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0 章(1 / 2)

科舉出仕(士) 黃薑 5503 字 6個月前

戶部主管天下疆土、田地、戶籍、賦稅和官員俸餉等財政事宜, 日常主要政務又以錢糧的收支為主。而‘收‘主要是賦稅, ‘支‘則主要是官員俸餉、軍費和行政費用等。

大燕的賦稅實行中央集中管控, 每年春、秋兩季的田賦, 以及秋季的人頭稅, 地方上收齊之後, 留存一部分在府縣, 其餘部分則起運到京城或邊防衛所。

起運到京城的那部分賦稅, 存儲進戶部管轄下的倉庫中。而留存在府縣的小部分賦稅,則會用於當地軍費、官員俸餉和行政費用。

不過留存府縣的錢糧, 並不能隨意取用, 要等到年尾戶部審核過後, 才能下發下去。

舉個例子,黎池現在盤點的支出中,有今年兩廣行省的官員俸餉支出。但這個俸餉, 其實理論上並未支付給官員, 而是等黎池這邊審核通過之後,再才發下去。

除了官員俸餉, 還有當地軍費和行政費用,也是如此。

當然,規定是如此規定的,但像軍費這樣明顯不能拖欠的,以及一些不能拖欠的行政費用,肯定是要提前取用了的。

燕太/祖起初定下戶部審核通過賬目之後,地方上才能下發銀錢的這個規定, 本意是為了防止地方官員奢侈貪腐,卻沒有考慮到支出與收入之間的先後關係。

如今朝廷規定雖是擺在這裡,地方府縣卻依舊提前取用留存的錢銀,這種現狀的出現,也是朝廷與地方互相妥協的局麵。

但是問題在於,萬一提前取用得多了,戶部審核時不通過,地方府縣是要擔責的。

為了免於擔責,清廉的官員就摳摳搜搜的——這樣的很少。大多都是膽子大的官員,他們會隱瞞賦稅,或將賦稅錢糧多留存下來,以供他們取用。這個問題已經越來越明顯了,朝堂上討論過,大多說將賦稅起運數額提高,這樣就能免於地方官員貪腐奢侈。可是這樣也不過是讓那些官員們,轉而去壓榨百姓而已。

黎池前世曆史中的明朝末年的農民起義,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由於留存與起運之間存在的弊端,即起運數額過多,加之官員還隱瞞和貪圖賦稅,以至於過度壓榨了百姓。

而大燕也存在這個問題,留存在府縣的數額,與起運到京城和邊防衛所的數額,一直都無法確定,哪邊多、哪邊少都有問題。

……

不過,當皇帝聽了黎池的盤點之後,從他的盤點中揪出了一個詞,預算。

若是預算出地方一年的支出大概數目,那麼就可以直接定下當地留存賦稅的數額,再預留一部分應對突發災害,再就全部起運到京城或邊防衛所!

“……可根據你的估算,開年年初就提前支出錢糧,發放下去……”

黎池一下就明白了,皇帝的這個‘特許‘,並非是給他的特許,而是給兩廣行省的特許。

皇帝之所以給這個‘特許‘,恐怕也隻是想要實行‘預算製度‘,於是順勢就選了兩廣行省做試點。

不過,皇帝此刻的言行反應,以及做下的決定,也正是黎池想要達到的目的:推行預算製度。

“臣代兩廣官員和百姓,叩謝陛下。”黎池鄭重其事地,跪下向寶座上的皇帝叩了一個頭。

黎池此言此舉,朝堂上能看懂深意的,不超過三個人。一個是重生而來的趙儉,一個是老人精內閣首輔周揚青,另一個就是高坐寶座之上的貞文帝。

“哈哈哈!”一向以‘慵懶睡獅’姿態示人的貞文帝,難得地哈哈大笑起來!“起!和周你啊……新公務,可得認真仔細地去辦啊!”

大部分朝臣,隻當皇帝是在叮囑他好好做戶部郎中的事情。不過黎池當然聽懂了皇帝的言下之意,起身後就又揖了一禮,承諾道:“臣遵命,定然認真仔細地去辦新公務。”

至此,黎池也就回稟完畢,於是退回了班列之中。

黎池退下之後,接著戶部其他郎中依次上前盤點。因為有了黎池的珠玉在前,後麵十幾個郎中的盤點,缺點也就很容易突出來了。

比如,大多戶部郎中有一半時候在掉書袋,聽著花團錦簇,實則沒有枝乾、不知所雲。又比如,數據不夠詳實、精確,都隻是說了個大約數,想必其中的誤差不會小。

不過以往戶部盤點時,也都是這樣的,貞文帝修心養氣功夫不錯,隻是‘嗯嗯‘幾聲敷衍過去了,並沒有發火怒斥。

臘月二十的早朝,主要是禮部和戶部進行盤點,這兩個衙門盤點完了。臘月二十五的早朝時,其他衙門再盤點一番,然後就能輕輕鬆鬆地準備過年了。

雖然今天的早朝持續時間很長,從辰時準時上朝,到午時了都還沒散。但終於在午時中,戶部盤點完畢了。按說,今日的早朝也就該散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