一邊當廚房。
這樣的設置在蜀川的川西壩子上也能看到。
內院的東側,東耳房和東廂房之間有一個門廊和月亮門,通過這裡可以繞到第三進院兒。
三進院兒的大小並不大,隻和前院的大小差不多,除了一個狹長型的天井以外,靠北外牆也有一溜的房間,稱作“後罩房”。
後罩房前麵的院兒雖然不如中進的內院那麼大,但是房間本身卻比正房還要打,這裡一般用作庫房和未出嫁的女眷以及伺候她們的女仆所居住。
這所大院兒占地差不多橫六豎七,也就是四十多個平方丈,包括外、裡院,四角的四個小院共六個院子。按照兩柱一檁的自然間計算共有十七間。除去大門、二門不能住人的天井間,實際上有十五間,總麵積差不多四百平方米。
相當於一般的四合院兩個大,作為清代貝勒的院子,也不算出格。
馬爺介紹家具,俞斌則不失時機地介紹房子:“這屋子狀態在京城類似的院子裡頭算是最好的了,除了距離城中心最近以外,當年李導住進來之前還進行過一次全麵的修繕和改造。”
“當時一個劇組都住在這裡,水、電、暖氣、廚衛、鍋爐,下水道都是改造完成了的,標準還很高,除了廚衛,內外牆和屋頂、門窗的磚瓦木作,都是從彆的破院子裡拆過來拚裝的。”
“現在前院大門前不讓停車了,不過可以將前院改造成車庫,東西都搬到後罩房裡去,內院直接住一大家子,那都是沒問題的。”
“這和傑西成買的那些不一樣,那些都是國家退還的,之前都變雜院兒了,要住進去,那還得花錢大修大改。”
“列位要是有興趣,或者幫忙在親朋好友間推介一下,到時候隻管來找我老俞,給大家優惠!”
北方的老宅子可沒有江南園林那種氣息,那種一步一景的綠化很少,一般就是紫荊樹,葡萄架,金魚缸,大氣是大氣了,靈氣卻減少了。
這樣的房子一旦沒人住再失去了煙火氣,整個就跟一堆雜物的大倉庫差不多,的確難以讓大家夥兒產生吸引力。
在這一群人裡邊周至算好的,因為他發現了宅子的很多細節的確如俞斌所說的那般,都是從其餘宅子裡移過來的老物件兒,整個院兒經過了一次大修,然而大修使用的,全部都是老料。
這就太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