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3. 主和憋氣,主戰不現實 京城.楊大洪 ……(2 / 2)

買活 禦井烹香 6667 字 5個月前

沒有人想死得如此憋屈,所以刺殺肯定是要全麵反對的,‘真老母教’也要予以剿滅,爭天下還是要堂堂正正,因此,朝中沒費什麼事就通過了支持買活軍追剿真老母教的行動,並追加了授權——買活軍此舉實際上是破壞《雲縣和議》,不過,可以通過和議中的條款進行追加授權,依舊保持合法性。如此雙方便仍然維持著鬥而不破的局麵,並不用進入全麵開戰,將和議擱置的階段。

當然,這也就意味著敏朝要默認買地對追剿沿途所經地區的占有了,不過在朝中眾人來看,這還是可接受的代價——有眼睛的人都看得出來,現在怕和議失效的不是買活軍而是敏朝,和議簽訂至今,已經近五年了,五年裡拖住了買活軍的腳步,使得本可以南征北戰的買活軍,迄今大部分時候都在朝著南洋使勁,這已經是個不小的成就了,現在就是給買活軍一些窮鄉僻壤,又能如何呢?買活軍發力的地方在閩西、廣北,閩西且不說了,廣北這樣鳥不拉屎的地方,每年的賦稅也沒有多少,又是山區,對朝廷來說,實在是不痛不癢,失去了也沒有半點感覺。

廣北這裡是如此,江陰東、浙南,也不例外,福建多山,和它接壤的地區也多為山區,實在不是爭霸天下的好所在,地理上受到極大限製,也使得朝廷處理起這些糾紛可以相當容讓,說實話,是直到羊城陷落,廣府道全境淪陷,朝廷這裡才能感到一絲疼痛——從稅賦來說,羊城附近還是有些份量的,不是有他不多,沒他不少的地位了。

事情既然發生了,不管是不是出於買活軍有意的籌謀,還是完全隻是一場意外,買活軍已經做出自己的表態,那朝廷也當拿出自己的態度,不論再棘手也得去麵對和處理,於是大家議論紛紛,很快形成了主戰派和主和派。

主和派的意見也很簡單,首先,主和不意味著獻媚,買活軍追剿真老母教,朝廷是支持的,但到了侵占羊城,拿下廣府道這地步,很顯然已經跨越了底線,讓行動變質了,朝廷必須拿出譴責的態度,同時要援引新安港的例子,爭取能讓買活軍答應,繼續按照往年的數量,如常解遞廣府道的稅銀——買活軍就是如此拿下新安港,換取了朝廷承認他們對新安港的統治。

隻要稅銀不變,那朝廷的局麵就還可以維持,而且要支出的地方還少了一大塊,這對餘下的國土來說居然還能算是個好消息——自然了,朝中眾人不是傻子,也能看明白這是在飲鴆止渴,甚至還有人嘲弄地問:如此下去,是不是有一日,買活軍拿下了華夏全境,隻還把京城留給朝廷,仍給朝廷償付稅銀,便可視作朝廷的統治仍在持續呢?

‘如常遞解稅銀’,是主和派所能想到最不是辦法的辦法了,楊大洪也隻能承認,這是最現實的辦法,雖然心有不甘,但事實如此,打不過就是打不過,既然如此,那除了多爭取一點銀子,還能怎麼辦呢?因此,這個論點,很快就壓製住了更不現實的遷都說,成為了主和派的主要論點——

這遷都說最主要的問題在於,自古以來,遷都南北分治,都是華夏政權遇到了北方的壓力,往繁華的南麵遷都而去,買活軍在南麵崛起,這就使得朝廷隻能往北麵遷都……但北麵沒法住人啊!沒見到建賊都因為日子太苦活不下去而南侵了嗎?遷都,往哪兒遷?遷去盛京和童奴兒做鄰居嗎?

打不過就隻能在可能的範圍內儘量爭取利益,這是主和派的核心思路,還是相當容易理解的,主戰派的思路便有點兒反常識了——事實上,現在主戰派也並不認為大敏天兵定能勝過買地的活死人,但他們認為,如今買活軍的起勢已經是無可抵擋的了,對於敏地的侵蝕,也是肉眼可見,此消彼長,再過五年,隻怕敏地這裡連組織起大會戰的能力都將不存。

再往下,想打都無法打,所以要乘現在還能打的時候,大打一場,哪怕隻有萬一的希望,也隻能寄望於此——不論如何,買活軍崛起至今還沒有打過數十萬人的大會戰,可以指望他們在人員調遣、後勤補給上經驗不足,出了亂子輸掉這場戰爭,從而導致內部不穩,勢頭遇挫……不管怎麼說,打贏了,大敏還有機會,若是現在還不打,那恐怕真是連一點機會都沒有了。

這個說法……且不論戰爭會帶來的民間疾苦,就其中的邏輯來講,也是讓人有些猶疑的,楊大洪固然也是個熱血男兒,但卻並不能被說服,除了賭性過重之外,還有很現實的一點,是立論的最大瑕疵:你要打,行,就假設敏朝願打,也把人手組織起來了,那請問你,去哪裡打?

要知道,福建道是山區,雞籠島是海島,自古以來大會戰都是在平原打的,概因沒有這麼大的場地,人多了根本就施展不開,請問是十幾萬大軍翻山去福建道嗎?還是乘著不存在的海船去雞籠島?

若說讓買活軍出福建道來和敏軍在中原道的平原會戰……人家又憑什麼要來?買活軍未必看不清這一點,現在打,還有輸的可能,他們為什麼不壓壓節奏,悠然自得地等到敏軍衰弱得無法組織反抗的那天,再往中原道這樣的北方平原進發,把敏軍拿下?

便連楊大洪都能看清楚其中的矛盾之處,朝中的有識之士未必不能明白,但是‘遞解稅銀’這一策實在過於憋屈,也無法成為主流共識,於是,在他離京之前,就是這樣一個主戰派紙上談兵,主和派有失國體的僵持局麵。

不意離京小半個月,居然又多了個‘半壁江山全數代管派’,而這一派從字麵意義理解,簡直是超凡脫俗了——跨越了主戰、主和,直接到達投降派了,固然,買活軍代管在很多時候是個極佳的解決方案,尤其是河工上,真是能省錢辦大事的,但要說把半壁江山全交給買活軍代管……

這都不是衝著老未家挖牆腳了,這是直接在框框砸牆啊!究竟是誰人如此大膽,能拋棄‘大會戰’、‘遞解稅銀’的藩籬,迸發出這樣的靈感來,甚而還沒引起眾怒,反而得到了不少人的擁躉,形成了第三派彆?

便是楊大洪,也不由得好奇起來了,他並不恚怒嗬斥,而是拱手請教道,“張大人,此策初一聽離奇,但卻能得到眾人支持,成為一大派彆,定有真知灼見在內,非初聽這麼簡單,還請大人賜教!”

張大人見此,也不由得欣慰一笑,道了聲‘果然是大洪’,方才歎道,“不瞞大洪你說,我也是一聽之下,隻覺得荒唐離奇,包藏禍心,再聽卻覺得不無道理——欲解此策,還要從京畿特科班來說起,大洪,你奉旨出京視察,這半個多月的禦史做下來,你覺得特科班這七個月來,成績如何,又麵臨了什麼問題呢?”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