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1. 沒有貴族 滿剌加.史密斯 教士們自慚……(1 / 2)

買活 禦井烹香 5751 字 5個月前

要說起巴黎, 就連最愛酸臉子的聖公會教士,也不能反駁德劄爾格的觀點:巴黎無疑是如今歐羅巴的中心城市,要勝過倫敦幾籌。不論是城市的規模富有程度,還是作為奇觀中心的皇宮盧浮宮, 都並非此刻的倫敦可以比較的。這主要是因為這些年來, 倫敦屢經劫難, 很多重要建築都付諸一炬, 又有黑死病造成的大減員, 再加上政治上的動蕩,使得這座城市的居民都有些愁雲慘霧,並沒有和巴黎比較的野心。

“德劄爾格先生,我認為您對這個港口的要求有些過高了,即便我們都承認, 歐羅巴的都市無法和《馬可.波羅遊記》中所描述的‘大都’相比, 但要求這樣一個新興的港口, 擁有能和巴黎媲美的城市規劃, 仍然有點兒過於嚴苛……”

他們也隻能這樣虛弱無力地為滿剌加辯解著,主要的目的還是要打壓這幫法國人的氣焰,“不管怎麼說, 目前在歐羅巴的城市中, 還沒有什麼能和‘大都’相比,我們還不如把期待保留到買活軍的首府。”

雖然隨著移鼠會的傳教士, 以及西班牙、葡萄牙、荷蘭乃至少許英國商船抵達華夏,更多的見聞也隨之在歐羅巴大陸上散播開來,但《馬可.波羅遊記》還是流傳得最廣泛,影響也最大的一份見聞遊記,長期以來, 都是歐羅巴上層了解華夏的唯一渠道。

文中對於大都的渲染,幾乎已經把那座大家素未謀麵的城市,拔高到了不屬於人間的高度,哪怕是梵蒂岡都無法與之相比。當然,傳教士們送回的筆記中,說的未必全是華夏的好話,但這些學者們心中或多或少都還殘留著一點《遊記》的印象,暗自期待著能見到一座珠光寶氣的神仙之城——在印度,他們還抽空去了一趟蘇拉特周圍的廟宇,瀏覽了一下印度的建築,大開了一番眼界,印度的寺廟和歐羅巴的教堂一樣,都非常富裕,且不說百姓的生活,光說那些廟宇,還真配得上《遊記》中對於東方之城的描述。

有個題外話也值得一說——在印度期間,德劄爾格還寫了一些關於泰姬瑪哈的筆記,這座陵墓還在設計階段,是為了皇帝摯愛的,剛剛過世的妃子而建,悲痛的皇帝出了高價,從奧斯曼帝國聘請了能工巧匠,還有不少匠人是英國人從歐羅巴為他們折騰來的,按照港口流傳的說法,如果能夠完工,這將是又一座美輪美奐的奇觀。而見識過了巴黎、倫敦這些大城市,又旁觀了泰姬瑪哈規劃的學者們,怎麼可能會被滿剌加這座小城的規劃所打動?德劄爾格多少有點兒沒事找事了。

“現在正在挖掘的溝渠是——”

但是,他們也不是沒有發覺到亮點,才登上山頭不久,費爾馬就有些驚異地問,“那是下水道嗎?規模這麼大的下水道?但,為什麼有兩條呢?”

在這一點上,史密斯也沒法給出很肯定的答案了,他猶豫著說,“大概是因為雨汙分流的關係,或者是因為本地的雨季雨水量很大——你們看有一條溝渠的儘頭好像是堆肥廠,那麼這條大概就是生活汙水渠了,抽水馬桶的下水道會彙聚到這裡來,倒是省去了挑糞工!”

抽水馬桶對此處的絕大多數人來說,都是新東西,即便有人曾經聽說過這個東西——童貞女王似乎是使用過一種衝水的馬桶,但起碼它並沒有流行起來,不像是華夏這裡一樣,似乎作為一種生活必需品供給,於是,人們不免又詢問起來了,其中以沒見識的法國人聲音最大。史密斯解釋了一下這東西的原理,並且眯著眼睛遠眺著下方輻射出的街道雛形,“這條街上的房子,恐怕是相當貴的,因為它靠近河水上遊,可以設計抽水馬桶和上下水係統,隻需要家家養著牲畜就行了。”

“這裡也設計了兩條下水道。生活汙水會直接去堆肥廠,發酵為肥料,甚至是製造沼氣,提供燃料——那邊連著挖掘出來的兩個空地,一個是堆肥廠,還有一個恐怕就是沼氣廠了,再往外則是規劃中的農田,很合理。堆肥廠都在城市的下風口,在農田附近。”

“你們看,那邊靠近河水下遊的街道,把兩口井圍出來了,那應該是公用的井。這些街道隻有一條生活汙水下水道,但在街角有一個很大的坑,那是這條街道的廁所,這裡的規矩和倫敦的一樣,各家必須把手提馬桶倒進廁所裡,不過,買地還多了一條規矩,那就是馬桶必須在廁所裡洗涮,由工人來每天運送糞便去堆肥廠。排泄物是不允許在飲用水河流中出現的。”

“規劃在沼氣廠附近的一定是洗衣房和澡堂,不錯,沼氣可以直接燒水,這樣能省下一大筆燃料費……附近的居民如果願意的話,也能用非常低廉的價格引入沼氣,照明和做飯幾乎都不用錢,這附近的農田價格一定是最高的。”

由於他有很豐富的買活軍地區生活經驗,哪怕到處是坑的工地,史密斯也能指指點點,在言語中似乎就立起了一座城市的藍圖,讓這幫遠鄉人麵麵相覷,一時間都不知道從哪裡問起:堆肥廠對倫敦人來說倒是不陌生,滿剌加和倫敦處理排泄物的思路是相近的,由區長來分彆處理八個下水道區的衛生,一樣是雨水和其他生活汙水進入下水道,而排泄物單獨處理,由工人送到郊外去作為肥料,不過,倫敦並沒有堆肥場,隻是簡單地把糞便賣給農民,理所當然,沼氣對他們來說也是完全的新東西。

至於說‘排泄物不允許在飲用水河流中出現’,這樣的規矩則連法國都未必能維持,如今的法國,國勢強勁,如日中天,國內的諸侯逐漸服膺於王權,還在市區大興土木,進一步興修擴建下水道管網——倫敦的下水道管網隻能覆蓋八個區,在八個區之外,大量的市民其實還是直接把排泄物和生活汙水傾倒進泰晤士河裡,而哪怕是下水道覆蓋區,其實排泄物外的生活汙水也是直接進入泰晤士河的,而幾乎所有倫敦市民都又從泰晤士河裡取水喝,大家也都完全習慣了這樣的生活。

巴黎這裡,無疑要更文明一些,下水道覆蓋的區域更多,雖然在貧民窟,人們還是習慣了直接開窗傾倒汙物,但在下水道區,汙水不是直接被排入塞納河裡,至少還是會先做一點點有限的處理,不說彆的,腐屍什麼的,會被鐵網攔下來,光是這個處理就比倫敦要強上不少了——但他們也防不住非下水道區,百姓為了省事,直接往河裡倒排泄物,而且這個現象比倫敦更甚,因為巴黎沒有把排泄物賣到城郊當肥料的習慣。

就連一個在建設中的小港口,都能完全遵循華夏的規矩,不讓飲用水和排汙水混合在一起……這些教士們雖然早已習慣了《馬可.波羅遊記》中對華夏的吹捧,卻還是不由得把頭垂下了:這種事情是不需要爭辯的,隻要一聽就知道什麼更好,誰想在彆人倒馬桶的河裡取水喝?與其說這是隨著文明進步而新產生的需求,倒不如說,之前的習以為常,是為了建立城市而做出的種種忍讓。就連動物也知道去上遊喝水,這種需求的實現,不是人變得嬌氣了,隻能說是……隻能說是隨著管理的進步,人從城市中重新獲取了應有的尊嚴。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