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6 章(2 / 2)

宋時可是領教過這魚溪水勢的,連忙招呼巡邏的差人盯著他們的走位,隨時準備拉人,或者準備拋羊皮救生衣。

他忙得跟重新帶了團一樣,東走西顧,走著走著卻猛地被人拉住,抬眼看去,卻是桓小師兄滿麵擔憂地看著他:“這麼大的太陽下來回奔走,可要小心中暑。再者如今水又不淺,還有那麼多船在水裡,帶得波浪頻起,你萬一一個失腳跌下去可怎麼辦?”

他也不管宋時的職業病發作起來如何操心,硬把他拉下一株香樟樹下,從腰間解下個水囊,叫他喝口水,倚著樹歇會兒。

“這香樟樹下不愛生蟲,我知道你怕蟲,這邊歇著卻是無妨的。”

——不,我不怕蟲,隻是討厭而已。

宋時嚴肅地為自己辯白,桓淩輕輕頷首,也正色說道:“不錯,這些飛蟲的確擾人,愚兄也向來厭惡此物。當年就多虧師弟做了那些驅蟲的藥水,後來又虧大世兄常派人往我家送藥,我到夏秋才容易熬過去。”

他能這麼快拉著宋時到樟樹下,也是因為他自己討厭蟲飛,上堤來就先看好了樟樹的所在。

小師兄太給他留麵子,宋時自己倒要有些不好意思了。好在他的臉皮是經過千錘百煉的,尚能繃住,低頭喝了口水便掩飾過去,看著麵前寬如河麵的溪水說:“多謝師兄。”

謝什麼就不用說了。

桓淩目光落在他手裡的水囊,和握在囊口、指節上略沾著幾滴細碎水珠的手指上,有心替他拂掉,剛抬起的手又被自己壓了回去,低低地應了一句:“不用。”

不用什麼,也不必想了。

兩人也沒說幾句話,仿佛就在傾刻之間,競渡結果竟見了分曉——

終究還是那艘藍旗船贏了,紅旗船與它前後腳到了終點,再後頭的白旗船便與他們差了小半個船身,遠輸與這兩隊。

奪魁的那隊壯士胸膛袒露,身上紮著紅花彩帶,到宋縣令麵前請賞。宋縣令便溫言嘉勉一番,給他們一托盤四十兩銀子,又賜本地特產象洞酒浸的菖蒲酒三壇。

武平縣端午的習俗是懸艾虎、飲蒲觴、吃角黍,宋時早叫人在上遊溪邊一株沒受災的老荔枝樹下排起一圈紙屏,向著交椅山的一麵敞開,大道人流多的那邊用圍屏擋住。地上鋪設大片草席,擺上矮幾、軟墊,仿古時風俗,請眾人在此吃菖蒲酒。

滿樹荔枝垂果累累,果殼已紅透,吃酒時便可隨意摘荔枝過口。組委會幾位書生家的家人來回穿梭,送來他們莊上現摘的楊梅、櫻桃,切得薄薄的甜瓜,又有各家預先準備好的棕子。

福建多吃肉粽,方提學是湖廣人,和本地客家口味相似,宋時父子和桓淩、祝縣丞卻是北方人,吃不慣鹹棕。所以送來的棕子裡不光有組委員委員家中包的肉棕、蛋黃棕、堿水粽,還有宋、祝兩家廚子獻上的豆沙、小棗、蜜棗、八寶粽子,配上小瓷碟盛的雪白砂糖一同上來。

這棕子也不用人手剝,自有打扮齊整的丫頭養娘上來剝開,用銀刀切成小塊,配上竹子削成的小蛋糕叉任人取用。

遠處山勢奇古、形如交椅,近處側耳即聞農家歡聲笑語,頭上荔枝累垂,風吹過便是一片清甜果香,正是一副讀書人最愛的田園風景。

也有幾位風流名士感歎無伎樂助興,酒吃得有些寡淡,但那位做過湖州知州的王老先生卻主動站出來為宋縣令的兒子撐腰:“山水間自有樂處,何須伎樂歌舞?那些狡童美婢,但合在高堂大屋、金裝玉飾之地出入,若在這王摩詰詩畫般的田間歌舞,反而要將此地質樸的農家清景染上俗豔氣。”

這裡就是缺個王摩詰,無人能把這田園風光填入詩中啊!

幾名早被龍舟競渡勾出了滿腹詩興的才子便都爭著附和,要在此以詩會友,稱量稱量其他州縣才子們的水平。

宋時身為主人,豈能拂了遊客的興致?當場便向提學大人請命,要先作一首田園詩拋磚引玉。他甚至還想在河邊找塊高大光滑的石頭,專門供他……和才子們題詩留念。

方提學含著棕子塊思忖了一下,登時咽下肉粽,提高聲音勸眾人:“若在平常,這麼多才子名士聚在一起,本院自然要做主叫你們比試詩詞文章,不過今日咱們到了這武平縣,詩詞倒為次要,第一要聽的是講學。

“這詩文倒不是不許作,而是不必現在就比。你們且先各自記下,等講學結束後,本官再揀好的叫宋子期用他那新印法刻印成書,比題在那無名溪石上卻強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