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1. 二狗的拚搏 泉州.何二狗 生活沒有給……(1 / 2)

買活 禦井烹香 8230 字 5個月前

“這……還不知道願不願意去呢!”

“怎麼不願意呢?隻要是能進城, 哪有不願意的?這又不是去修路隊——”

修路隊雖然也是吸納農閒勞力的重要渠道,報酬也不低,但說實話相當的吃苦, 不比乾農活輕鬆多少, 很多體力跟不上的村民,寧可在家做點手工活, 也不敢去修路隊。

其中也有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是因為修路隊去的都是城外荒僻的地方, 遠離城市,賺的錢無處花不說, 也沒有接觸到適婚女子,或者其餘崗位的可能, 哪怕是收入低一些, 但大多數年輕人都更願意進城, 而不是去修路隊。而去農業專門學校, 為他們乾活, 更是比所有崗位都好,在農戶來看,這是進退兩便的事情——去幫著農業專門學校乾活, 表現得好, 馬正德就是例子, 可以從普通農民變成田師傅(農業技術員),也有從田師傅變成農業老師, 專門培訓田師傅的可能。

就算是筆頭、嘴上的功夫不好,不能和馬正德一樣,完成從流民到農業老師的三級跳,但乾活時接受的指點和培訓也是不虧的——田師傅在移民村落受到非常普遍的敬重和歡迎, 農民們半點沒有食古不化、盲目自信,對他們的教導不但非常信任,甚至可以說是相當饑渴!

理由也很簡單——他們雖然祖祖輩輩也都是務農的,但卻不是在這個地方務農,到了一個新的地方,對於土壤、水文、氣候都是兩眼一抹黑的時候,有個人能出來手把手地教大家,該怎麼種田、怎麼殺蟲、怎麼施肥,乃至怎麼收獲一種新作物,怎麼處理保存……就算這些知識說穿了都不難,可要是沒人教的話,自己得撞多少次南牆,損失多少次收成,才能總結出經驗來呢?

接受田師傅的教導,並且把他們的教導通過筆頭記憶下來,這也成了絕大多數成年農戶的識字動力,比起這最迫切的需求,識字之後,在娛樂和眼界上的擴張,反而都是細枝末節了

很多農戶不羨慕一度在村中生活,後來考上吏目、改做生意、做匠人的同鄉,因為他們深知自己沒有這個本事,他們最羨慕的是馬正德,在村中迄今仍然時不時有人談起他來,認為馬正德過的可說是農民最羨慕的生活了。

——做吏目的也有被送去挖礦的風險,而且在買地無疑要比在敏廷大得多,那份心思就不是一般人能支應得了的,做生意也是,起起伏伏,容易賠本,還要交各種各樣的稅費!就是馬正德這樣,有一門手藝,有兒有女的人家,那福氣是真大,不論怎麼樣,就算他家裡人都沒了,老馬光靠這種田的本事都不怕沒人送終的,各村都願意把他榮養起來,就為了老人家每年指點排布著,隨手能讓田裡豐產個一兩成的本領。

這會兒,馬正德寫信來,叫何二狗去給農業專門學校做事,這樣的邀約,倘若何二狗居然拒絕了,那全村人隻怕都要認為他是不知好歹,甚至村長還會強製把他趕去雲縣都不好說——除了為何二狗考慮之外,還有更直接的利益關係,一般來說,農業學校要人沒有隻要一個的,就算是去培訓新技術,一個村也得出兩三個人。

這是為了保險的緣故,一隻鴨子是趕,一群鴨子也是趕,一個村若是兩三人都會了新技術,回去也好散播。何二狗不去,村長怎麼讓他再帶人?畢竟,他是馬正德的徒弟,彆人可不是,馬正德有理由提攜何二狗,但對隻相處過幾年的老鄉,也就是些麵子情了,力度肯定不會那麼大。

這些過去的農民,哪怕是不給錢,節衣縮食地學技術,都是願意的,倘若能在城市裡說到親事,那就更是大賺了,不管怎麼說,總比在村裡說上親的希望要大,村長眨眼間門已經想到了好幾個青年——都是在這裡有家口的,留在雲縣的可能不大,長得也比較體麵,說親的希望高……若是能說個親回村,至少村裡成親人口又多了幾對,這就算是很不錯的政績了,往上一彙報,加的可是他的政審分……

至於小趙,他是跳出農門了,可他弟弟還沒個著落呢,也是十七八歲的大小夥子了,目前就是在另一個村子裡務農,也是迫切希望能有個機會出門看一看,他和何二狗關係好,更是對跟著去雲縣的名額勢在必得,有他們兩人在,何二狗如何能走得了?當下隻好苦笑著解釋了起來,“這次去雲縣培訓,固然是有名額,而且名額還很多,馬叔也說了,有願意來的都可以帶來聽——但學到的本領卻不是在買地用的,是要去遼東墾荒啊!好不容易從遼東跑出來了,這還要回去,你說吧,這事能有多少人願意乾?”

“啊?去遼東墾荒?遼東那不打仗了嗎?”

“對啊!對啊!雖說敏朝好像是收複了盛京,但這和我們買活軍有什麼關係?怎麼我們反而組織人手上課,像是要把田師傅派到遼東去了?”

從這番對話,就可以看出信息靈通不靈通的重要性了,雲縣那裡,哪怕是走街串巷專門送信的跑腿都能說出兩三個小道消息來,和街坊討論著場外交易所、盛京談判、科爾沁歸屬,衛拉特、通古斯的遷徙,延綏邊市的變動,可在泉州下頭,縣裡邊郊的小村裡,充其量也就是個把愛看報,愛侃大山的村民,記得住敏廷出兵盛京的消息,這還是因為村裡零星有幾戶遷徙來的遼東邊民,要是彆處遷徙來的農戶,根本就不關心這些,何二狗還不知道從何說起呢!

當然了,也是因為這兩人都是可信任的舊交,而且信息傳播的速度很慢,也不擔心亂傳出去,給自己帶來麻煩,再加上信中也提到了還要進一步招募人手,何二狗也就不存什麼忌諱了,解釋了一下遼東局勢的變化,“……這麼著,自然就需要大量人手去和當地合作了,不說彆的,田師傅肯定是要出的,這是買地的招牌……”

“彆的還缺什麼人也不知道,馬叔叫我去,是因為我們都有種林下參的經驗,能幫著他一起講課什麼的,我們去不去遼東,是否久住,這不好說,但馬叔也說了,能在祖籍遼州的百姓裡招募人手,跟著學些技術,送過去指導當地的百姓墾荒種參,這一去,就不說在遼東安家吧,至少也要出個五六年的外差才能回來……”

其實更大的可能,就是直接留在遼東工作了,畢竟學到的都是北麵的技術,除非是善於歸納總結的那種秀才,一般田師傅的農業知識是有很強局限性的,學的是哪裡的知識,除非轉行,一般都是就在那個氣候區乾。何二狗等人都聽他們村裡的田師傅說過,專門學校辦地區培訓班的時候,挑人就是兩個標準,第一,腦子靈活,手上活計也好,善於鑽研;第二,喜歡找出身在該地區的流民,比如派去大江沿岸的田師傅,很多都是流民來學了技術回流的,這其中的道理非常簡單,這些百姓在老家就種過地,知道老家的情況,會說老家的土話,把他們派回去,事半功倍,是很劃算的。

當然了,順著大江去,和去遼東還不太一樣,大江往上走個幾百裡,都還是比較繁華的,過去乾幾年,安家在當地的不多,想回來隨時都能回來,出外差的田師傅,政審分比較高,想要回來參加更多的培訓班也比較方便,始終都有回到買地境內的可能,真不想乾了,攢點錢回來種田也很容易。

遼東那就不同了,幾千裡地,路上的風浪就夠喝一壺的了,氣候又冷,而且剛剛經過多年的戰事,可以說是百廢待興,甚至他們要種林下參的區域,多少年來都是老林子,和南麵這裡人煙稠密,少聽聞猛獸消息不同,遼州的豺狼虎豹,吃人都不是什麼新鮮事兒……至少何二狗自己,根本就沒想著回去,他已經在遼州呆得夠夠的了,冬日裡那份刻骨的嚴寒,在豬圈牛圈裡和大牲口一起取暖過冬,每天每時每刻都籠罩在極致饑餓的感受……

說實話,現在再回想起來,當時的痛苦似乎已經有些淡忘了,留下的隻有刻骨銘心的情緒,但何二狗仍然認為,對買地的農民來說,去遼東實在不是什麼有誘惑力的選擇,人這輩子不就圖個吃飽穿暖嗎?在買地,便是普通的農戶,做到這四個字也實在不難,光是勞有所得、平安喜樂這四個字,便是遼東怎麼都趕不上的了!

他並不覺得在村子裡能招募到多少農戶,這和下南洋還不太一樣,南洋至少隻是熱,熱能躲,大不了不乾活,泡在池子裡唄,到了晚上總能出去活動吧?冷這可怎麼躲?大雪封門,柴火有限,吃食也有限的時候,時間就像是催命的滴漏,那種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感覺,隻有經曆過的人才知道!

果然,一聽說是要去遼東,剛才還感歎著雲縣消息靈通,最近又出了這麼多大事,甚至還因為遼東要整個回到漢人手中而激動的兩人,這會都沉吟起來了,沒了方才的熱情,哪怕是小趙剛才因為老家被送給買活軍而歡欣鼓舞,看起來也完全沒有回老家的意思。

何二狗也是鬆了口氣,說實話,他也不想帶一幫人上路,這大概是在來買一路上坐下的毛病,在東江島住的地方就逼仄,來買一路,坐的船艙擁擠,乘客還多,他還暈船,一路上嘔吐、發燒,折騰到買地,命都去了半條,打那以後,何二狗就不喜歡往人多的地方湊合,一聞到彆人身上的汗味,就好像回到了船艙裡,在風浪中搖搖晃晃,坐都坐不起來,接著便是一陣反胃想嘔,就是這會兒,都得特意站在上風處,不然早就有點兒失態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