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1 / 2)

大唐第一廚 浮雲素 6159 字 3個月前

蔗糖與飴糖區彆很大,且不說顏色粘性上的不同,對廚子來說,兩者味道上的區彆才是最重要的。雖然都是甜,但相較於蔗糖,麥芽糖的甜度低,觸及味蕾時無法直接將甜味輸送到人的大腦,需要細細品味才能察覺,而蔗糖,那是入口即化,舔一口就覺得甜。

現代人做菜用的都是白砂糖,也就是蔗糖。

見莫文遠目光炯炯,盯著自己,慧遠略感不適,對他道:“此事你還是去問慧智吧,天竺的糖我也是從他口中聽說的,了解不多。”

他雖知自己身為僧人不應貪圖口腹之欲,卻還忍不住問道:“爾急迫至此,紅糖能起甚作用?”

莫文遠嚴肅道:“作用可大了。”紅燒肉八寶鴨八寶醬杏仁豆腐,無論做什麼都繞不過蔗糖,紅糖是蔗糖的一種,而且從四川一帶往南,沿途多種甘蔗,唐時甜菜雖還沒有傳入,但光憑甘蔗就能讓糖的產量翻倍。

飴糖由小麥所做,對唐人來說是奢侈品,好端端的小麥還不夠吃,誰會拿去製糖?

但甘蔗就不一樣了,他是果品,用來製糖反而比做水果吃有用。

莫文遠忽然想到,街坊鄰裡還把甘蔗當醒酒湯用,喝完酒後嚼一嚼,當然,其實它的醒酒作用並不大。

想一圈之後,他終於開始具體解釋:“人食米麵後才能工作,米麵不僅能夠填飽肚子,其中更有驅使人勞動的能量。”也就是碳水化合物,人體所需的70能量都是由糖提供的。

“糖中所蘊含的能量遠遠多於米麵,吃一口糖所得的能量,比吃一塊蒸餅還要多些。”糖的碳水化合物成分是最高的,要不然現代人減肥怎麼會要斷糖斷碳?

除此之外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

“慧遠師傅您不覺得,吃糖以後心情會變好?”他說出了匪夷所思的理由,“甜的東西不僅能讓孩子快樂,大人、老人吃了,都會很愉快。”

能夠讓人愉快的食物,光是衝著這一理由,就應該儘可能擴大產量。

慧遠和尚睜大眼睛,他不是很懂能量一詞的意思,卻能從莫文遠的話中大致猜到其含義,他從未想過糖中可供人勞作的力比糧食更高。

而且……

能夠讓人愉快的甜味,聽著似孩童的玩笑話,仔細一品卻蘊涵著大道理。

“阿彌陀佛。”慧遠若有所感,呼佛號,莫文遠見他雙手合十,好似入定,十分不解,慧遠師傅是頓悟了什麼道理?

……

從慧遠的禪房出來後,莫文遠便去找據說知曉紅糖產地的慧智和尚,此位師傅身在何處,他也很不確定。

慧智師傅與其他大和尚不同,好在人間行走,體會民生百態,又有手降妖除魔的本領,莫文遠私心覺得這位師傅神秘無比,怕不是什麼神仙門人。

以上種種原因疊加在一起,令他不常出現在大興善寺內,能否見到慧智師傅,還要碰運氣。

今兒莫文遠運氣不錯,小沙彌言□□智師傅正在僧寮中,他便把四喜烤麩放入籃子中,提籃搖搖晃晃去了。

許是練過些拳腳功夫,又天天扛羊腿掂鍋鏟,莫文遠不僅力氣日益見長,五官也越發靈敏,耳聰目明,還未到慧智師傅那兒,便聽見悉悉索索的說話聲從他房中傳來,莫文遠猜他有客人。

然而敲門見到慧智師傅,卻發現門內一人也無,隻見師傅看著自己,笑容靜謐,如同坐在蓮台上的端莊菩薩,他道:“莫小郎君,今日來可有事?”

莫文遠先把籃子放地上,從中拿出一盤四喜烤麩放在台前道:“慧智師傅可要嘗嘗?才做出的四喜烤麩。”

慧智知曉莫文遠廚藝精湛,即便不貪圖口腹之欲,見吸滿了醬汁的深棕色烤麩,也心癢癢的,嘗了一筷子。

見他眉眼舒展開,顯然很滿意莫文遠的廚藝。

他趁熱打鐵詢問慧智師傅蔗糖一事,對方閉目回憶道:“你說的可是摩揭陀的紅糖?”

在寺廟呆了多年,彆的不說,對印度半島附近諸國的名字,莫文遠是了熟於心,天竺是那附近所有國家的統稱,而摩揭陀就是今日的印度,現旅居大唐傳播佛法的僧人,有很大一批是從摩揭陀來的。

莫文遠大喜道:“正是。”他眼巴巴盯慧智道,“師傅可知道紅糖的製法?”

然而一向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的慧智卻犯難了,摩揭陀的經書他是沒有不知道的,甚至從長安到天竺一路上的妖魔鬼怪他也心中有數,但你說那裡的製糖技術,他從未關心過。慧智和尚隻能一五一十道:“不曾了解。”

見莫文遠眼中的火焰滅了,他出言安慰道:“不若你去問問摩揭陀的僧人,或許有人知道。”

莫文遠似又找到了新動力,臉上重新煥發光彩,他道:“我曉得了!”又如一道旋風,從僧寮中衝了出去。

慧智剛鬆口氣,便見一團黑黑的毛茸茸的小物從牆角猛地躥了出來,張開血盆大口,將盤子裡的四喜烤麩連同盤子一同吞下去,還發出咀嚼陶器般“嘎吱嘎吱”的聲響。

慧智驚駭不已:他的四喜烤麩!

差點伸出爾康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