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3. 主和憋氣,主戰不現實 京城.楊大洪 ……(1 / 2)

買活 禦井烹香 6667 字 5個月前

買活軍再度興兵之事, 若是從謝六姐雲縣遇刺開始算,也是過去了三個多月, 消息自然是早傳到了京城——說來也是可笑, 朝廷現在掌握南方的一手消息,還要仰賴買活軍呢,若是有什麼大事, 買活軍使團在下一刻就可收到買地的傳音,隨後再入宮轉告朝廷, 大約也就是半日不到的時間。

便是一些小事兒,用不上傳音法螺, 從《買活周報》上獲取消息, 也比各地驛傳送奏折要快得多——各地的驛傳, 除非是有什麼八百裡加急的大事,否則消息、奏折等物,肯定是跟著驛卒一程一程的往京城走的。

以從前的雲縣為例, 從雲縣附近的雲霧驛到京城驛,大約是六十七程——從省會榕城到京城則是七十五程, 這裡的一程就是一日的行程,也就是從一個驛站到下一個驛站的距離, 這也就是說, 按朝廷的規劃, 如果一切理想, 路上沒有任何意外,行人也絕不休息,那麼,從雲縣到京城也要走六十七天,如果稍微有個什麼意外的話, 那可就不好說了,事實上,能走出這個速度的,也隻有文件而已,因為文件是一站一站傳遞的,這速度要比行人快得多了,行人會累,會耽擱休息,要等船等車,從雲縣到京城走八十多天甚至是九十天也是絲毫不出奇的事情。

以六十七天為周期傳達的消息,這是驛傳,而《買活周報》呢,它是走海路送到天港,再轉到京城的,走海路需要多久呢?風向好的話,十天,風向不好的話,也隻要半個月到兩旬。也就是說,哪怕不借助於任何買活軍的仙器,光是海運帶來的時間差,便決定了在京城,人們隻能從《買活周報》上來獲取南方最新的消息!

當然,也不止於《買活周報》本身,因為周報編輯部是在雲縣,各地的消息要彙總到雲縣,也需要時間,且周報畢竟是麵向所有活死人的報紙,刊載的時事消息並不算太多,有許多科普、介紹類的文章,隻有一些特彆的消息才會具有時效性,今日發生,明日就登報——比如此次出兵的原委就是如此,在出兵當日,便刊登在周報之上了。

此外的大多數時間,還是南方各地出的小報,時效性更強一些,這些小報不分買、敏,隻要是南方沿海的州縣,大多都是有的,有些是旬報,有些是周報,有些更誇張,一次一兩版而已,居然能做到日報——這是雲縣、新安這樣貿易非常活躍的大城市,才能辦得出來的報紙。

不過,不論間隔多久,本地小報,多數都反應刊發著本地的大小事務,因為不講究權威性,固然也有以訛傳訛,消息不實之處,但速度肯定要比周報更快,因此,雖然本地衙門對這種無根小報,普遍相當反感(這也不分買、敏),但京城朝廷還是很樂見多出這一個信源的,不論是廠衛還是西林,都在各地廣泛托人收集本地報紙,通過海船運往京城,真正讓京城的袞袞諸公,做到了‘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

不過是幾年時間,京城這裡,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節奏——朝中眾人,都是先從報紙上了解到南方發生了某事,隨後再等上一個月的時間,才能迎來官方的驛傳奏報,得知當地官員的處理,再拿到朝中開始辯論。

甚至很多時候,哪怕是內陸州縣,隻要是大事,也是先流傳到沿海,經過海運遞解京城,被眾人所知之後,才等到驛傳,其實這時候,大佬們早已知道了事情的來龍去脈,甚至對於此事的處置已經形成了默契,不過是走個過場而已:發生在南麵沿海的焦點事件,大多都是如此處理,隻有那些按部就班的事情,才會和以往一樣,通過驛傳進行處置。

因此,此刻,朝廷便陷入了一個微妙的等待期了:買活軍出兵,以及廣府道之變,都是南麵沿海的大事,朝中自然早已通過各種報紙知悉了,且對很多消息,知道得比公文奏報要仔細、全麵得多。譬如羊城將軍莊氏投買之舉,以及長須仙老、‘真老母教’等諸事中的委屈,早已通過各種羊城小報,送抵了大佬們的案頭,便連一般的官員們,也都在設法搜求報紙觀看,以期對廣府道的形勢,有一個係統的了解。

可是,為何到現在,朝中還沒開朝議,討論應對之策呢?主要就是因為南方的公文送不過來的緣故——自從買活軍占據了福建道,廣府道的公文,就硬是要比彆處難行些,若說走海路遞解吧,也太不保險了一些,而且敏地的海軍,和買地海軍勢力無法抗衡,走海運時時刻刻還是麵臨著被截斷的風險,如此就隻能繞路而行,繞開原本必經的福建道,從江陰轉之江,路程上要比原來多走個十五日的功夫。

可現在,江陰也被買地出兵了,官道斷絕,廣府道的折子遞不上京,也就是說,現在朝廷還是不知道廣府道局勢如何,還有多少可戰之兵,民心又是如何,周圍省道的督撫,又是用什麼態度看待買地的入侵,有沒有出兵援助……這一切,朝廷都完全不知曉——不是說知道了這個消息就夠了的,朝廷這裡要處理,總要一些更詳細的信息吧?既然現在什麼都不知道,那這會還怎麼開?對策還怎麼出?

使者是早已派出了的,皇帝和內閣、廠衛也都往臨近的省道發信,督促他們儘力襄助廣府道抗買,但效果可想而知當是微弱的——廣府道接壤的省道中,福建道不必說了,已是買地,而江陰那裡,也麵臨著買地的侵襲,如何能有餘力來幫助廣府道?總得先把自家的事顧好吧。

這也是為何如今朝廷常常橫跨兩道來設總督了,其實就是因為在如今風雲變幻的局勢之下,總督統合了兩道,可以更有效的集中資源辦大事,否則就會和現在這樣,廣府道戰火連天,江陰那邊不聞不問,沒有朝廷發令,壓根不會跨過省界一步——督撫無令出界是要被責罰的,他們也隻是遵循規矩!

廣府道接壤的不過是三道,福建道、江陰.道,還有桂府道,比起來,江陰還算是人煙稠密,比較繁華了,如今江陰無能為力,就隻能指望桂府道,但桂府道土司內亂已經持續十幾年了,最多就是派出使者來打聽一下廣府道的變化而已,說到出兵,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盤點下來,廣府道周圍唯一能指望著挪出人手的,反而是彩雲道的木家——就是從朝廷這裡派使者去木家,路上隨便都要走三個月,到了那裡之後,木家人備軍需,出發至少也要三個月……遠水解不了近渴,眼下暫時指望不了那邊,再說,木家人就能打贏買活軍了嗎?買活軍要是這麼容易對付,那怎能在廣府道乃至南洋縱橫捭闔?指望木家人出來救世完全是沒道理的,這一點,但凡是知曉些實務的官員們都該明白,如今的買活軍,已不是一支偏師可以應付得了的龐然大物了。

楊大洪奉旨出京巡視京畿特科班、醫療所之時,京中的輿論呼聲大致上就進展到這一步,主要的對策有兩種,也是在私下議論中形成的派彆,一切都還沒形成正式的奏章意見,主要是因為理論上,廣府道羊城之變還沒有被搬上台麵來講——

買活軍出兵追索‘真老母教’這事兒,使團倒是來報備過了,朝廷也很快予以了許可的態度,就是最偏激的士人也沒有在這件事上多說什麼:任何時候,針對政權首腦的悍然刺殺,都是被正規政權反對的一件事,這裡的道理並不難想明白,尤其是買活軍是其中一個政權的時候,如果敏朝支持對謝六姐的刺殺,那是不是也就沒立場反對謝六姐發動群眾刺殺皇帝呢?

而且,這麼說的話……謝六姐壓根就不用找刺客啊,倘若敏朝是這個態度,大家都來玩刺殺的話,那她拿起傳說中的飛劍,向著京城來上一劍,怕不是一發之下,地動山搖,朝中諸公、四九城的百姓,也跟著皇帝一起,在劍峰下全滅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