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 第 84 章 辦報(2 / 2)

“唔……這倒也是個問題,之前說的營繕所現在還在扯皮,估計真落實下來怎麼也要兩三年以後了,現在匠人不用服役,民間門發明創造的風氣正是濃的時候,倘若就這麼放任未免有些可惜。”冼如星托著下巴沉思片刻,突然想到了什麼,饒有興味地問對麵道:“劉侍郎,你看過邸報嗎?”

劉天和實在跟不上其思維跳躍程度,半天才才反應過來,呆呆道:“看過、很少看。”

“這樣啊,那我們辦個報紙吧。”冼如星笑眯眯道。

劉天和:“啊?”

……

邸報最早起源於唐朝,當時主要作為官房手段發售公文,到了明朝,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發行體係。

如今邸報的發行機構主要是通政司以及六科給事中。這兩個部門本來就都有整理各地的奏報之後彙總給皇帝的職責,像六科給事中還有監督的作用。每當有奏章上報,通政司會將一些能公開的內容抄錄,之後交給六科審核,確定無誤後再傳播到各地,這便是邸報了。

最原始的邸報通常隻有十幾份,交給各位高級官員看完後,由各方手抄傳播。和想象中的不同,雖然這種邸報是官方性質的,可非常受民間門歡迎。一來這裡有不少重要訊息,好比南邊鬨災慌,提醒百姓商戶備足儲備,二來則是,無論在什麼朝代都少不了鍵政大V,哪怕鬥大的字不識半籮筐,許多人也喜歡在酒足飯飽後指點江山。

為此,民間門自發組織了許多“抄報房”,邀請那些不得誌的文人,抄邸報後賣錢,冼如星在西北曾經認識個老童生就是做這個的,經過詢問得知靠著這份營生也能混個溫飽。

不過也因為這點,讓人發現了空子,有幾個窮酸書生,靠著傳播虛假邸報詐騙錢財,最多一個涉案金額足足百金,朝廷整治過幾次都沒有停止亂象。

冼如星在西北之時,也曾嘗試著依靠邸報去了解國家大事,不過隻幾個月就放棄了。河套地區哪怕離京城不算太遠,受到邸報也要落後幾個月,像什麼四川、海南等交通不便的地方,一年能受到一次就不錯了。

最要命的是,大明邸報還帶有很強的不確定性,因為這東西歸根究底不過是朝廷奏章的摘要總結,像先帝正德,經常不理朝政,碰到奏章直接“留中不發”,大臣們一點辦法都沒有。如今聖上登基沒幾年,尚處在比較勤政的階段,邸報基本上能保持在五天一次的水準,但以後就不確定什麼樣了。

冼如星想要辦報紙並非臨時起意,事實上,早在剛進京的時候她就有過類似想法,不過那時時機尚未成熟,所以就暫時擱置了。現在彆的不談,隻說京城裡,比較先進的印刷手段和大量識文斷字的人民這兩個先決條件幾乎都已滿足,她覺得不能再等了。

事實上,此番回來她已經注意到,居民素質和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就好比曾經的茶樓,一般都是些富貴閒人消遣的地方,現在哪怕是尋常百姓也經常去那兒打發時間門,而且小說話本市場愈發繁榮。這說明大家在解決溫飽問題後開始向更深層次的精神需求發展,長此以往,冼如星甚至覺得就算自己不發力,民間門也遲早要將報紙什麼都搗鼓出來。

所以她必須得加快腳步,畢竟這是早期,報紙這種東西最好還是經過政府的過濾,這也是封建王朝對於輿論思想管控的一種方式。

想到這裡,冼如星轉頭就通過內閣給朝廷遞了折子,然後不出意外的,被撅了回來。

事實上,經過這麼多年的相處,冼如星自認已經很理解這些人了。對於大多數明朝官員來講,也許沒太大壞心,禍國殃民的事兒做不出來,但你要想真正為國家做點事兒麻煩到他們身上,那定然是不可能的。非但不可能,還會想方設法扯你後腿,有太多好的政策就在這樣無意義的內耗中流失。

所以麵對此番挫折,女道士也沒有氣餒,直接拿出自己的解決方案。

按照她所想的,乾脆讓報紙的發行機構從通政司脫離出來,直接成立一個下屬部門,並且自負盈虧,不花朝廷一分錢。至於內部各個板塊的主編,打算從翰林、都察院等分彆抽調,他們的俸祿都從報社裡出,如此也不怕消極怠工。

奏折遞上去,通政司那邊反對的聲音頓時小了許多,邸報這一塊複雜繁瑣又沒什麼油水,他們早就不想乾了,現在有人來減輕工作量,自然是巴不得甩開。倒是戶部那邊,因為要多了個部門撥款,難免有些不情不願。

見此嘉靖拍板,打算從自己的私庫中撥款,直接入股報社,不用朝廷出錢。

聽到這個消息,大臣們目光一凜,立刻表示一個報社能用多少錢,還是由朝廷負責比較好,然後隻匆匆審核了遍冼如星的計劃方案便通過了。

之所以大臣們有這種反應,主要是當今聖上這樣也不是第一次了,之前的白糖、鏡子買賣等朝廷都是猶豫皇帝直接掏錢了,等分紅的時候隻能看著白花花的銀子進到天子私庫,一幫人心都在滴血。如今又來,所有人立即警覺起來。

朱厚熜對此不置可否,憑他的眼力,自然是能看出來冼如星大張旗鼓辦報紙的目的,但是對他能賺多少錢並不抱期待,所以對於眾大臣的左右橫跳不以為意。

冼如星那邊,既然朝廷已經同意,接下來的事兒就好辦多了。

報社看著並不像是個美差,所以從翰林院都察院調來的大多是些跟上級關係一般、家裡也沒什麼背景的人。對於這點冼如星也不怎麼在意,反倒覺得這些人比較好調理。不過對於總主編,確是早早相中了人選。

當夏言時隔多年再次見到冼如星之時,滿臉寫著無語,歎了口氣,無奈道:“滿朝能人這麼多,真人又何必拉著在下不放。”

“自然是因為貧道敬仰您的才華。”冼如星嘿嘿一笑,又開始施展忽悠大法,“左右你在都察院也鬱鬱不得誌,報社雖然不是什麼好地方,但當上主編周圍人都歸你管,而且還秉承著教化百姓的重任。”

夏言這些年依然在當言官,而且專挑權貴們參,恨不得將周圍人得罪個遍,要不是在皇上那兒掛了個名被力保,恐怕早就挨收拾了。即使這樣,還是沒少被上官穿小鞋。他雖然清廉剛正,但實際上還是想做出一番事業的,最近嘉靖沉迷道教,缺個平日裡寫青詞的,夏言幾乎都想拉下臉麵毛遂自薦了。現在冼如星橫叉一腳,仔細想想對方說的也有道理,最後就這麼半推半就地應下了。

見他點頭,冼如星鬆了口氣,如此報紙就可以正式發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