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3.紅圈近況(1 / 2)

買活 禦井烹香 5960 字 6個月前

買活大學城——這也是信王這一次來羊城港必定要去見識一番的所在, 畢竟,比起剛建成不久,體驗者極少,還沒有在報刊雜誌上寫出見聞的海關大樓和這浴場、留聲機等等事物, 買活軍的大學, 在文人墨客乃至權貴富商之中都頗是有名的, 更因為搜羅了宇內各地的學者,還不止華夏, 連海外運來的紅圈學者, 幾乎都到大學城居住,此處的文氣,氤氳薈萃, 儼然已經要超過兩京的國子監,於一些鼓吹者口中,恐怕要成為華夏文魁所在的地方了呢!

“嘉立略的漢話已經學好了嗎?定都之後, 恐怕這些送人的船隻, 也就直接在羊城港靠岸了, 如此雲縣雖然依然有航船靠岸,但人口壓力就沒這麼大了。”

“是,廠子也能多開幾家了,現在那個山城,都快和彬山連成一片, 哪哪住的都是人,定都大典之後,當有不少會搬遷到羊城港來,隻是可惜雲縣的房產價格怕是要跌了!”

“那是龍興之地,怎都跌不到哪裡去的, 再說,現在也隻是猜測而已,沒準之後的外藩還是都要在雲縣學規矩呢,學好了才準入新京,也是未必的事情……”

這裡所說的,是一切不會說漢話的洋番通行的規矩,哪怕是紅圈學者也不例外,主要是從現在華夏舊土之外前來,不會說漢話的外藩,不管是韃靼人,西南百族的蠻夷,還是遠道而來的歐羅巴巫女,南下的羅刹人、野人女金……通通都在雲縣的外藩營區居住,分了男女,教他們買地的規矩,以及一些粗淺的漢話,直到把他們培養得能在買地正常地生活了,這才能走出營區。

自己有本事的,能找到工作,那自然好,倘若需要買地安排工作,那就要參加後續一係列的考試,否則隻能去做比較初級的體力活——當然,若是不想工作,自己又有錢交每個月三百文的贖身費,那買地也聽之任之,反正固定了住所,每個月交錢換證,有人檢查的時候,能拿的出來就行了。但就信王知道的,大多數來買的洋番,工作熱情都並不低,因為買地雖然物價便宜,可奢侈消費卻也豐富,同時價格還非常昂貴,像這樣長途旅行過來的洋番,不管原本出身有多麼尊貴,所攜帶的川資也不會太多,倘若自己不賺錢的話,恐怕是不能支持他們那個圈層的體麵生活的。

當然了,洋番要賺錢,總是比較容易的,且不說彆的,學好了漢話,做個通譯收入就不低,哪怕就是漢話不好,也可以另辟蹊徑,給這些同樣來買地謀生的洋番提供服務啊——做洋番鄉土美食,這就是個很好的謀生手段,再有便是一些文雅的技能了,這也是為何雲縣的洋番樂師很多,信王等人都有聽過洋番音樂,因為洋番的紳士淑女,從小接觸到音樂的機會還是較多的。

尤其是一些有修道院生活經曆的洋番,他們不是能唱,在修道院唱詩班中扮演角色,就是能彈——管風琴這個是帶不來的,也很難掌控,但小一些的樂器,比如說現在歐羅巴民間流行的小提琴,以及規模較小的大鍵琴,其製作工藝以及四線曲譜,卻是被這些洋番帶到了雲縣,並且成為一陣風尚,在雲縣乃至周圍的輻射各地活躍了起來。

華夏的百姓在娛樂上可沒有什麼門戶之見,這些音色優美、音量宏大,而且演奏起來相對簡易的樂器,很快就受到了廣泛的歡迎,在社戲舞台上是經常能得到掌聲和打賞的。也常常被紅白事請去表演,這邊剛拉完哀婉的小提琴,那邊就吹起嗩呐,台下是《何賽花巧耕田》的劇組正在化妝,這已經成為雲縣以及附近幾個州縣的生活常態。

這些改行做樂師的洋番,在故鄉往往是沒有本職工作的,他們的工作要麼是地主,要麼就是鄉紳小姐,修道院修女,有本職工作的洋番,如果還想要從事舊業,對語言的要求會相對更高一些,尤其是本來做木匠、鐵匠這些活計,機緣巧合之下,輾轉從外藩過來的百姓,還想要進廠的話,那就是要考試了。不過,考試一旦通過,收入也是不在話下的。

語言要求比他們更高的,則是那些被撮弄來的學者,對學者的要求,是語言必須達到精通,同時通過對專業的嚴格檢定考試,還要發表文章,如此才能被聘為教授——如此嚴格倒也不是沒有緣故,這一旦被聘用之後,教授的收入是相當高的,還享受很好的福利,足夠他們過著非常體麵的生活。

而且,是否紅圈,和會不會被聘為教授並無特彆聯係,紅圈學者也可能因為遲遲無法通過漢語和專業的檢定考試,當不了教授,但他們隻要能得到‘中平’的漢語水平鑒定,那就可以免試入學,到買地大學裡當學生,同時除了普遍的學生津貼之外,還享受一份特彆的人才補貼,如今俗稱是‘紅圈津貼’的。

一般來說,能被六姐圈成紅圈學者的洋番,那腦袋的確也是好使,就算曾經被檢定考試卡住,但去買地大學裡學習一兩年之後,很少有發不了文章,通過不了考試的。因此,每個紅圈學者的名字隻要一流傳出來——這也很好分辨,畢竟那份特彆人才補貼名單的密級不算很高——這些紅圈學者,立刻就會成為一些小圈子的紅人,有意結交的名流不在少數,包括在生活學習上,也有人願意伸出援手,以及把他們運送來的教會,一知道自己賭對了紅圈,立刻喜笑顏開,多方關照,他們的日子和一般的洋番比,肯定是要好過很多的。

本來就是世間罕見的天才,又有這樣的關照,這幾年來,陸續有七八個紅圈學者,都是很快就順利從雲縣去買活大學了,哪怕大學城還沒有完全建好,但陸續啟用的建築,也足夠容納大量師生了。這些師生又寫文章讚美大學城的設計,以及大圖書館的好處等等,讓買活大學還沒有完全竣工啟用,也已經非常出名了。這些紅圈學者也未能免俗,據說寫信回家鄉時,快把大學城吹成了所謂的‘雅典學院’第二,吸引越來越多的歐羅巴大學生,把這所東方大學視為自己向往的聖地,想方設法投奔而來,又為他們的承運商換取更多配額,已經儼然形成了一個成熟的循環。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