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024(2 / 2)

逢年過節回來,他考察他們的功課,感覺比縣裡同齡人強得多,舉人教出來的學生與秀才教出來的學生真的沒法比。

要知道,為了供孫子讀書,兒子們掙的錢幾乎都花在束脩上了。

但孫子們在郡城求學是沒辦法,兒子在郡城有生意,為了方便,妻兒都接了過去,譚盛禮能有這種想法,不怪他驚訝,整個桐梓縣,恐怕沒人做得出這種決定來。

張縣令是真佩服好友,從前無心入仕,活得瀟灑恣意,如今決心科舉,又能毅然決然地搬家,這份魄力不是人人都有的。

“你們什麼時候走,我送送你們...”人至老年,能有三兩好友太難得了,張縣令活到這把歲數,最怕的就是友人離開。

此去一彆,可能就再無相見的可能了。

“還得再過段時間,你公務繁忙彆掛念我,待我在郡城安頓好給你寫信。”張縣令品行端莊,為人正直,能和他做朋友是件幸事,而且要比和年輕人待著自在得多。

接下來張縣令確實有事情忙,沒有堅持,隻溫聲提醒,“那你彆忘記了,我官職低,在郡城說不上話,我小兒在郡城有兩間雜貨鋪,你有事找他,他不敢不幫。”

此去郡城,是何情形不可知,有熟人自是好的,譚盛禮拱手道謝,張縣令麵露不舍,“真舍不得你走,你走了,日後喝酒吟詩都找不著人了。”他的官說說大不大,但在桐梓縣頗為讓人忌憚,走到哪兒人們都捧著他,阿諛奉承的話聽多了覺得假,一隻腳都快踏進棺材的人了,就想聽點實話,放眼整個桐梓縣,也就好友待他真誠些。

“小酌怡情,大醉傷身。”

張縣令笑了笑,眉眼皺紋愈發深邃,打趣道,“看來你是下定決心走科舉了。”

以往何曾聽到過這種話,從來是今朝有酒今朝醉,醉得不省人事的那種,有兩次嚇得府裡姨娘以為自己就那麼去了,就差沒喊人掛白布了,為此姨娘念叨好多次,甚至抱怨譚盛禮是個酒鬼,要自己彆和他走太近,沒想到有天他會反過來勸自己少喝點。

他道,“身體大不如從前,不敢再拚著命喝了,你戒了?”

譚盛禮愣了下,點頭。

張縣令有些唏噓,不過戒了也好,專心讀書考科舉勝算更大。

接受好友要離開的事實後,張縣令就想為他做點什麼,郡城的事他鞭長莫及,桐梓縣境內他還是能辦到的,便問譚盛禮有沒有要他幫忙的地方。

盛情難卻,譚盛禮認真想了下就剩下田地的事情了,兩百多畝田地,他準備賣兩百畝,譚家都是上等田地,八兩一畝不成問題,賣田不是小事,照理說先問問鄰裡的,但村裡人多口雜,難保不會有人居心叵測,仗著他急需用錢就故意壓價,煽動鄰裡降價才買。

人心複雜,他防的就是劉家人。

雖然他不想和劉家有過多牽扯,但人壞起來能壞到哪種程度他不得而知,多留個心眼總沒錯。

本來他今天來縣裡就是想打聽誰想購置田地的,儘量把兩百畝田地賣給一個人,到時候村裡有人想買,再賣幾畝就是,這樣能避免節外生枝。

張縣令既然問起,他就說了賣地的事。

“這事就該找我,待會我叫人去各家打聽打聽,有我在,沒人敢糊弄你。”說著,張縣令就叫管家去問問縣裡幾戶有錢人家的情況,又問譚盛禮還有沒有其他事,一並提出來,能辦的他都給辦。

兩人旁若無人的聊著,旁邊山長考核完其餘幾人的功課,年紀小,心性不定,但稍加努力不是沒有機會的,鼓勵他們好好用功,過了院試就能進縣學,縣學請了舉人坐堂,有舉人指點他們寫文章作詩,鄉試勝算更大。

少年們聽得熱血沸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嘀嘀咕咕議論起來,山長好笑,年紀小就是這般朝氣蓬勃,幾句話就能煽動他們的情緒。

山長不由得把目光落在對麵坐著的譚盛禮身上,他五官儒雅,舉手投足難掩貴氣,縱使穿著身不起眼的舊衫,那渾然天成的清雋氣質不是誰都比得了的,山長心知自己亦比不過他,無論是學問還是見識,這樣的人,生來就該走科舉的。

結果不惑之年才邁出第一步。

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見張縣令對他親昵有加,山長笑吟吟問起譚振興來,譚振興縣試第四,在邀請之列,理應來的。

“明年四月就下場參加府試,在家溫習書呢。”譚振興以前心思沒用在科舉上,讀書敷衍了事,雖說這幾個月奮力補缺,但還有很大的差距,不抓緊時間,府試過了院試也過不了。

府試和院試三年兩考,他們參加明年的府試不意外,山長稱讚道,“少有人考完就能靜下心來的,長子他日必成大器。”

“借你吉言。”譚盛禮客氣道。

譚盛禮在,張縣令自是要吹噓他的學識,便以離彆為題請在場的人作詩,提前為譚盛禮送行了,幾個少年剛過縣試,詩詞甚是普通,張縣令看過後,鼓勵他們多花心思在詩詞上,近幾年綿州考中進士的太少了,就是詩詞方麵吃了大虧。

沒多久,張縣令派出去的人回來了,說有兩家想購置田產,其中盧家願意每畝多出五十文銀錢,譚盛禮問了下兩家的情況,以及當家人的品行,譚家的田地目前租給村裡人種著,品行不好容易起衝突,譚盛禮不願意看到那樣的事情,錢少點沒關係,為人和善更為重要。

管家道,“那城東盧家更合適,盧老爺信佛,踩死隻螞蟻都要吃齋念佛半月,想來不會欺壓百姓。”

偏聽則暗,譚盛禮還得再打聽打聽,稍有不慎,整個村裡都被攪得烏煙瘴氣的,張縣令覺得他說得有理,譚盛禮走科舉,名聲是很重要的,村裡出點事,譚盛禮也會受影響,“我再差人問問,關係到譚家名聲,不能馬虎大意了。”

譚盛禮心存感激,去牢裡講課時順嘴問獄卒了不了解城東盧家和葉家,黃獄卒哼,“譚老爺,你問對人了,縣裡的事就沒我們不清楚的,盧家是賣藥材起家的,盧老爺信奉修仙煉丹,這些年深居簡出不怎麼出門,盧家的生意也大不如從前了,葉家是開茶樓的,葉老爺做過跑堂,心思活絡,做生意很有一手......”

譚盛禮又去問彆人,說法和黃獄卒差不多,譚盛禮心裡有了數。

把田地賣給了葉家。

商人重利,葉老爺摸爬滾打多年,懂得審時度勢,隻要他們在考科舉,他就不敢亂來,盧家好歸好,但盧老爺偏執,到時候鬨出什麼事得不償失,穩妥起見,葉家更合適。

而且葉家答應他,十年內不將田地轉手賣給他人,租子按照往年的來,不增租,有張縣令牽線,很快就過了田契,過完田契,譚盛禮才把消息透出去,順便問問村裡人誰要買,還能再賣幾畝,不過僅限惠明村的人,外村人不賣。

等把田地的事情忙完,也到譚振業歸家的日子了。網,網,大家記得收藏或牢記, .報錯章.求書找書.和書友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