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4. 樂毅伐齊 京城.楊大洪 特科班的優缺……(2 / 2)

買活 禦井烹香 8388 字 5個月前

有反對女兒、媳婦讀書,乃至虐打甚至殺害的人家,廠衛可是不會客氣,鐵索一抖,拿人就走,三木之下,何求不得?傾家蕩產,甚至是家破人亡的人家,也不要多,一縣中有一戶就足夠了,總是能嚇唬得住百姓們的,因此,雖然經過波折,也死了人,但妨礙不了大局,這特科班終究是能開起來的,女子也照舊是逐漸走出閨閣,走進特科班開始掃盲讀書了。

“……現在多還是男女分班,和買地比,還是體麵些,效率上有一定影響,但民情如此,此已經是彼此相安無事的一個最佳分寸了,故此,也不必一味都效仿買地,民智畢竟未開嘛!”

楊大洪說了幾個因特科班引發的奇案之後,如此總結著,張大人也點了點頭——要說對買地的民風全盤接受,這也有點強人所難了,如今這樣女子雖然也出閣讀書,但還是男女分班的局麵,也符合他個人的口味,“本該如此,男女大防,不得不謹,京畿畢竟不是買地,真要男女合班,那就太容易出亂子了!”

談到這裡,對於特科班的現狀,他也是基本了然了,沉吟著又問道,“如此,三年後,再開特科的話,大洪你認為,如今這批學員,有多少能下場的——又有多少可以簡拔為吏目,直接奔走任事呢?”

“這——”

楊大洪多少有些被問住了,這問題雖然仔細想想非常必要——和買地一樣,開掃盲班其實並不僅僅是為了開啟民智,更重要的是給特科係統更多的備選,既然如此,關心特科班的‘生產效率’,也就順理成章,但卻著實有些拔高了,也較為冷門,很顯然,在今日之前,他並沒有非常仔細地思考過這個問題。

“這……三年的話……”

細細考慮下來,之前對特科班工作還十分滿意的他也有點冒冷汗了,支支吾吾地說,“隻怕,三年……”

張大人並不意外,而是意味深長地道,“是啊,雖說特科開啟民智的速度,要比儒學更快得多了——這個拚音,實屬神來之筆,於掃盲上,能發揮太大的作用。可仔細考量,卻會發現,這特科,究竟還是在常理之內的東西,在掃盲上,它快過儒學許多,也有利於民間俊才浮現,但要說做官做吏,去做事嘛……這批人才的培養,便是特科的速度,也還是不快哩。”

楊大洪把他的話前思後想,也是不由得微微點頭,認為所言有理——不論是做官,做吏目,其中都自有學問,固然,也有糟粕之處,但馭人、馭下,需要很高的質素,這也是不爭的事實。不是說某一農戶,掃盲班畢業後就可以乍然去做吏目了——說得難聽點,隻怕到了那時候,他貪得比原吏目還狠,做的事情卻隻是原吏目的幾分之一,甚至還會把事情搞得亂糟糟的呢。

隻要是有過實務經驗的官員,都能得出這個結論:這種事不是光憑一腔熱血就有用的,哪怕是最平庸的吏目,都要求較高的文字素養,水準之上的統籌素養,倘若買地的吏目,那還要求不差的算學素養。

這三樣素養加在一起,絕不是一期掃盲班就能滿足的,對於基礎不好的人來說,至少也得再學個五六年才行,在此之前,百姓即便識字也還是百姓,無法充任馭人者這個職責。

而仔細觀察特科班,乃至買地的教育係統,便可以得出另一個有些嚴峻的結論——那就是,對廣泛的百姓來說,教育這件事,並非是‘萬事開頭難’,教育恰恰是相反的,掃盲相對要簡單得多,可以很輕易地讓大部分人都學會拚音,因為這的確是他們生活中必須的知識,但一旦脫離了掃盲這個階段,要把知識往高深裡教的話,不論是儒學、特科,那速度就都相當的慢了,即便特科還是比儒學快,但那快得也相當有限,回到張大人這個問題上,對於管理人才的生產效率,特科和儒學,交出的數字,差彆或許並不是那麼的大。

“此事,也是我們半年來考察京城特科,得到的結論——三年後,特科的特進士,仍很難說是群英薈萃,可能要到五年後、六年後,才能真正選拔出一批來自民間的特進士,為廠衛,為皇帝所用,到那時,特科才能算是真正成形。”

張大人緩緩道,“京城為首善之地,人傑地靈,尚且如此,買地處多為煙瘴之地,百姓荒蕪野蠻,他們的教育效率,就一定好了嗎?這五年來,買地為何安分守己,不思向外擴張?大洪,說到這裡,你當可明白‘半壁江山代管’這一策的想法了吧?”

楊大洪畢竟是西林黨年輕一代的佼佼者,話說到這裡,他已全明白了,“買地也鬨人荒!他們所謂的精細統治,完全倚仗吏目的素質以及數量。不是他們不想擴張,而是這五年來,他們的吏目數量增長始終不足以支持他們進行大規模擴張!若是擴得太快,攤子鋪得太大,精細統治的架子搭不起來,便很可能留下隱患和痼疾!久而久之,謝六姐也怕引發內亂!”

神仙人物,也怕內亂嗎?若是五六年前,買活軍剛崛起的時候,楊大洪壓根無法想象神仙會如何統治麾下的領土,但楊大洪畢竟已經和買活軍打了多年的交道,如今他已經很習慣於用客觀的眼光來看待買活軍了——買活軍的武力,的確是神仙級彆的,無可匹敵,但他們在統治上許多時候並不是那麼不一樣,他們也要遵循……用他們自己的說法,他們也要遵循客觀規律,所以謝六姐的確也怕內亂,買活軍是因此才沒有選擇在華夏本土擴張,而是去了南洋,緩緩開墾,而不是遵守那勞什子的《雲縣和議》!

對嘛!這才符合常理嘛!買活軍固然重視信譽,但若說謝六姐是個認死理的神仙,楊大洪自己第一個不信,這會兒,他既有對一個經年疑惑解開的快慰,也有對‘半壁江山全數代管’這一策的震驚,“而朝廷若是此時,給買活軍送上大片山河,謝六姐便立刻陷入兩難——她不要,這是不能的,她既然要爭奪天下,就要擺出樣子來,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她不要,便顯得胸無大誌,豪傑便不會真心為她效力,甚至生出異誌。”

可她若是要呢——

兩個官員麵麵相覷,好半晌沒有說話,楊大洪咽了咽吐沫,率先打破了寂靜,輕聲問道,“樂毅伐齊?”

張大人微笑點頭,又歎道,“彆用這個典故,不吉利——樂毅伐齊,肥的可是秦國。”

所謂樂毅伐齊的典故,便是燕國以小吞大,聯合其餘五國伐齊,攻齊七十二城,幾乎滅了齊國,但最後卻因根基始終不穩,被迫撤兵,而將所有戰果毀於一旦,從此燕、齊雙雙衰弱,反而讓秦國漁翁得利的曆史故事。敏朝以半壁江山為餌來釣買活軍,看似荒謬不堪,但其實就是在賭買活軍吞下之後會不會消化不良引發內亂,和‘大會戰’的主張有異曲同工之妙,賭性也是極強。

而後果如何,也的確難以預料,會不會雙方陷入戰亂之後,反而讓建賊得到喘息之機呢?不過,楊大洪認為這倒不太可能,建賊如今已是十分衰弱,蕞爾小藩,如何能圖謀中原,這和秦之強盛又不可同日而語了。

楊大洪有些不以為然,不過暫且也不去分辯這些,隻是將此策仔細品讀了半日,終是有些不可思議地道。“簡直荒唐!可仔細想來,卻似乎已是死中求活,無奈之下唯一能下的一招棋了,隻是……”

他突然吸了一口涼氣,生出了極大的戒備和不祥的預感來,在燈下怔怔地望著對麵的張大人,注視著他那模糊在燭光中的笑容,喃喃地道,“誰來獻這一策呢?”

?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