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第 166 章(1 / 2)

眾所周知,多虧了某個“滿城儘帶黃金甲”的科舉選手,從會試到殿試這一步,那是不會再篩人了的。

而且,不出意外,名次那都是不會大變。

甚至,賈政殿試之後的名次都沒有變化,依舊是第四十五名,反倒是賈雨村的名次倒是上升了一名,恰好就在賈政後頭。

原本,名次上升了一名,那算是一件開心的事情,但是將自己的名字和賈政的名字放在一起,而恰好,賈政還在自己前頭,這就讓人不怎麼開心了。

這遊街的時候,賈雨村還得看著賈政走在自己前頭,仿佛就這一生,自己都不能跨越橫溝,趕上賈政一般。

這樣的想法一旦誕生,賈雨村便覺得難受得很,心裡漸漸的升起一些不平來。

憑什麼自己這麼努力,還是比不上隻知道靠著祖上榮譽的賈政。

但,讓賈雨村難受的還在後頭呢。

原本,照著本朝的規定,除了前三甲以外,其餘的進士們若是要進翰林院,那都得過了朝考,考得好,那才能進翰林院。

其餘的人,那不是分到各部院當主事,那就是到地方上去任知縣。

畢竟翰林院是頂頂清貴的儲相之地,更有著非進士不入翰林院,非翰林不入閣的說法。

這天下的讀書人,寒窗苦讀,誰不為能有一天可以穿紫袍做宰相。

所以,除了板上釘釘進翰林的前三甲以外,其他的進士們誰會不想再考一回朝考,進一回翰林院,做一回清貴的翰林。

賈雨村也滿心在這次朝考中能考的比賈政好,一雪前恥。

可偏偏,賈政他有個好家世啊。

賈政他爹簡在帝心啊。

也就是賈政臉皮薄,要是擱賈赦那兒,賈赦在殿試的時候,就已經能抱著皇帝老爺喊皇帝伯伯了。

皇帝看到賈政這個大侄兒也在新晉的進士之列,雖說這個大侄兒的考卷實在是不能讓他力排眾議,讓大侄兒做前三甲。

但是下一道恩旨,讓賈政直接進翰林院那就是完全可以的了。

賈政直接就被皇帝安排進了翰林院,那麼那朝考自然也就沒什麼必要再去考了。

賈雨村一心想著要在朝考上贏過賈政,可誰知道,賈政不用考了。

這賈雨村的心態能不崩?

而且,每一屆能進翰林院的人都不多,不過十幾人罷了,賈雨村雖然名次也算是靠前,卻也沒到這麼靠前的地步。

自然是沒到進翰林院的標準,隻得進部院或者是外放。

賈雨村是自然不願意被外放出去的,雖然在部院裡也不過就是個主事,最大的幾率就是被各種上官呼呼喝喝。

而外放出去,那就是一縣之主了,能自己當家做主。

但京官向來就比地方官員要高上一些,更何況,地方官沒門路之類的,怕是一輩子都隻得在地方上兜兜轉轉了。

但像賈雨村這樣有淩雲誌的,自然是不願意直接就外放出去邊緣化。

但憑著賈雨村本人,實在也不是有門路留在京城的。

賈政雖然前期對著賈雨村施了不少恩,可到底那日放榜時賈雨村的做派,讓賈政也略微心底有些疙瘩。

賈政知道賈雨村怕是想留在京城的,但既然想要施恩,又不是不求回報的,所以賈政便想著等賈雨村來求了,再出手幫他。

可沒料到的是,賈雨村倒是並未上門來求這件事,而且,他還真真就留在了京城,進了工部,成了工部的主事。

“也不知道那賈雨村是拖了什麼門路。”賈政也不過就是私底下嘀咕了一句,倒也沒過多的關注。

畢竟這會兒他剛剛進了翰林院,雖說林海和盧望秋都待過,倒也給他留了一些人脈。

可到底,林海和盧望秋一個正打算著外放出去,一個打算去六部曆練,倒是沒一個留在翰林院的。

賈家又都是武將出身,到底是和文臣們有些格格不入,賈政又是新進翰林院。

更何況,賈政還是被皇帝一道恩旨,被指進了翰林院的。

難免會讓人多注意他一些,甚至,翰林院的掌院也想著,賈政到底是簡在帝心似的人物,皇帝早晚得宣了賈政去講書或是寫詔書的。

到時候若是賈政有哪裡不妥當,他有個當榮國公的爹在,那自然是沒事。但他這個翰林院的掌學難免得在皇帝跟前落得個管教不利的名聲。

所以,掌學不免就想著要多鍛煉著些賈政。

所以,賈政這些日子,忙得腳不沾地,倒是也沒什麼功夫惦記著賈雨村。

賈代善這兩個兒子之前是都不成器,所以賈代善也沒想著退下來,然後想著左右直接就培養瑚哥兒也就罷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