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第 80 章 搞輿論戰?小爺奉陪到底……(1 / 2)

大唐第一太子 時槐序 14491 字 6個月前

是日黃昏。

李淵入住甘露殿, 李世民與長孫氏帶著孩子親自迎接,前前後後忙裡忙外,伺候儘心, 照顧妥帖,不論誰見了, 都是好一派孝子賢孫之景。

晚間回到立政殿,長孫氏為李世民寬衣, 李世民一一說著他對京師的安排以及同李淵的“默契”。

“雖說都是入住甘露殿,但父親自己提出來, 總比我出麵要好。”李世民拉著長孫氏在床沿坐下,溫聲說:“父親有顧慮,他怕我來硬的。”

要不怎麼說是父子呢。李淵對他總歸是有些了解的。他不就是抱著這個想法嗎?這個硬乾可以是捆了綁了關了軟禁了,也可以是直接弄死。

李淵不確定他會選擇哪一種。畢竟看似捆了綁了關了軟禁了就行, 但需知這般行事雖然也可, 卻總會讓人擔心, 哪有死了一勞永逸?

即便此刻太上皇崩逝會讓局麵更加混亂, 但也不是完全沒有解決之法。譬如先下手,然後假做遮掩,秘不發喪, 待渭水後再以“病逝”處理, 或是想個法子, 嫁禍給突厥。

李淵摸不準他的路子, 唯恐他采取後者。

而事實上, 若李淵真生出反撲之心, 他也確實會這麼做。

李淵不想死,所以提醒他,他們終歸是父子。既是打感情牌, 也是強調,他們雖有過隔閡,但血脈相連,某些方麵立場還是相同的。

譬如他們都不希望李唐覆滅,都想看到李唐國祚綿延。

而此刻挑起內亂,對李唐有百害而無一利。李淵重重分析,便是想要說,即便成功了,迎來最好的局麵,也是前景慘淡,不比如今做太上皇舒心。

李淵主動提出入住甘露殿,將自己送進李世民的監視圈,自願處在重重軟禁之下,便是為了給李世民吃一顆定心丸,以此謀得李世民放棄激進之舉,達成雙方和諧,“父慈子孝”的局麵。

想到此,李世民輕笑出聲:“他總算沒有犯糊塗。”

長孫氏莞爾:“父親耳聰目明,頭腦清晰。”

“是啊,頭腦清晰。”李世民點頭,把局勢看得明明白白,腦子能不清晰嗎?

不過李淵腦子清楚,不犯糊塗,對他來說是好事。李世民鬆了口氣,牽過長孫氏的手:“渭水戰事危急,長安風聲鶴唳。我此番一去,長安就交給你了。”

長孫氏回握住他:“二哥放心,我知道該怎麼做,必不讓二哥有後顧之憂。”

李世民想了想,又道:“可以考慮帶上承乾。”

長孫氏應下:“好。”

次日清早,李世民離京奔赴前線。李承乾前去送彆,回來後仍舊帶著弟妹陪長孫氏用早食,大口咀嚼,努力進食。

長孫氏有些訝異:“怎麼比平日吃得多,是餓著了嗎?肚子受得住?”

李承乾拍拍小肚皮:“受得住的。我要多多吃飯,才能快快長大。”

長孫氏失笑:“你年歲擺在這,哪裡是多吃點飯就能長大的。”

“至少多吃點飯,身板可以高大些。就算年歲小,身材高大,也能跟著阿耶上陣殺敵。這樣,阿耶就不是一個人了,而是有我陪著他,幫助他。”

長孫氏頓住,心中萬分感慨,她抬手揉著李承乾的小腦袋:“既這般掛念你阿耶,怎麼從前與你阿耶說話那般刺人。”

“那是因為阿耶說話先刺人啊。他總是譏我諷我嘲我,便是我做得好,想讓他誇我兩句,他偏不,就要刺我一刺。他讓我不舒坦,我自然要還回去。”

長孫氏一愣,似乎確實如此。也不知這對父子怎麼回事,明明心裡都有對方,且把對方放在十分重要的位子,偏偏一個習慣性刺人,一個習慣性回懟。誰也不肯認輸。哎。

“阿耶若是跟阿娘一樣,我才不懟他呢。”李承乾不高興地嘟嘟嘴,“這陣子他也好幾次譏我,就昨日,同阿翁打啞謎不肯告訴我,偏讓我自己悟。

“既嫌我不懂,又不願仔細教。合著天下道理,當孩子的都能自己悟出來?那還要他這個阿耶作甚?就這,我看在他最近辛苦的份上都忍下來了,半個字沒懟。我做的可比阿耶好。”

長孫氏十分無奈。想著他說的“啞謎”,深絕這事實在怪不得李世民。難道讓李世民跟李承乾說,我想對付你阿翁,必要時不建議直接弄死,你阿翁為了保命以及保住太上皇的尊榮跟我低頭,甚至不惜把自己送到我手裡以表誠意嗎?

這……確實不太好跟李承乾直言。

李淵就更不會提了。這種事他跟李世民心照不宣就行,實在沒必要擺到台麵上告訴孫子。他不要麵子的啊!

李承乾撇撇嘴:“雖然阿耶教兒子的做法不太好,但我知道他總歸是疼我的。所以我也敬愛他。我想同他並肩作戰。我不想像今日這樣,隻能看著他孤身遠行,獨自去麵對困難,獨自去承擔突厥的壓力。我想分擔一點,哪怕隻有一點點。”

雖然李世民身邊跟了許多人,孤身與獨自兩個詞不太合適。但在李承乾看來,那些都是外人,是不一樣的。

說到此,他有些喪氣。因為他發現原來他什麼都分擔不了。哎,還是先多吃飯,長高高吧。

長孫氏扼製住他想要再進食的舉動:“彆吃了,按你以往的食量,該飽了。不必如此。承乾,你想幫阿耶,不一定要在戰場上,彆的地方也可以。”

“彆的地方?”李承乾歪頭疑惑。

“如今正是土豆豐收之際,為了表示朝廷對土豆的重視,也為了慶祝大唐得此神奇糧種,阿娘決定親去農田采收,承乾可要與阿娘一起?”

李承乾頓了片刻,眼珠一轉:“是為了安撫民心嗎?”

長孫氏點頭:“突厥兵臨渭水之事已經朝野皆知,長安風聲鶴唳,百姓惶恐不安,此等情形不妥,不論渭水局勢如何,至少我們要幫你阿耶把長安穩住。”

“我明白了。阿娘親自出宮采收,是想告訴百姓。看,皇家還有餘力管彆的事,各個部門仍有效運作。一國之母都能泰然處之,在這等時候還能出宮采收土豆為天下做表率,可見事情沒有他們想得那麼危急。而且這也是告訴他們。皇家還在,一切有皇家頂在他們前頭。”

長孫氏臉上泛起點點笑意。

李承乾深呼吸,握拳:“阿娘,我去!”

於是皇後太子儀架出行,禁軍隨扈。

此事長孫氏早有規劃,采收之地是特意挑選的,距離不遠,人口繁茂,加之儀架所過之處,不少百姓追從而來,可說田地之外密密麻麻,人頭攢動。

李承乾收土豆收得很認真,這是他做慣的,所以手腳嫻熟。長孫氏雖是閨閣婦人,卻也非嬌滴滴的大小姐,以往為秦王妃時便以皇家身份參與過類似活動,加之李承乾的關係,懂得不算少,不說比得過李承乾,至少動作利落。

他們擼起袖子乾得十分賣力,態度也很親民。百姓有些望而生畏的,逐漸也不太怕了。竟隔著一田之地竊竊私語起來。

“真的是皇後與太子。沒想到有生之年,我竟然能見到皇後跟太子。”

“隔這麼遠,前頭那麼多人,你看得清臉嗎?”

“看不清臉能看清人啊。反正知道那是皇後跟太子不就行了。你可真會挑刺。”

“哎,你們說,皇後與太子在這種時候出宮采收,剛剛我聽裡正家小侄子的表姨的家婆說,皇後先前詢問了裡正這一塊地區的土豆總體收成,說是皇家也種了一批,等選出優質種薯,秋季會發放給今春沒有得到土豆種薯的村子。”

“啊?那我娘家是不是能得了?他們今春這批就沒分到。”

“你就想到這個?你看看,皇後太子能若無其事出宮與民同樂,還關心我們的土豆,甚至連秋季的種薯發放都規劃好了。這說明什麼?說明皇家很鎮定。既然如此,戰事是不是沒這麼嚴重?”

“若是不嚴重,何須聖人親征?”

“倒也不能單憑聖人親征來看吧。以前聖人不也四處征戰?既然皇後太子在,皇家還在,我們怕什麼?”

誒?好像是哦。

眾人麵麵相覷,不知是誰第一個說:“急有什麼用,你還能去殺敵。既然皇後太子都在收土豆,我們也收土豆去。怎麼你們是今春都沒分到種薯,還是家裡的土豆地收完了?乾正事。彆一天天勁瞎擔心。學學皇後太子吧,乾活去。”

眾人:……

這話沒毛病,太沒毛病了。行吧,乾活去。

長孫氏與李承乾將眾人的反應儘收眼底,心頭微鬆。忙碌了大半天,儀架終於能啟程回宮。馬車上,長孫氏歪靠頭,已然疲累不堪,卻仍舊強打精神。行至半路,馬車突然停下。長孫氏蹙眉:“怎麼了?”

禁軍統領張士貴回稟:“宋威求見,說有大事,請皇後與殿下移步。”

移步也隻是在附近尋了個足夠寬闊的空地,禁軍將其圈出來,團團圍住。

長孫氏與李承乾略走幾步,卻看到宋威旁邊跪著兩個人,身邊還跟著好幾個,都是認識的,皆出自銀月村,其中還有村長武郎將。

李承乾訝異地“咦”了一聲。

宋威武郎將等人上前見禮,長孫氏抬手免去:“怎麼回事?”

“前些天小人發現前來銀月村收購腐竹豆皮的行商裡,有幾個舉止稍顯怪異,在土豆與水車之事上表現的十分感興趣,且問得很細致。他們的神色不似一般的好奇。

“彼時小人就留了心,讓村中男丁盯著,果然發現他們與人來往,索要錢財。細查後才知是有人給了他們銀錢,讓他們打聽長安的這些新事物,而給他們銀錢的疑似是突厥人。”

長孫氏看向旁邊被捆綁嚴實連嘴巴都被緊緊塞住的兩人:“就是這兩個?”

“是。小人雖不十分確定他們的身份,卻知道這其中必有端倪。尤其是在如今這等關頭,小人不敢耽擱,立時帶著村中男丁趁其不備,將他們逮住。

“經過審訊,發現小人猜得不錯,他們確實是突厥人。小人知道此事乾係重大,一麵即刻讓人去稟宋莊頭,請宋莊頭儘快稟報給皇後與殿下;另一麵加強審訊。”

武郎將指向其中青衣男子,“另外一個的嘴不好撬,倒是從他身上問出不少東西。據他們說,他們一共來了二十餘人,但因為長安城門守衛排查嚴密,無法全部入城,他們或假造番邦商販身份,或躲藏於貨物箱中,或用彆的法子尋彆的機會,如此化整為零,先後進來八人。”

李承乾有些疑問:“他們此來就為了打探我們的水車與土豆?土豆就算了,水車突厥也不適用吧?”

武郎將搖頭:“此次他們前來,目的有三。其一,聽聞土豆畝產奇高,且突厥境內部分地區也可種植,想來查清楚是否屬實。至於水車,不過是入了城剛巧發現,順帶問問。

“其二,觀察京師兵力情況,以便傳信彙報給頡利可汗。其三,尋找機會,在突厥大軍壓境之際,作亂京師,使京師動蕩,趁機行事,或可與突厥大軍裡應外合。”

承乾大駭,土豆先且不說,後麵兩個簡直是令人驚悚。

但是……

李承乾看向幾人:“不說他們隻有八人入城,便是二十餘人都進來,憑這些人想要裡應外合也絕無可能。”

長孫氏咬牙吐出兩個字:“百姓。”

李承乾渾身一震。是啊。他們想作亂京師,如何作亂?以有限的人手,最好的辦法就是借力打力,在長安添一把火澆一捧油,讓原本就恐慌的百姓更加恐慌,然後利用這些百姓達成自己的目的。

李承乾驚駭不已。他萬萬沒想到,在他與阿娘努力安撫民心的同時,還有這麼一群人不但要毀掉他們的成果,還要將事情極力往反方向拉鋸。

他看向兩個突厥人,眼厲如刀,好似能殺了他們般。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