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9. 何其壯哉! 敘州.眾人 這當真是人力……(1 / 2)

買活 禦井烹香 5975 字 5個月前

“當大壩建築起來之後, 水麵就被蓄積起來了,等於說,把平時無時無刻不順著地勢往下遊流淌的, 水的勢能給積蓄了起來, 讓人類有了將其利用和轉化的基礎,我們可以看到,當我們放開這個閘門時, 水就通過這個小渠,進入了輪機區,帶動輪機區的葉片轉動起來了, 大家看,這個小小的電磁感應發電機,已經開始運轉了, 它產生的電力, 點亮了這個小燈泡——這就是水力發電最基本的道理。”

配合著沒什麼波動的畫外音, 仙畫上的水力發電小模型, 果然隨著水流的發生而逐漸運轉了起來, 又隨著水流的減弱而逐漸減慢了輪機轉動的速度, 直到完全停轉,而下遊的蓄水區, 也積蓄了不少的水量,這時,畫麵分為了兩個部分,一部分是沒有建造大壩的水渠, 水流直直而落,進入蓄水池的畫麵,另一部分則是建造大壩和水電站後的畫麵, 可以清楚地看到,最終,落入蓄水池的水量,在單位時間內並沒有減少。

在這樣直觀的對比下,這副畫麵的意義無需說明,也就完全顯示了出來——水電站的建造和大壩的存在,並不會讓下遊缺水,恰恰相反,大壩還能起到調節水利的作用,若是有大壩在,至少不需要擔心上遊暴雨,立刻導致下遊漲水,哪怕是實在不行,要開閘放水了,也能起到一個緩衝的作用,讓下遊的百姓有機會撤離。

“自古以來,修好壩都是有功德的事情。這水電站無非就是依托著水壩,多修點東西而已,就如同我們順流而下一般,借的也是地利,如此便好理解了!”

雖然仙畫這樣的表現形式,是川蜀這裡的土老冒們很陌生的,但這個講座中的道理,卻並不是很難懂——便是再笨的人,隻要能聽得懂官話,配合著仙畫上那多種多樣、深入淺出的表現方式,也能至少明白個幾分。

不像是大家所慣常接觸到的那種私塾,所有的教育都是不分青紅皂白,先大聲熟讀,仙畫的教育,真是極其耐心,仿佛把人當成傻瓜一般,一個簡單的道理,也是不厭其煩地通過圖表、對比,還有把人化為大頭小人般的簡筆畫,以這種種手段來描繪原理,務必讓人完全弄懂,而不是不求甚解、似懂非懂。培訓班的學員們,度過了最開始的震撼,把講座往下看到原理講述時,才剛看了十分鐘,就有些頭腦簡單的人,自以為已經完全搞懂了水電站的道理,低聲地彼此議論了起來。

“隻要不讓下遊斷流了,那就都是調節水利的好事兒,發不發電倒是無關緊要了。這電燈雖好,但要從水邊引電線入城,卻也麻煩,還不如咱們現在用的這個簡便呢。”

“確實,這畜力發電機,或者我聽說還有燒煤的發電機,也不差啊!”

“簡單了,想得簡單了!”

越是腦子簡單的人,越是無所畏懼,看了一多會,就覺得自己已經學會了講座的精髓,可腦子稍微靈活好用一點的學員,卻是麵色凝重,如秦夫人這些大佬,都是坐在前排,時不時奮筆疾書,而後排那些良善人家的子弟們,也有不少低聲駁斥同學,道,“你這是一點兒腦子也沒有啊,你瞧這模子,才多大?連一張書桌都比不上的小模子,再加上一桶水,就已經足夠產出讓電燈泡亮起來的電力了——”

“你說,在天界,仙人是將整個三峽都當做了水庫,連白帝城都被淹成島了,這水庫中的水量該有多大,能產生的電力又有多少?能供應多少燈泡發光?”

“這——這!”

那些不以為然的同學,此時才知道自己的確是想得淺了,稍微想象了一下水電站的發電規模,也是嚇得麵色煞白,說不出話來——他們已經通過人力發電機,認識到了電,對它的運用也有了初步的概念,但是,把電燈引入照明體係,已經是他們所能想象的極限了,電還能在人們的生活中發揮什麼作用,這是這些學員們無論如何都想象不出來的。而按照仙畫中所見到的水庫規模……便是把自家的衣食起居全都用電力來幫忙了,似乎用到的電量,也隻是九牛一毛啊,要有多少人才能把這樣一個大水電站生產的電力給用完呢?

就算是再聰慧的學員,此時也是一點思路都沒有了,他們才剛明白電是如何生產出來的,要讓他們繼續去想象電該如何使用,那積累的確還有些不足,隻能完全順著視頻中講解的思路往前,“一個最基本的水電站模型,就這樣生產出來了,水壩、管道、輪機,都是水電站的基礎,在地勢差足夠的河流段,小水電站往往能發揮出很大的作用,這是天然擺在我們麵前的能源寶庫。不過,水電站的誕生同樣也產生了一係列的問題——水電站的生態影響,當然還有更重要的,那就是水電站的航運影響。”

對於生態影響這個概念,學員們就更加陌生了,對他們來說,隻要不遇上連年的旱災,讓大江斷流,那麼江中的魚就從來都是打撈不完的——這東西難道不就是天生天養,隨生隨用的嗎?

什麼禁漁期、魚道,簡直就是在說笑,如今江邊百姓困擾的問題根本就不是魚太少,而是魚太多且太大了,那小魚船航行到江心去打魚時,可是要小心,沒準就被來搶魚吃的□□、江馬給撞翻了船、拖爛了網,鬨出事故來,船翻網破不說,死個人那也都是家常便飯的事情!

“洄遊產卵——還有這一說!那大鰉魚原來還要遊到大江上遊去產卵——這金沙江果然是大江的源頭嗎?我還以為源頭在岷山呢,不是古語說的嗎,岷山導江——”

“是了,攔起了大壩,該如何上去呢?難道是用吊索過貨?但貨物能如此,人又當如何?”

問題是各式各樣的,三言兩語介紹的洄遊性魚類,引發的討論焦點卻全在大江源頭上——徐俠客因此受到了很大的關注,因為人們都知道他是來為大江溯源的。當然,這是學生意氣了,年紀大些的學員則更關注水電站給航運帶來的改變:“若是小壩,水位相差不多的話,是不是……就用鬥門啊?”

這個觀點並不稀奇,因為鬥門,也叫閘門,在運河上是很多見的,但凡是有地勢差的,有壩有渠的地方,便很自然地會修築起這東西來,否則航運很難順利進行,但接著問題來了,“若是把三峽都蓄成水庫,攔起大壩的話……那這高度之差——怕不是要有個百十米?”

“有的,有的!隻看白帝城的山體都被淹到半山腰就知曉了,百十米多那是絕對有的!”

大家無法想象了,這麼高的落差,怎麼能建鬥門呢?因為鬥門是用閘門來控製水流的,很容易想象,百十米高的大壩,閘門要承受多大的壓力,一旦開閘,那水流又是多麼的驚天動地,一般的船隻,隻怕都禁不住這股擊打!甚至從上流往下時,會不會被這種激流直衝落下去都不好說!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