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5. 河北墒情 京城.田任丘 江南小人,止……(1 / 2)

買活 禦井烹香 5500 字 6個月前

“隔江而治, 已經在做完全吞並大江以南的準備了?”

京城,承天門千步廊西側,五軍都督府之旁, 六部正對過, 一座巍峨森嚴、門禁嚴密的官署傲然矗立,其中出入的人丁雖然絡繹不絕,但都是滿麵肅穆,沒有絲毫多餘的寒暄。這正是這些年來重新攫取大權, 正由所謂‘田千歲’田任丘所盤踞的錦衣衛衙門了。

中堂後舍,田任丘的公廨之內,這幾年來消瘦清減不少的田千歲, 正逐字逐句地讀出了密報上的奏文, 他玩味而又自嘲地一笑, “哦?一葉落而知天下秋,連我們錦衣衛都沒有探聽到的動靜,他們這些沿江的小戶人家,反而個個都得知了買活軍的大秘密了?”

“大人明鑒!”前來回話的文書額角已經沁出汗珠了,這些年來, 田任丘居於上位太久,早已養成了深重威儀, 眾人受他所懾,在他麵前對答幾句話便出乖露醜的比比皆是,就這還是回報一般案情, 如此的大事, 又怎能不讓這文書戰戰兢兢?“小人也覺得,此言不可輕信,買活軍做事一向小心, 尤其重視保密,豈會把如此重大的消息沿岸傳播?隻是職責所在,不得不上報備案,並請示大人,此言該如何回複?是否要行文沿岸鎮守太監,著他們嗬斥震懾,免得如此流言,反而引來江岸板蕩?”

這一聽,就是精於事務的老文書了,否則,按照職責限定,錦衣衛沒有移文鎮守太監的道理,各地的鎮守太監,都是直接向皇帝回話,而且和錦衣衛也不是一個係統,如此行文未免冒昧。隻有老文書心裡才是有數:隨著國朝承平,錦衣衛在大多數內陸地區,尤其是大江沿岸這種比較少生亂的地方,衙門已經逐漸形同虛設,如今不過是一些世襲老百戶領乾薪找出身的一個台階,指望他們辦成什麼事,這幾乎是不可能的,要說沿岸還有什麼能辦事的‘特情’——這個詞還是和買活軍學的——那自然是鎮守太監府的人馬了,甭管這些人貪不貪,隻要是京城直接派出去的,那就還能差使他們辦事。

中央要把自己的命令下達到地方貫徹,哪怕隻是簡單的平複輿論,也得深入依賴嫡係人馬,這也是中央地方分權最大的表現,當然,這不是說錦衣衛出了京城就完全無用了,這些年來,錦衣衛的勢力急劇擴張,不僅僅在一些重點地區,如盛京、買地,廣布耳目,借助特科的擴張,於北方幾道也紮下了深深的根基,隻是大江南岸距離實在太遠,確實是錦衣衛勢力的一個空白區,且田任丘這些年來位高權重,氣焰極盛,錦衣衛隱然成為帝黨首腦,還要壓了閹黨一頭,因此,這文書才能隨口說出‘行文鎮守太監府’的話來。

彆看隻是短短幾句話,京裡幾個衙門的強弱關係已經清晰呈現了,當然,錦衣衛衙門這些年來到底有多得意,也根本不需要這幾句話來強調,甚至於光看衙署都是一目了然:就說這中堂後舍吧,頭頂的電燈,角落裡的電扇,一應俱全,角落裡一麵人高的穿衣鏡,搭著雲錦鏡袱——這雲錦迄今為止都是貢品,外頭一寸也難尋的,在這裡也隻好做穿衣鏡的陪襯了。彆的衙門,主官連雲錦補子都沒有呢,哪舍得把如此名貴的料子拿來做鏡袱?

至於其他買地的奢物,那就更不必說了,不過,以錦衣衛在奢物貿易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他們親買的政治立場,這些東西在他們本來也要比旁人更好得一些。田任丘又是個待手下人大方的,不僅僅自家私宅享用,也給衙門都裝扮上了,這一點讓錦衣衛眾人頗是揚眉吐氣了一陣子——對過的六部,想裝個電燈還扯皮了許久呢,要不是皇帝開腔,怕是兩年都裝不好,他們這裡,連電扇都有了!

正所謂,人的名樹的影,官宦各衙門之間的地位,也看主官氣勢的強弱,主官氣勢足,連文書都有談吐,見田任丘不置可否,似乎有默許之色,文書也是精神一振,不由得便侃侃而談起來,又道,“此外,或者也可傳書申飭各地的縣官,讓他們收斂一些,這些書生有些拿捏不住分寸了!以興修水利之事,誘惑買賊空耗國力本是良策,卻也沒讓他們對買賊予取予求、為虎作倀呀!”

什麼時候,錦衣衛都能直接越過皇帝去申飭地方官了?田任丘瞪了文書一眼,擺了擺手,他依舊在隨意地翻看著消息折子。

“此事的原委,我已經儘知道了,無非就是要給被糾集起來的河工找些事做,再把其中一些頭子帶去買地罷了,買活軍對百姓太好,自然就有河工依附過來,若不能妥善打發了,是要出事的。各地的親民官便是知道這點,才仔細配合,便是這些刁民,彆人出力,他們便連一點錢也不肯出,危言聳聽,竟不怕引發大亂,非得挑撥是非,隻圖一時之快,竟不憚於引來官兵,讓大江成為接戰場了!”

他好氣又好笑地把折子扔到了案頭上,“真是隻有一時之智,卻無寸遠謀!若是朝廷聽信了預警,真要動兵的話,他們就不想想,這軍餉該從哪裡來嗎?到時候,就不是破些小財了,隻怕是傾家蕩產,淪為乞丐也未可知啊!”

錦衣衛談到官兵,那股子厭惡和輕鄙是沒有任何遮掩的,也的確,現在大敏的軍隊,除了極少數之外,軍紀敗壞已經到達人神共憤的地步了,這一點除了武將係統之外,沒有任何其餘官員會為他們掩飾,朝廷對這些軍隊,也是捏著鼻子在用。買活軍的兵,軍紀軍容比較起來都要好得多了,這其實也是未曾大肆宣揚的共識。

“畢竟是山野村人,沒有見識,也沒遭過什麼兵亂,因此才如此天真。”文書也是笑著附和了一句,“這要是之江道的百姓,絕不會寫這封信的。他們那裡討倭是討得多了,可謂是吃足了苦頭。”

這是實話,沿海的百姓,除非在倭寇和官兵之間,才會不得已選擇官兵,自從買活軍崛起,把倭寇掃蕩一空,他們是絕不會去官府告發造反的,就是各村打群架,也寧可去找買活軍的辦事處來評理,反正絕不會驚動官府,這就是他們經過上百年血的教訓,經驗豐富的地方了。不過,這又有什麼值得敏朝衙門自得的呢?

田任丘扯了扯唇角,見天色有些暗了,便示意文書去拉亮了電燈,沉思片刻,在折子上做了節略,道,“送去禦覽,聽上吩咐,此事我等不可自專。”

“是是,大人說得是!”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