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女心計36(1 / 2)

女配愛平淡 養心殿 15311 字 10個月前

金玲並沒有太意外,皇上登基為帝,而且已經年過而立,確實是時候該選妃了,彆的皇子王爺有成婚早的,像他這麼大的時候都快做爺爺了,金玲說:“那奴婢就提前恭賀皇上,選妃新婚大喜。不知道哪家的千金,這麼有福氣,可以被皇上選中入宮為妃。”

李怡看著她,欲言又止“……”

金玲:“皇上是怎麼了?為何你的表情有些……有些難過,是否有何不舒服?”確切的說他是表情有些糾結才對。

李怡深吸了一口氣,不去管自己已經**的耳根:“金玲,你是否有想過,想過,做朕的妃子?”

“做皇上妃子?”金玲驚訝不已,雖然她看到過的原著裡姚金玲後來成為了皇上的妃子,並且為了鞏固地位做了很多錯事,一步錯步步都踏錯,造成無法挽回的地步。但是她可從沒想過要重蹈覆轍,立刻表明立場:“奴婢身份低微,皇上乃是真龍天子,奴婢自然不敢有這種妄想,請皇上明察。”

李怡說:“朕從來都沒覺得你身份低微,你是朕最好的朋友,給朕鼓勵和支持,若是沒有你,朕不會走到今天。朕納你為妃子,從此以後共享天下富貴,這也算報答了你的大恩,這樣不好嗎?”

金玲正色說:“皇上如此念舊,讓奴婢覺得非常感動。不過奴婢不需要皇上報什麼大恩,且無德無才,更不堪為妃子人選。”

李怡:“你……莫非你不想做朕的妃子?你不喜歡朕?”

金玲說:“皇上乃是人中之龍,不過我確實從來沒想過做妃子。”

李怡真的驚訝了,之前隻顧著胸腔的心怦怦跳個不停,他根本沒想過金玲可能會拒絕他,因為他給她的是宮中女子夢寐以求的,是一條最好的路。“那你想做什麼?做女官一輩子,然後孤獨終老?”

金玲向旁邊走了幾步,背對著他看向窗外皎潔的明月,說道:“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奴婢想助皇上坐穩了皇位再做打算。”

李怡十分敏銳:“莫非你想等朕坐穩了皇位,宮中再沒有留戀之人和事,你就要一走了之。朕知道你若想出宮非常容易,宮裡的大內侍衛都不會是你的對手。”

金玲一時沉默沒有說話,李怡就知道自己猜對了:“你!你真的想出宮,棄朕於不顧。難道宮裡再也沒有讓你留戀的地方?”

金玲說:“皇上,請稍安勿躁,以後的事情以後再說。”

李怡深吸一口氣:“不能以後再說。你不願意做朕的妃子,就是打算日後出宮,天高地廣,不被束縛是不是?難道朕在你心裡還不如自由自在的生活重要。”

金玲見他看起來情真意切,十分傷心的樣子,也不忍心說假話:“能夠出宮自然好,我從小在這宮廷長大,被四四方方的宮牆困住,自然想去到無拘無束的廣闊世界。奴婢以之所以不願為妃,也是不願成為皇上後宮中的其中之一,奴婢在宮中待的時間夠久了,在皇上之前經曆四朝君主,已經看儘各個嬪妃們的下場,奴婢不想成為她們之中的一個,也不願意重蹈他們的覆轍。”

皇上說道:“你跟她們不一樣,若是你能為妃,朕一定會好好待你。”

金玲說:“皇上是身陷局中,奴婢是旁觀者清。在奴婢看來,沒什麼不一樣。當初的寵妃哪個不是風光無限,獨得皇上恩寵。不過現在,她們生活的最好的應該是給先皇守靈的王貴妃吧。起碼她還活著,還有人送飯。若是叫我做一個下場不知如何的妃子,我寧願一直做女官,為您打點一切。況且……”金玲搖了搖頭,沒有再說。

皇上問道:“況且什麼?”

金玲說:“奴婢這話雖然離經叛道,不過確實是奴婢心中所想。況且——人各有誌,金玲不求錦衣玉食,坐擁多大的富貴。隻願求得一心待我之人,兩個人簡簡單單,沒有其他人插足其中,相伴白首。若是沒有這樣一個人在,奴婢寧願孤獨終老。”

李怡靜靜地聽著,半晌後說:“朕明白了,你想要一個隻愛你一個人的丈夫,這在宮廷之中確實是罕見之事。但若是朕願意為你這麼做,隻娶你一個。你是否願意做我李怡的妃子呢?”

金玲驚訝不已,沒想到他會說出這樣的話來,“皇上,你是認真的?”

皇上說道:“當然,君無戲言,而且你知道我的為人,自然不會出言誆騙。”

半晌過後,金玲仍然是搖了搖頭,眼中有堅定:“皇上太想當然了,就算你願意隻納一個妃子,但是皇上是天下人的皇上,也並非能夠為所欲為。到時候後宮專寵會招致很多阻力,自古集皇上獨寵於一身的人,通常會收場慘淡。因為那就是當了很多人的路,與全天下人的人為敵,到時候皇上和妃子仍然要各歸各位分道揚鑣。玄宗皇帝與楊貴妃的事更是前車之鑒。奴婢不想經曆那樣的痛苦,也不想讓皇上,因我一個人的任性而招致天下人的誤解。”

李怡遭到了意料之外的拒絕,一時難以接受麵對,跌跌撞撞跑出門去,隨口吩咐道,“誰都不要跟來,朕想一個人靜一靜。”殿外的宮女太監們不知道發生何事,都不敢多言。

姚金玲仍在殿中,半晌後才覺得脫力地坐了下來,沒想到李怡會跑來跟她說這番話,原來拒絕他還要花費這麼大的力氣,平時她可是忙碌一整天都不會覺得累。金玲拒絕之後,心中留有絲絲隱痛。她清楚的知道,她一直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在看待這裡的人和事,唯有對待李怡是特彆的。不過也並不後悔,再來一次,她仍然是同樣的答案。隻要有選擇的餘地,她絕對不會讓自己成為彆人眾多女人中的一個,就算是皇上的妃子也不行!

那日的事情過後,金玲以為皇上會有什麼動作,比如把她調離此處,來個眼不見心不煩。熟料皇上表現得一切如常,他並沒有再提起要立她為妃的話,而且對他態度一切如常,與以往沒什麼不同,總是信任之中帶著親近,仿佛那天的對話沒有發生過。要不是相信自己的耳朵沒有出錯,金玲會以為自己做了一場夢,自作多情的夢到皇上對她有意思。

很快她就發現,皇上大處與以往一樣,不過在小之處還是能看出他的尷尬。比如金玲遞上一杯茶,皇上接過去時,若是不小心有一點碰到了金玲,他就會立馬像被燙到了一樣彈開。或者有的時候明明在看書和奏折,卻很久不翻動一下,似乎在想什麼事情。他這種的表現,也沒有持續多久,一陣子之後就恢複正常了。

金玲看得出來,皇上是真的希望跟她恢複到從前,儘量地表現出若無其事。金玲自從那天直截了當的拒絕之後,也覺得心中有些許愧疚,他畢竟是當朝天子,何用對身邊的女官都如此隱忍。既然皇上想恢複從前當那件事沒有發生,金玲自然全力配合,兩人總算恢複到從前,主仆二人相得益彰。

清思宮,鄭太後左等右等也沒等來皇上跟她再提選妃之事,便不由得主動問了出來。

皇上隻是隨意的說暫時不想立妃。

鄭太後奇怪道:“怎麼皇上又不想立妃了,難道是哀家會錯了意?”

皇上正要跟太後解釋道:“現在天下初定,朝中還有很多大事要忙,所以不急著選妃。”

兩人正在說的時候,太監前來稟報說:“皇上,鄭太後,馬大將軍求見。”

皇上皺著眉頭說:“馬元贄怎麼會這個時候來,他明知道朕特地來給母後請安,傳他進來。”

馬元贄進來之後拜見過皇上太後之後,稟明來意:“臣為皇上選妃之事,幾經考慮,精心挑選了一位佳人舉薦給皇上。”

李怡奇怪:“選妃之事不是有禮部負責嗎,為何要勞煩馬大將軍?”

原來太後以為馬上就會有妃子,所以之前知會過禮部,讓他們籌辦選立妃子事宜。馬元贄那邊早就接到了消息。

馬元贄說道:“凡是皇上的事,臣必定親力親為,為皇上辦的妥妥當當,交給其他人去做,臣一萬個不放心。”

李怡明知道他是不甘寂寞,想插手立妃之事,竟然還說得這麼冠冕堂皇,“那以馬大將軍之見,何人堪以為妃呢?”

馬雲贄春風滿麵地說:“就是懷化大將軍萬劍鋒萬將軍之女萬寶賢!”

皇上與鄭太後對視一眼,知道馬元贄這次來是自作主張。

馬元贄繼續說:“寶賢乃是長安人士,年二十二歲,其母是臣的表妹。寶賢天生聰敏,臣已認作乾女兒。寶賢幼承庭訓,知書達理,他日必定能夠母儀天下!”

李怡聽他侃侃而談,.心目中的那個人選不願意做他的妃子,而現在又有人要強塞給他一個他絲毫不喜歡之人,心中很是抑鬱。馬元贄說起萬寶賢那一副驕傲又與有榮焉的樣子,不像是在說乾女兒反倒是像親女兒,李怡相信馬元贄若不是個太監,他一定會把他的親女推薦給過來,成為實至名歸的國丈。

今天馬元贄推薦的這個萬寶賢,根本不是誠心為皇上著想,為他納賢良淑德的妃子,而是代表了馬元贄和掌握著京城重兵的萬劍鋒,這根本就是政治聯姻,要把他們二人和皇上綁到一條船上。

李怡看像鄭太後:“馬大將軍說的萬將軍之女,就是上次那個在禦花園畫畫的?”

鄭太後當初和萬寶賢見麵已經多少了解了其為人,並不太喜歡她,覺得她過於驕縱,根本不是太後心目中知書達理的好兒媳人選。鄭太後不鹹不淡的說。“皇上還記得,就是她。”

馬元贄卻沒看出二人的冷淡,欣喜說道:“既然皇上和太後都見過,那就更好了,臣的乾女兒寶賢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又乖巧伶俐,皇上定然會喜歡的。”

他的表妹萬夫人隻跟他說過,寶賢陪太後遊園的時候見到了皇上,並沒說當時的具體細節。所以馬元贄不知道她那天的表現,不然就不會用琴棋書畫說事兒了。

李怡看得出來,馬元贄不是來問他的意見,而是想把人硬塞給他:“不巧的很,朕剛剛才跟太後說過,要暫時擱置選妃之事,朕並不認為現在是選妃子的好時機。”

馬元贄立刻反駁道:“皇上此言差矣!這個時候不選妃還要拖到什麼時候?皇上難道就不為大唐的國祚著想嗎?”

太後自然跟兒子站在同一個立場,看到李怡不願意納萬寶賢,於是說:“上一次萬小姐和萬夫人一起陪哀家遊園,確實讓哀家見識到了她的琴棋書畫。不過,似乎還有所欠缺,當日比試兩場,都輸給了皇上身邊的女官。要想成為妃子,需要德才兼備,皇上還是慎重考慮的好。”

馬元贄不明所以:“有這等事?我怎麼沒聽說?”

李怡說道:“依朕之見,選妃乃是大事,更彆說妃子日後都有母儀天下的可能,更要慎重一些,應當慢慢挑選,不能操之過急。”

馬元贄還要再進言,“可是皇上……”

李怡說道:“朕的主意已定,馬大將軍不用再勸了。朕現在應該專心國事,朝政清明,百姓安居,再提選妃子也不遲。馬大將軍就先退下吧。”

馬元贄出來之後,氣憤的揮了揮手:“還想等到天下升平再選妃!簡直是笑話!天下何曾能有生平之日啊?”

他本來以為扶植一個癡兒皇帝可以把持朝政大權獨攬,誰想到竟然碰到一個扮豬吃老虎的。不過馬元贄並不是會吃暗虧之人,早就敲打過當今皇上。他能扶他上位,自然也有辦法再把他拉下馬。所以朝政軍政馬元贄都大肆插手,輔佐皇上管理天下。李怡從一個一無所有的光頭王爺即位,根本沒有自己的勢力可用,還不是得靠他馬大將軍輔佐。

皇上之前也算識趣,知道自己根基不穩,尚算聽話。可是時間越久馬元贄越發現皇上不那麼好控製,他總有一套自己的想法,等想當個賢君聖主。並非對馬元贄言聽計從。皇上在前朝實行仁德的政策,已經很得一些大臣們擁戴。

馬元贄覺得大權受到威脅,勢必要想辦法控製住皇上,冊立萬寶賢為妃,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環,既能與皇上聯姻,寶賢日後在後宮由他馬元贄撐腰又能與他相呼應,這樣更是把萬劍鋒和他牢牢綁在一起。沒想到這個提議,剛提出就被皇上以擱置選妃而叫停。

見馬元贄走後,太後說:“皇上難道真有意要到天下太平再選妃,還是受人所迫?”

皇上歎了口氣:“咱們都知道馬元贄舉薦的人是他的親近之人,想必此舉居心不良,朕又怎麼能如了他的意,不過這些事母後不用跟著勞心,朕會處理。”

鄭太後說道:“其實人生在世真的有很多身不由己,哀家知道皇上不喜歡萬小姐,哀家也不喜歡她,哀家不想你娶回一個氣量狹小,專橫跋扈的妃子。聽說那萬小姐閨房的擺設一個月總要換上幾次,可見她的脾氣不好,又奢侈浪費。若有她在,恐怕後宮就要無寧日了。”

李怡若有所思,目光中透出一分淩厲:“馬元贄這次沒有推薦成功,下次一定會重提此事,朕想將這件事先放一放,就算不得不妥協,也不能讓馬元贄這麼快如意。”

李怡既然當著馬元誌那麼說,之後果然不再關注選妃,也讓禮部暫停一切事宜,而是專心朝政。既然軍權已經被馬元贄一黨把持,那麼他就從其他方麵入手,打算肅清刑法,使百姓得到實惠,能安享太平。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