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1. 南洋的新移民(下) 占城港.範老實 ……(1 / 2)

買活 禦井烹香 8038 字 6個月前

一頓出人意料的豐盛午飯, 讓新移民們的心情有了顯著的改善,他們和這批早來的開拓者之間門,也少卻了幾分生疏, 由於來到南洋的緣由,是不太方便討論的,因此,話題被有意地集中在了本地生活之上, 張安、張定兩兄弟也很快放下了對故鄉遠親的牽掛, 熱情地為他們介紹了起來。

“光是從種田說, 咱們南洋的農場, 肯定是比廣府道那裡的農民日子過得好些, 吃得好——也遠沒有那麼辛苦, 主要是因為這個地方不太需要趕農時。”

吃得好,這已經是證明過的事情了, 不那麼辛苦的道理也是令人信服的。種田辛苦不辛苦?辛苦, 這辛苦裡有必須去下力的苦,譬如犁地、栽秧、收割, 還有後續對稻穀的處理, 這都是實實在在的活計。但除了下力的苦之外,還有一點就是張阿定說的, 趕農時的辛苦。

趕農時, 就等於是把力活全都集中在幾天之內, 必須乾完, 這樣自然是加倍了力活的辛苦,比如說,在廣府道如果想種雙季稻,那就必須雙搶——這邊搶收, 那邊搶種,搶收的是一係列苦力活,搶種的也是熬人的活計,如此怎能不辛苦?每年雙搶甚至都是有人落下大病,乃至活活累死的,但雙搶又是必須的事情,因為倘若不在有限的農時內,把農活全部做完,秋稻就要錯過了天氣最好,最適合灌漿的時間門,要大量減產,甚至是絕收了。

但是,這樣的事情在南洋是不太存在的,因為南洋就沒有農時的說法,這裡的天氣,隻要水利允許,一年中什麼時候下苗都完全是可以的,哪怕是雨季,也沒有終日陰雨的,多數都是有陣雨後迅速雨過天晴,日照一樣充足,這就導致南洋並不太存在趕農時的辛苦,同時,南洋的農戶又把稻穀的後續處理完全交出去了——他們隻管最初的脫粒,那也有脫粒機,脫粒之後,再攤曬幾天,就用相當便宜的價格,把稻子賣進城裡去,或者換來成品米,作為自己的口糧。

從礱穀到最後舂米,那繁雜的工序完全免除了,省下的力氣可不止一點半點,這麼做也不完全為了偷懶,主要是因為,南洋這種寬泛的農時,以及普遍存在的農場形式,使得農場的規劃充滿了南洋的特色——農場的土地並不是一批下苗的,而是分區域,漸次栽秧,也就漸次成熟。也就是說,一年中許多時候都有稻穀成熟,始終有一些稻穗需要脫粒,也有一塊區域在翻曬稻穀。

這麼做的好處,是對人力沒有那樣消耗,對場地的需求也少,範老實等人是知道的,哪怕是在土樓裡,收成時,族人也會因為曬稻穀的場地而發生口角,同一時間門內大量收割,那麼就連這種曬稻穀的場地也都成為要爭搶的資源了,甚至有些人家,還會因為場地被人先占去,自家的稻穀沒有及時翻曬,遇到陰雨後發芽了,記恨上這個仇家,或者是仇殺,或者是闔家上吊的都有。南洋這種次序種植的方法,雖然非常的新奇,但一旦說起了客家人的土話,討論的又是種植這樣的問題,這些農民就一下變得非常的敏銳和開明了,他們立刻就意識到這樣做的好處。

當然了,這樣做也不是沒有壞處,那就是全村出動,合作乾活對稻穀進行處理的景象也不會有了,礱穀、篩稻、扇稻、磨殼、舂米……這些事情都有特製的家什,是很麻煩的事情,張羅半天隻為了一兩畝地的收成,在人力上是很大的浪費,而南洋這裡的勞力又很緊缺,所以他們也不完全是因為懶惰,隻是因為實在不劃算,這才寧願把稻穀直接賣給過路商人,和他們換成品米——

“買活軍有這樣的車隊,專門在農場周圍,拉牛車慢慢的走,用米換稻穀,他們車上還有很多針頭線腦,也賣報紙,定期過來,有什麼都能用稻穀和其餘農產品來換。”

“如此,倒是省不少事!”

“也就是平地裡了,走路方便!才有這樣的好事兒,我們老家本來在山坳裡的,貨郎兩三個月來一次都不錯了,拉什麼車!便是貨重了些,都怕翻下山路去!不消說了,他們肯定是不收稻穀的!”

三戶新移民的話匣子陸續也打開了,他們臉上煥發出了光彩,徹底地認識到了這一點:在氣候炎熱的平原地帶,農戶的日子真比山區要好過得多。好處實在是多種多樣的,很多時候,平原就意味著很多山區人民壓根無法想象的生活方式,比如說,便利的交通。

“車也去我們林場嗎?”

已經開始主動打探林場的生活了,這在張阿定來看自然是好事,他熱情地說,“當然來了!這個車它不止是為了買賣東西,還有一些特彆的用意,除非是雨季裡道路完全爛透了,不然它就必須要一圈一圈的走。”

用意在何處呢?這也是移民們沒有想到的——在於把土地壓實,不讓周圍的植被蔓延過來,遮蔽掉好不容易開出來的道路。“這些都是新修出來的路,必須要有人時不時的經過才能維持,聽說以後乾季的時候,還要讓蒸汽拖拉機過來開一遍,徹底把土地裡的種子壓死了,否則的話,一個月沒人走,那路就有點認不出來了!”

當然了,廣府道的山間門小路,也很容易就會被樹林掩蓋,但那至少也是兩三年沒人走的才會發生的事情,移民們發現,南洋這裡特有的氣候,便利了農耕,卻也讓很多常識變得和廣府道不同,如果還按老地方的思維來看待,怕是要吃虧。

他們不禁便欽佩起買地的官府來了,“考慮得倒是周到!彆的不說,買活軍的人,辦事確實都是能乾的,那條理,我們山裡人趕不上。”這麼看,輸給買活軍倒也是不虧。

“那是,買活軍的吏目,倘若不能乾可是要被降職的,有好法子的人立刻就頂上去了!要不然,一年多點,能把條理這麼快捋出來?若是換了敏朝的官老爺們,一年多,官服都還沒換好哩!”

“哈哈哈哈!”

儘管對買活軍的情感,大概雙方還是不同,但有一點是不會出錯的,那就是罵敏朝的官府,不分新老,移民們都大笑了起來,儘管範老實一群人可能一輩子也沒和真正的敏朝官吏打過交道,但他們族裡每年納糧時倒也見慣了那些稅吏幫閒的臉色。

“買活軍的官吏不這樣吧?”他身邊,新來的另一戶移民已經是看似無意地問了起來,“在南洋討生活,再怎麼樣也是人生地不熟的,也有些不易了,若是官老爺還有臉色看,那也不舒服的。”

“那買活軍的吏目是真不這樣。”張阿定等人立刻就搖起頭來了,“人都挺好的,有些也是泥腿子上來,說話很可親哩,經常都到林場、農場來走動的,有糾紛也來排解,就是真忙,去城裡是找不到他人的,有事要留話,等他看到了再過來。總要個三五日的功夫。”

這不算是久的了,便是在廣府道,有事要和城裡聯絡的話,來回兩三日也是要的,不急的事情,十天半個月都能拖了去。幾個新移民家裡的漢子,彼此對著眼神,都是隱晦地點頭,對於這沃熱的天氣都多了幾分接受——這會兒,大家已經吃完飯了,但也不急著動身,而是在吊腳樓下休息,因為這是一天最熱的時候,走在烈日裡真能曬出病來。

所以,午休是本地人普遍的習慣,現在那些農場的雇工,不論漢人土人,都攀上吊床,微微地搖晃著,給自己添一點風涼,至少要到下午三點鐘、四點鐘以後,他們才會繼續去乾活,這麼炎熱的天氣,就連空氣、蟲豸似乎都是寂靜的,隻有人們低低的話語聲,配合著蒲扇拍打皮膚的聲音,動搖著凝固的熱浪。

“這麼看,農場的活真不算是重的了!地這麼肥,怕也不用怎麼搭理,平時是忙甘蔗林的事情更多些?砍甘蔗、煮糖賣,當很掙錢吧?”

“我們隻管賣甘蔗,現在自己還煮不了糖,就是自家煮了也不合算,糖廠裡出的雪白的洋塘,價格和我們熬的紅糖差不多,甚至還低些,這賬是不劃算的,若要賣得更低,那就是折了柴火的功夫,不值當,想吃糖還不如拿甘蔗去換呢……”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