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095(2 / 2)

這等人才,能過來是南越之福,他當然不會拒絕。

劉子嶽哈哈大笑道:“郭大人說得是,都是自己人,那我就不見外了。至於上奏這事,我現在就吩咐池正業去做。”

隨後,劉子嶽又帶領郭富認識平王府的屬官和各自負責的事務。

見到郭富,冉文清是最高興的,以後政務與財務分離,他隻需專注政務,守好興泰即可,再也不用兼職管賬了。

現在劉子嶽在軍營掛了名,不能離開太久,此間事了,他就要回廣州。

臨行前,他與公孫夏單獨談了一回。

“前幾日我收到京城的來信,郭富辭官後,去年遇到利州地震,又額外支出了一筆銀子,還少收了三州的田賦,國庫又緊張了起來。崔元慶這戶部尚書的位置恐怕坐不穩。”

公孫夏點頭:“沒錯,自從經曆廢儲風波後,太子的狀態一直不大好,現在陛下重新啟用晉王,他的壓力非常大,完全也顧不上崔元慶這邊。崔元慶手段本不及郭富,如今接手戶部這個爛攤子,又有晉王等人在背後暗戳戳地扯他的後腿,這麼下去,不是他堅持不住辭官,便是陛下厭棄他,撤了他的職。”

劉子嶽將柯建元的事告訴了公孫夏:“相爺,這個柯建元是何許人也,你可了解?”

公孫夏印象不深:“臣離開京城時,其還沒爬上戶部左侍郎一職,但好像那時候就跟在郭大人身邊了,應是郭大人的嫡係親信。郭大人既有此一說,那此事十拿九穩,殿下儘管放心去辦就是。”

劉子嶽笑了:“相爺,我不是不相信郭大人,而是想著,咱們能夠找機會將柯建元推上去?郭大人的人,不就等於半個咱們的人嗎?”

最後一句話成功把公孫夏逗笑了,他欣慰地看著劉子嶽:“殿下這提議甚好。”

最好的是,殿下都知道主動出擊,想方設法地往自己碗裡扒拉人手了。想當年,他跟徐雲川送上門,殿下都不大理睬,照舊釣魚。

劉子嶽說:“此事還得勞煩相爺了。”

他在京中是沒什麼人脈的,這個事陳懷義肯定不方便出頭,所以隻能讓公孫夏出手了。

公孫夏一口答應:“殿下放心,此事交給臣便是,等時機成熟了,就讓柯建元上去。隻是,國庫這個爛攤子不好收拾,柯建元未必能勝任。”

沒看郭富這個人精都跑了嗎?

劉子嶽說:“無妨,能做一天是一天,等不能做了,正好來給郭大人當副手,郭大人也不用整日熬夜了。”

郭富對南越庫房裡的銀子非常滿意,但對這些賬房、管事相當不滿意,這幾日正在計劃好好重新磨練一番這些人。他打算將國庫的那套賬目管理方式簡化後,挪用到南越,細分管事們的權責,重新建構南越的財務機構。

但南越這些管賬的人大部分都是商賈出身,完全跟不上郭富的思維,這讓郭富很是頭痛。

公孫夏想到昨天郭富見了他就抱怨的樣子,也撫須大笑:“殿下說得是,柯建元能來,郭大人要輕鬆不少。”

兩人談完柯建元,轉到了太子身上。劉子嶽有些發愁地說:“我擔心崔元慶是壓垮太子的最後一根稻草。”

公孫夏無奈地說:“這也是沒法子的事,崔元慶遲早得下,隻是希望時間稍微晚一些,多給咱們一些時間。”

***

京城戶部,崔元慶確實焦頭爛額。

這才三月,國庫就沒多少銀子了,因為過年期間花得多,年後又要給利州三地百姓撥一筆銀子購□□種和農具,幫其恢複生產。雖說這筆錢是借給百姓的,但到底是從賬上實實在在拿了這麼多銀錢出去,最早也得秋收後才能收回來。

而且年後還發生了兩件喜事。

一是九公主出嫁一事,九公主頗得聖寵,所以這次嫁女兒,陛下也是極為大方,不但賜了一座公主府,還賜了大筆的嫁妝,說是紅妝十裡也不為過。

二是十四皇子出宮建府封王一事,親王府邸,王府的各種配置,還有俸祿,零零總總加起來,又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除了這些,還有各種常規的開銷,官員衙役們的俸祿,禁軍、西北駐軍、江南駐軍的軍餉,這些總是少不了的,戶部每個月都要固定支出一筆銀子。

這才三月,很多地方莊稼剛播種下去,距收田賦還有至少半年的光景。國庫就這麼點銀子,他能不頭痛嗎?

崔元慶翻了戶部過去每年的卷宗,發現都是寅吃卯糧的法子。郭富真是個能人,什麼借錢,分批撥款,賣鹽引的法子都用儘了,甚至還給一批商人免了十年的稅,就為了換一筆銀子應急。

這搞得他現在完全沒增收的法子,因為郭富真是把能想到的搜刮銀子的方式都用儘了。

但五月是代王大婚的日子。

代王在諸王中排行十二,母妃在宮中也算得寵,所以他這次大婚也比較隆重,陛下已經交由了禮部來主持。

現在禮部那邊已經將預算的單子送到了戶部。

看到那上麵羅列出來的各種開銷,崔元慶簡直要昏厥了,這又要花一大筆銀子。倒不說戶部現在拿不出這筆銀子,隻是將這筆撥下去了,下個月的日常開支怎麼辦?這距秋天可是還有幾個月,這中間可沒太多的進項。

而且這種事,一年還得來好幾遭,畢竟陛下還有幾位年歲不小的公主皇子沒成親。這麼一想,他就想到了平王,平王也老大不小了,弟弟們都成婚了,他還沒成婚,萬一哪日陛下想起,他這婚事恐怕立馬就得提上日程。

得,又是一大筆銀子。

崔元慶現在隻求陛下這會兒千萬彆想起還有個兒子老大年紀了還沒成婚這事,不然戶部真的吃不消。

因為銀子的事,他愁得頭發都多白了好幾根。

崔元慶也去找過太子想辦法,但太子精神很不好,隻說委屈他了,會想辦法的,然後就沒下文了。

估計太子那邊暫時也是指望不上了。

不過很快崔元慶便見到了轉機。

三月底,劉記商行突然通過黎丞遞了一封折子上來。折子上說近幾年,南越氣候炎熱,鹽場的產出有所增加,如今聽聞南越兩個鹽場都有所結餘,因此劉記商行想向朝廷購買一批鹽引,希望朝廷能夠支持。

延平帝詢問大臣們的意思。

鹽業巨利,有部分大臣也牽涉其中,因此並不支持這事:“陛下,鹽引已經發得夠多了,現在江南等地缺一部分鹽,不若讓商人前去南越采購,豈不兩相得宜。”

“南越路途遙遠,這事小商人恐不好辦,陛下,微臣認為劉記這提議可,劉記擁有船隊,可降低采購成本與運輸成本,早日滿足江南百姓用鹽的缺口。”有官員不讚同。

……

大臣們分成兩派,各不相讓。還有一部分隻是在一旁看熱鬨。

崔元慶還在愁銀子的事,有些心不在焉的,沒發話。

等下了朝,柯建元找到他,低聲道:“崔大人,屬下認為劉記需要鹽引一事是咱們的機會。”

崔元慶抬起眼皮看了他一眼:“怎麼說?”

柯建元笑道:“大人,一張鹽引一萬兩,這完全可暫解國庫之困,也可解大人之憂!”

“區區十萬兩而已,能起多大作用。”崔元慶無奈地苦笑道。

這次劉記上的折子是想購十張鹽引。

柯建元搖頭:“大人此言差矣,聽聞這劉記富得流油,讓其出一百萬兩也是不難的。咱們可私底下與其溝通,讓他們一次性拿一百張鹽引,豈不是就有上百萬兩銀子了?”

十萬兩柯建元不怎麼看得上,是因為這筆銀子解不了他目前的困局。但一百萬兩就不一樣了,這筆銀子完全可以將最近三個皇子公主的婚事和冊封辦好,如此一來,戶部的銀錢又能多撐一段時間。

他立即坐直了身子,問道:“一次拿這麼多銀子出來,劉記能答應嗎?”

柯建元輕蔑地說:“他們不答應也得答應,要麼一百張,要麼沒有,這事大人願意出麵替他們爭取說情就已經是給他們臉了。他們若不答應,那大人完全可袖手旁觀,左右也沒什麼損失。”

“有道理,我這就讓人去通知劉記。”崔元慶連忙安排了心腹走一趟客棧,去見劉記的人。

下午,心腹便回來了:“大人,劉記的人聽說要一口氣拿一百張鹽引,有些勉強。但經過小人的勸說和解釋,他們已經明白了大人的難處,因此答應了下來,還送了一件禮物給大人,請大人多多關照。”

說著掏出一個精致的木盒。

崔元慶打開一看,是一方上好的端硯,而且有些年頭了,估計得值個幾百兩銀子。這些商人果然是有錢,他天天為了銀子發愁睡不著,人家一出手就是他幾個月的薪俸。

蓋上盒子,崔元慶說:“既然他們已經答應,那我進一趟宮,儘快將此事敲定了,省得陛下否決了這事。”

現在不同意此事的大臣居多,站出來支持的寥寥無幾。

這事對延平帝來說也不是什麼大事,若不是他前陣子才誇了劉記,估計這會兒就已經駁回此事了。

但崔元慶有信心讓陛下答應這事。

***

延平帝正在延福殿處理政務,聽說崔元慶求見,就讓他進來。

“微臣參見陛下!”崔元慶進殿先行禮。

等了一會兒,延平帝放下了筆,抬頭道:“免禮,崔尚書,代王的婚事籌備得怎麼樣了?”

崔元慶心裡咯噔了一下,知道禮部那邊打了小報告,延平帝心裡不高興了。代王大婚這事,本是由禮部籌備,關戶部何事?陛下這麼問,分明是在問銀子為何還沒撥過去。

崔元慶無比慶幸自己走了這一趟,不然麵對皇帝的責難,他還真是沒辦法,撐得過今天也熬不過明天。

“陛下,微臣正是為此事而來。”崔元慶據實以告,“陛下,郭大人在任上時為平息紅蓮教作亂,花了不少銀錢,將戶部的結餘都花光不提,還借了一筆銀子。如今微臣上任不久,又遇利州地震,所費頗多,導致國庫緊張……”

延平帝可沒耐心去聽這一筆一筆的細賬,他皺眉打斷了崔元慶:“你就說吧,國庫到底還有多少銀子?”

崔元慶直說:“還有一百五十萬兩!”

“那不得了,這麼多錢,抽一筆出來辦代王的婚事還不夠嗎?”延平帝不悅地說。

以前郭富在,這些事總是辦得穩穩妥妥的,哪有這麼多的事。

崔元慶垂首道:“回陛下,馬上到四月,各衙要發薪俸,禁軍那邊也要撥一筆軍餉過去,還有天氣轉熱,禁軍換衣的時節到了,下個月的銀錢會比往常多一些……”

聽到這些個數字延平帝就頭大,按住額頭道:“還有嗎?”

哎,要是郭愛卿還在該多好。

平心而論,崔元慶乾得並不是太差,無奈他有個乾得極好的前任。這麼一對比,就襯得他特彆無能了。

崔元慶聽出了延平帝心裡的不爽,連忙說道:“陛下,微臣這裡有一計,可解國庫空虛之困。”

“說吧。”延平帝冷著一張臉。

崔元慶趕緊說:“陛下,今日朝堂上,劉記上奏想購買鹽引這事給了微臣啟發。微臣聽聞,劉記商行生意做得極大,富可敵國,十萬兩對他們應是輕而易舉,百萬兩應該也不難。因此一下朝,微臣就讓人前去找了劉記的人,跟他們商量,讓他們一次性購買一百張鹽引。這樣既可讓南越多餘的食鹽有路可銷,又能讓戶部多一份收入,豈不是兩全其美?”

延平帝聽了這話,一口就答應,緊繃的臉色都緩和了許多:“好,崔愛卿,這事做得不錯。”

至於鹽引會不會泛濫,商賈會排多久的隊才能拿到鹽,甚至可能永遠都拿不到鹽,延平帝完全不在意。

崔元慶心底大大鬆了口氣,這事總算是成了。

他連忙道:“是,陛下。”

當天,延平帝就下了旨,批了一百張鹽引給劉記商行。

國庫也順利入賬一百萬兩銀子,崔元慶大大地鬆了口氣,皺了許久的眉心總算展開了。

他拍著柯建元的肩膀,有意示好:“此事多虧了柯大人的妙計,不然還有得頭痛。今天天氣好,又有喜事,咱們去喝一杯。”:,,.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