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第 604 章(2 / 2)

其他小官想著,皇朝將來還不知在不在,可不怕得罪王丞相和許尚書了,也紛紛站出來討伐王丞相和許尚書等人。

王丞相和許尚書等都跪著,聽到那些小蝦小米居然也敢出來參自己,氣了個半死,很想給他們一個警告的眼神,可惜跪著,根本不好操作。

皇帝見百官都在彈劾王丞相和許尚書等,當即下旨,革除涉事官員的職務,永不錄用!

禮部尚書、勤國公以及一眾禦史聽到皇帝下達的聖旨,俱都心滿意足,齊齊出列高呼“皇上英明”。

王丞相和許尚書等官員心裡恨極,卻不敢說什麼,隻能磕頭謝恩。

從宮裡出來,王丞相和許尚書等誰都沒有說話,眼神偶爾撞在一起,都能看到彼此眼睛裡的鎮定。

皇帝下旨讓他們家的子侄永不錄用,的確很嚴重,可是,他們並沒有太過慌張。

因為他們都知道,死守京城的皇上不大可能壽終正寢的,等皇上駕崩,下一任皇子即位,他們自然有辦法幫自家子侄再謀一個職位。

至於新皇不可能推翻先皇的旨意,那根本不是事兒,先皇作為亡國之君,做下錯誤的決定,新皇英明,進行撥亂反正不是理所當然麼?

暫且讓皇上先得意那麼一會兒,反正皇上距離駕崩的時間不長了,他們作為重臣,有義務讓皇上含笑九泉。

起碼走出不遠,許尚書忽然開口:“王丞相,天氣寒冷,不如喝一杯暖暖身子?”

王丞相聽了,微微一笑:“這天時的確適合喝一杯。”

不遠處的刑部尚書聽見,忙也過來。

三人進了狀元樓的包間坐下。

刑部尚書率先開口:“皇上年事已高,卻執意守京城,我等身為臣子,著實擔心啊!”

王丞相點頭:“身為臣子,不管皇上做什麼決定,我等自該聽從。”

刑部尚書聽了心裡暗罵,聽從的話,還會趕出讓家裡人偷偷南下的事?

許尚書含笑附和。

刑部尚書見了,便知道,雖然大家都讓家人南下,又都被皇帝革了家中男兒的職位,但絕不可能合作的,最多隻能互相試探,於是打起精神跟兩人閒話起來。

勤國公悄悄給將軍府傳訊,將北邊的消息告知。

老太君當即紅了眼眶,又將消息告知家裡其他婦孺。

滿將軍府的婦孺開始垂淚。

大太太哭紅了眼:“我的阿遙還沒出嫁呢,就這麼去了,到了下麵,豈不是要做孤魂野鬼?”

老太君拄著拐杖喝道:“說這些做什麼?你好生照顧好煦兒他們,讓他們以後撐起整個將軍府!”

大太太聽了,哭道:“我自然知道,可是阿遙去了,我心裡難受,總得哭一哭罷。”說完不顧老太君,哭了起來。

這個柔弱的女人,失去了丈夫,失去了孩子,如今又失去了唯一的女兒,心裡難受可想而知。

蕭二姑娘紅著眼睛從外麵回來,去拜見了老太君和大太太,便回了自己的院子。

三姑娘四姑娘兩個正在垂淚,見了二姑娘,便抹著眼淚問:“你可知道大姐姐出事了?”

二姑娘紅了眼眶,哭道:“我知道了。”哭了好一會兒,又惱怒道,“趙大姑娘說是跟我投緣,要跟我說話,可實際上,是楊家的說客,特地約了我去,要我跟楊家人見麵呢。”

三姑娘四姑娘聽了都大怒:“她怎麼敢?”又問,“那你見了楊家人了麼?”

二姑娘點頭,臉上的神色又是惱怒又是譏諷:

“見著了。我正不自在呢,想要轉身就走,楊家姑娘死死拉住我。又坐了一陣,有人進來跟楊姑娘說了什麼,楊家姑娘便馬上翻臉,說大姐姐守不住城池,我們家要被問罪的。後來,趙大姑娘就說自己乏了,要送客。”

三姑娘難以置信:“她們怎地如此不要臉?”

四姑娘也一臉憤怒。

不過,兩人很快又沮喪地抹起了眼淚:“便是如此,我們又有什麼辦法呢?”她們可沒有大姐姐那樣的勇氣,敢跑去抽她們一頓鞭子。

二姑娘也黯然,半晌說道:“楊家和趙家,都不值得相交,以後不管他們用什麼理由,我都絕不理會他們。”

三姑娘輕聲說道:“我們家如今這樣子,怕是再也收不到他們家的請帖了。”

第二天,百官上朝。

朝堂上空了好些位置,沒有上朝的,都是被皇帝昨天革職的人。

曹公公高叫著“有事起奏,無事退朝”,聲音比起平時,多了幾分蕭瑟。

百官也都懶洋洋的,拿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討論。

正當此時,忽然有官員出列,請皇帝立太子。

此言一出,滿朝皆驚,大家馬上展開了討論。

眼看著大家吵得差不多了,王丞相才出列:“北戎即將攻城,皇上年邁,若立下太子,可讓太子為皇上分憂,也可以穩定民心,立太子,的確適合。”

許尚書也出列附和。

兩人開口,跟兩人一個派彆的,紛紛站出來口若懸河地附和。

皇帝冷眼看著百官紛紛要求冊立太子,一顆心拔涼拔涼的。

他如何不知,這些老東西是想萬一自己駕崩了,他們可以擁立太子呢。

到時太子登基少不得要受這些老東西掣肘,隻怕比他還不如。

皇帝不願意馬上立太子,因此看了一眼禮部尚書,道:“眾卿都希望立太子,那麼,眾卿推一個人選出來罷?”

這話一出,百官沉默了片刻,紛紛開始站隊,擁立自己派彆的皇子。

“三殿下天資出眾,禮賢下士,又有治國之才,臣推舉三殿下!”

“大皇子為長子,在戶部任職表現傑出……臣以為,該立大皇子為太子!”

“四皇子為皇後所出,乃嫡子,從古到今皆有嫡立嫡,且四皇子又天資聰穎,為政勤勉,臣以為,立四皇子為太子乃天命所歸。”

“二皇子殿下去歲處理江南水患時,政務熟練,愛民如子,臣推舉二皇子……”

皇帝坐在龍椅上,聽著百官紛紛推舉自己幾個兒子,毫無掩飾,心中惱怒,可是卻又無可奈何。

因為北戎即將打到京師了,他這個皇帝坐不久了,所以這些老東西連表麵功夫都不想做了,恨不得馬上推他們支持的皇子上位,取代他這個皇帝。

皇帝過去一直被百官掣肘著,做任何事都不能隨心所欲,憤怒過不知多少次,可是他現在才發現,過去任何時候,都不及此刻這樣憤怒和悲哀。

明明是九五之尊,卻沒有被百官放在眼內。

皇帝心裡頭湧上滔天的怒火,他很想站起來,命人將這些不把自己放在眼內的老匹夫拉出去斬了,讓他們見識一下,什麼叫天子之怒。

可是他不能,他還得仰仗這些老東西!

皇帝咬碎了一口銀牙,越聽越心驚。

雖然除了五皇子,其他皇子都有人推舉,可是得到最多支持的,是三皇子和四皇子。

這兩個兒子,平時一副溫和有禮的模樣,不想竟暗中拉攏了那麼多老臣。

就連王丞相和許尚書這兩個老匹夫,都分彆被這兩個兒子給拉攏了,真是好手段啊!

百官見皇帝不說話,以為他正在思量,吵得更激烈了。

皇帝看向王丞相:“王丞相,你認為老四適合麼?”

王丞相出列,將覺得四皇子適合的理由陳述了一遍,這才道:“四皇子乃皇後所出,又天資聰明,禮賢下士。臣請立四皇子為太子。”

許尚書馬上出列支持三皇子。

兩人越吵越烈,吵到最後,都看向皇帝:“請皇上定奪!”語氣帶著幾分逼迫,竟有讓皇帝馬上定下太子人選的意思。

皇帝陰沉著一張老臉,氣得手指不住地抽搐。

這些老東西,這些老東西,竟敢如此逼迫於他!

這時王丞相和許尚書派彆的人紛紛站隊,讓皇帝定下太子人選。

皇帝坐在龍椅上,居高臨下地看著自己的臣子,從未有一刻這樣無力。

都說坐在龍椅之上,便君臨天下,擁有莫大的權勢,可是,他幾乎從未體會過這一點。

他總是被這些老東西逼迫,尤其是此刻,這些老東西噴著口水,幾乎要讓他退位了!

百官還在吵,一個個引經據典,吵得不可開交。

皇帝的腦袋嗡嗡嗡作響,他很想站起來,將龍椅給踹翻了。

正在這時,忽然有太監尖聲叫道:“皇上,有北邊傳來急報——”

吵成一鍋粥的大殿,瞬間靜了下來。

皇帝舒出一口氣,終於找到了喘息之機,因此忙道:“快宣——”

很快,太監雙手捧著一份急報上前,遞給皇帝。

皇帝打開一看,驀地站了起來。

王丞相、許尚書等見了,心裡都湧上一股不好的預感。

但兩人很快又在心裡暗笑自己多疑,再不好的預感,能比小城被攻破,北戎即將攻打京師更不好嗎?

再沒有更差的消息了。

這時,皇帝忽然放聲大笑了起來。

他的笑聲帶著無儘的痛快,聽起來甚至有豪情萬丈之感。

王丞相和許尚書聽了,一顆心頓時提了起來。

這時,皇帝忽然開口道:“曹奔,將蕭將軍發回來的這份急報拿給王丞相,讓王丞相讀一讀。”

曹公公忙恭敬地接過那份比較簡略的急報,遞給王丞相。

王丞相接過來,隻掃一眼,臉色劇變。

可是他畢竟是個老狐狸,很快收斂了臉上的神色,讀起那份急報。

“殲滅北戎10萬3千兵馬,守住小城,已令北軍分成小股,圍剿騷擾四周村落和鄉鎮的北戎殘餘兵力。守城和圍剿北戎耗費大量糧草,加上大捷須犒勞大軍,如今城中空虛,急需糧草和兵餉,請皇上發餉銀和糧草。”

這樣一封急報,毫無文采,乾巴巴的,可是涉及的內容,卻讓金鑾殿上的百官全都倒抽一口氣!

小城三萬的兵馬,不僅守住了城,還能殲敵超過十萬,這太誇張了!

皇帝意氣風發,坐在龍椅上,沉聲說道:“眾愛卿,蕭將軍不愧是將軍府出來的一員猛將,竟以少勝多,擊敗北戎十多萬的大軍!如今,守住北邊為第一要務,因此戶部和兵部即刻籌備糧草和餉銀北上,至於太子,擇日再議。”

他一邊說一邊緩緩看向殿上神色各異的百官,無比深刻地意識到,朝堂上的大部分老東西都不可靠,已經投靠了他某一個兒子,隻有蕭將軍,是忠於他的——駐守南邊和西北的將領,或許也是忠於他的,但是帶給他的,卻遠不如蕭將軍多。

隻要蕭將軍手握重兵,鎮守一方,所有心思各異的老東西,都不敢輕舉妄動!

他那些野心勃勃的兒子,也不得不小心翼翼地藏起野心,避免他發現,進而猜忌。

王丞相和許尚書聽了,懸著的心,徹底墜落穀底。

刑部尚書忍不住站出來:“皇上,花公公和袁旭先前說北邊已經城破,可如今又說守住城了,還殲敵十萬,到底哪個才是真的?”

王丞相、許尚書等都抬頭看向皇帝。

皇帝看著刑部尚書等人的神色,心情十分愉快,笑道:“自然以急報為準。急報發回的時間比袁旭他們遭遇碧眼郎君稍遲,這便說明,碧眼郎君是被蕭將軍擊敗潰逃,到四周的村落鄉鎮擾民,才遇上袁旭他們的。”

說到這裡一板臉色:“愛卿這麼問,可是不滿意這個好消息?”

刑部尚書馬上跪了下來:“臣不敢!”嘴上說著,心裡產生了吐血的衝動。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