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第十七章(2 / 2)

鐘元嘴角抽抽,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那幾日在船上吐得昏天黑地的恐怖體驗,不禁撇開了眼。

朱說聽得有些緊張,想也不想地照了陸辭的建議做。

陸辭欣慰地看他一眼,故意嚇唬道:“朱弟大可放心。若你到那時實在吐得辛苦,或是嫌太不體麵,我可劈你後頸一掌,保證讓你暈得痛快一點。”

鐘元聞言滿臉菜色,顯是受過其害的。

朱說卻是如釋重負,深深地吐了口氣,認認真真道:“真到那時,就真勞煩陸兄了。”

他寧可被打暈,都萬萬不想在陸兄麵前做出那麼失禮的事來。

密州港口停泊的各式船隻,一年四季都如烏雲一般密集。

朱說不是沒見過這些高大的巨船,可在橋上好奇觀看,跟切切實實地走在上頭,可是截然不同的感受。

對他而言,光是頭回登上那麼大的商船,初次走在輕飄飄的木板上,望著隔得頗遠的底下所流淌的碧藍河水……好像就已經開始感覺頭暈了。

陸辭笑眯眯地看朱說一步一挪、以龜速艱難地移動到了船上,卻貼心地並未點出,隻很快找到了二人的艙室,把隨身的小包袱放進小木櫃了,仔細鎖好。

“你是要在這躺著歇會兒,還是去甲板上瞧瞧?”

陸辭笑道:“這兒船老的眠桅技術高超,很值得一看,我推薦你去湊近了看多幾眼。”

原本都已經麵朝下趴在床上的朱說一聽這話,即刻一個打挺,就支著兩條軟麵條一樣的腿,往外挪去了。

商船的桅杆一立起來,足有十人高,自然鑽不過對它而言太過矮小的橋洞,就需一邊加速,一邊放倒桅杆,傾斜著衝刺進去,等船身整個通過了,再完全豎起來。

龐大的船身和高大的桅杆,在窄小的橋洞裡呼嘯而入、乘風破浪而出的精彩過程,發生得極其迅速,一切驚心動魄都在電光火石間。

在引起橋上閒漢的驚呼陣陣的同時,自然也無比考驗船老的駕船技巧。

如此壯觀的畫麵,有彆於元宵燈會火樹銀花的壯麗,也不同於廟會的人山人海的熱鬨,而更是一種令人熱血賁張、胸潮澎湃的快活。

朱說看得目不轉睛,等船衝刺出了石橋洞,威風凜凜地重新立起桅杆,支開那雪白的船帆時,他才漸漸回過身來,腦海中卻還在反複回放剛才那幕。

他原地癡癡地站了好一會兒,直到被透著淡淡鹹腥氣的風刮醒了,才想起要趕緊回房,想取紙筆來。

原本在將朱說騙出去後,陸辭已換好了便服,舒舒服服地躺在屬於自己的那張床上,準備先補一會兒眠了。

不想去看熱鬨的朱說那麼快就風風火火地推門進來,還埋頭一個勁兒地不知在找什麼,陸辭隻有強撐起精神,耐心問道:“朱弟在尋什麼?大的行李都放底下船艙了,這隻有小的物件。你若漏了什麼重要的在大行李裡,隨意尋個船夫,讓他領你去就是。”

朱說拚命搖頭:“都有、都在。”

他因心緒還激蕩著,連比帶劃,才讓陸辭明白過來他是想要什麼。

陸辭失笑,索性直接從自己的包袱裡翻找出他要的紙筆來,以為他要繼續練那墨義,遂忍不住感歎道:“才出行第一日,朱弟不必太過勤勉——”

在看清朱說聚精會神所落下的標題的那一瞬,陸辭剛起頭的話語,也就戛然而止了。

朱說徹底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不察陸辭麵上的微妙表情,從落筆到收杆,可謂一氣嗬成,瀟瀟灑灑地就將這篇《記密州港與陸兄出遊》給寫成了。

朱說臉上還帶著興奮的薄紅,雙手將未乾透的這篇文章遞給了陸辭,恭恭敬敬道:“還請陸兄斧正。”

陸辭揉了揉眉心,一時間竟無言以對。

且不說隨時隨地都能詩興大發的朱說,完全不需在標題還特意帶出他的名姓……他要有能斧正範仲淹的文章的本事,那怕個屁的考進士啊!

作者有話要說:  注釋:

1.宋朝一艘海船在1974年的福建泉州港出土,複原後,船長34米,甲板寬10.5米,載重量多達200噸,還有十三個艙室和兩個桅座。(《易中天中華史-大宋革新》p107)

2.航船在虹橋下放倒桅杆傾斜而過的驚心動魄的畫麵,是由《清明上河圖》描繪的。

宋人製造出來的多桅船,桅杆裝有轉軸,可以自由放倒、豎起,這便是可眠桅技術。

宋人用於遠洋貿易的大船,“舟如巨室,帆若垂天之雲,柂長數丈,一舟數百人,中積一年糧,豢豕釀酒其中”,船艙之內可以養豬;還有更大的巨船,“一舟容千人,舟上有機杼市井,或不遇便風,則數年而後達,非甚巨舟,不可至也”(《宋:現代的拂曉時辰》,《夢溪筆談》)

3.往返兩地時倒騰當地土特產來掙錢的做法,在宋朝十分普遍,尤其是去汴梁趕考的那些舉人,不管能否高中,多數都會趁這時機賺上一筆。

4.主要運河:汴河與惠民河、金水河、廣濟河合稱“漕運四渠”。(《宋:現代的拂曉時辰》)網,網,大家記得收藏或牢記, .報錯章.求書找書.和書友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