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4 章(1 / 2)

科舉出仕(士) 黃薑 7561 字 6個月前

正月初一的大朝會之後, 百官有兩天的節假,可用去走親訪友、串門拜年。

京城之外的親友, 在年前時黎池就已寄出了節禮。

當然, 在年前時候,黎池也收到了幾份從京外寄來的節禮。有科考時有些來往的同年考生寄來的,還有浯陽縣陸縣令與平魯縣王前愈寄來的。

而在京城之內,黎池需要送上節禮的人不少。頂頭上司, 如翰林院中的王掌院、唐翰林和錢翰林;身份貴重者,如儉王趙儉;以及與他有過來往的階高官員,如禮部尚書;還有交情不錯者,如鐘離書、明晟等。

以上這些人,都是由黎池親自攜禮上門拜年的。當然有些太忙的,並不一定能親自接待黎池,這也無所謂。節禮到了、拜帖到了, 也就行了,自有他們府中管家登記來訪者及其送上的節禮。

而那些關係平平的‘老翰林‘同僚們, 以及官階比黎池低還沒多大來往的, 黎池則是請托了黎海幫忙去送節禮。兩兄弟齊上陣,才在兩天內將該送的節禮都送了出去。

這其中,也有時間上的錯位安排。初二時黎池出門送禮, 初三則黎海出門送禮與回禮。隻因送禮都是位卑者先送,位尊者其後回禮或不回禮。

所以,在正月初二這天,黎池出去送禮, 黎海就在府中接待前來狀元府(比黎池位卑的)送禮者。初三黎池在家接待回禮的位尊者府上的人,而黎海則出去送禮與回禮位卑者。

家中人員來來往往,為防衝撞到徐素,黎池都沒讓她出來,讓她娘陪著她在後麵,他和黎海兩個人忙完了這個年節的人情往來。

這樣忙著奔走送禮或回禮,自然不能靜下心來體味節日的喜慶和快樂。不過黎池早已習慣這樣的迎來送往,節日是小孩子的,忙碌才是大人的。

黎池竟也從這樣的忙碌中,體會到了門庭若市的自豪和快樂,總比門前羅雀要來得好,到時清靜倒是清靜了,但也意味著狀元府式微。

所以,黎池覺得,還是這樣忙碌些得好。反正兩世都出自山野的他,是不太能體會山水之樂的清靜了,他就是鐘愛繁華。

……

正月初四,大燕的百姓還在過年,直至十五元宵方罷。

可京中官員們,卻已經重新上衙點卯了。京外官員們也在收拾收拾,準備啟程回任上去。

而黎池重新去翰林院上衙點卯才三天,正月初七的時候,他就又有了一個新的身份:工部行走。

“奉天承運皇帝製曰:今有翰林院修撰黎池,試驗水泥有方,授爾工部行走之職。全權負責籌建京城水泥局,且協助儉王選定各行省地方籌建水泥局之址。欽此!”

行走,非專任的、額外派遣的官職,稱為行走。因此黎池這個工部行走的官職,就是一個臨時官職,等京城水泥局籌建完成,且協助儉王將各省水泥局選址定下之後,這個官職自然也就要卸下的。

雖然煤炭與黎池也有莫大關係,不過煤炭局的籌建卻與黎池沒多大關係,自有其他人去負責,他就安心負責京城水泥局的籌建就好。

黎池前世經手過擬建工業廠房的審核工作,因此對京城水泥局的籌建,他心中有數。

比較過前世民營與如今官營的區彆之後,黎池主要隻用考慮兩個因素即可,即生產原材料產地距離,及交通運輸便利程度。

最終,黎池將京城水泥局的廠址和衙門,定在了京城郊外西偏南的地方。此地位於京城往朔平府的官道旁三裡地之外,附近十裡地之內就有兩大座產石灰石的石山。

而廠房南邊距朝南流入黃河的一條小支流不遠,可挖渠引水過來。無論是生產用水,還是水力驅動鐵碾,都能解決。

黎池做事雖能很好地遵循官場上的規則,該慢就慢,能快就快。但一般情況下,他做事的原則還是講究效率。

在廠址確定好,並上奏折得到了貞文帝的批複之後,黎池就去工部要人了。

無論是廠房和衙暑的修建,還是設施建成之後生產水泥,都需要人維持。

“……如今匠戶緊缺,輪班匠三年才入京服役三月,能頂什麼用?隸屬於京城的住坐匠,雖一月服役一旬,可營繕、虞衡、都水和屯田‘四司‘都需用人,實在是沒有多餘匠戶劃到水泥局下。和周,不是鏡四爺爺不幫你,實在是沒有人啊!”

黎池:嗬。

黎鏡這是把他當毛頭小子在敷衍呢?

“黎右侍郎……”

黎池擺明了在官言公的態度,並不與他敘那些‘四爺爺‘與‘侄孫‘的關係。

黎池與黎府的關係,早在殿試前黎鏡送他那壺墨,黎溫驚到徐素,以及今年黎池沒向黎府送禮時,就已經斷絕了。雖未鬨開明說,但兩方都應是心照不宣了的。

既然如此,他為何還要給黎鏡留臉麵?“黎右侍郎,至貞文十九年,天下輪班匠十二萬三千餘名,除去在地方局院服役者,今年入京服工役者五萬餘名。

同樣至貞文十九年止,天下住坐匠四萬七千之數,隸屬於京城的住坐匠為一萬五千餘名。

而今年京中的工程隻是尋常維護和修建,並無大規模宮殿需營繕,也無何地需修橋鋪路,敢問這麼多工匠……是用到何處去了?以至於連劃給水泥局五百住坐匠、三千輪班匠的名額,都沒有?”

黎池記性好,在翰林院書庫中呆的那一個月裡,看的檔案資料可不是白看的。總結串聯之後,總能看出些蛛絲馬跡的。

黎池所說數據詳實精確,語氣強勢逼人,將黎鏡說得一時語塞,“……總之,唉,黎行走,你隻知匠戶數大,卻不知內裡情形,看著像是沒什麼地方用人,實則處處在用人,人手是著實不夠用啊!”

所以說,黎池幼時在黎水村時,就疑惑為何黎鏡在這工部右侍郎位子上坐了這麼久,卻硬是沒往上升。如今也終於是知道答案了,雖黎池到底為官這麼多年,學到了些官場門道,卻隻學到了皮毛表相,沒能學到精髓。

比如黎鏡為官這麼些年,卻還沒學會判斷什麼情況可以敷衍,什麼時候一旦敷衍就可能有麻煩。

“黎右侍郎,您確定下官不知‘內裡情形’?或者說您確定,下官不知匠戶的內裡情形?要不,下官就在這裡給您說說?”黎池掃視一圈工部大廳中,看似正在認真辦公的官員,語氣中帶著威脅與戲謔。

值得注意的是,黎池將匠戶讀成了‘漿糊‘。看似正在認真辦公的有些工部官員,臉色立即為之一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