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5.佘四明打孔讀卡機(1 / 2)

買活 禦井烹香 6945 字 5個月前

“今鹹陽災民聚集已然上千, 又有數千韃靼經延綏邊市內附,據言今春所部雨水亦極稀,大旱已成定局, 持有邊市派發證明公文, 懇求借道東行,願往奴兒乾都司放牧漁獵,現請部批,撥賑災糧款, 以賑濟價售於林丹汗部,並請開禁接洽,令陝南災民可南下就食……今年陝南這是第三次行文了, 那處的氣候如此不佳?”

京城, 昆明湖畔, 新建成雛形的海清河晏園之中,屬於外朝官的六部值房內,戶部郎中章敏學略略皺了皺眉頭, 起身招來了一個小書吏, “你回城一趟, 去錦衣衛打聲招呼, 把陝西方向的各種報紙, 從去年冬天至今的都取來, 把那提到氣候的新聞, 抄寫個大概,標明出處了,給我寫一份節略——抓緊些,下午能給我麼,這是一份賑災要緊公文, 不能過夜,下值前要從我們值房發出去的!”

自古以來,任何公文到了中樞,不管三七二十一,都是先壓個三五天再處理,除非是十萬火急,粘滿了雞毛的軍情急報,否則壓根就談不上什麼公文不過夜,隻看章敏學這風風火火的勁兒,便知道他必定是特科出身,連帶著他招來的那書吏也是一樣,聞言立刻就點頭說道,“若是京城的報紙,小的也不敢誇下海口,這關陝道每月送來的報紙不過是三十多份,郎中放心,小的取到報紙,多半個時辰便能把節略寫出來!”

章敏學聽了,滿意地點了點頭,他倒不擔心這書吏在錦衣衛那裡吃個閉門羹——錦衣衛這裡,如今充斥的全都是特科人才,反而是正經進士猶如鳳毛麟角,根本就站不住腳,也因此錦衣衛是如今朝廷上下效率最高的衙門,根本不會出現無人值守的事情,甚至於說那裡是十二個時辰都有人值守的,六部不管什麼時候過去,都有乾吏值班,為其餘衙門加班時查找資料,對接辦事提供了極堅實的基礎,倒搞得六部這裡,特科官吏加班成了越來越普遍的現象,整個六部的運轉效率也都上升了不少,再沒有從前那老牛拉破車,晃晃悠悠的慢動作了。

“那就快去吧,這會兒正一刻,快點兒還能趕上六部進城的班車。”

從京城西郊的昆明湖到城中的錦衣衛檔案司,大概有十幾裡路,不管是騎馬、騎自行車,來回加在一起一個多時辰是要的,而且,這就要求所有在海清河晏園值班的吏目擁有自己的坐騎,相對於京城的物價和房價來說,這要求是有些強人所難的,且倘若騎馬,那還要準備大量馬廄,著實麻煩,因此海清河晏園這裡,是效仿買地設了定點往返城中的所謂‘班車’。

雖然上下值的時候,人滿為患往往要大排長龍,大多數人還是選擇自行解決,雇了海清河晏園門口的馬夫車夫通勤往返,但當值時間,馬車就空了,來回坐的大多都是進城送信的信使——這已經算是極為方便的了,可很多吏目卻還覺得有點不足,都是半開玩笑道,“如今買地的不少話本,都說,隻要仙器布置得當,那兩部仙手機之間,可以隨時隨地互傳消息,甚至連公文都可以通過仙手機,在意念中傳遞,什麼時候這仙器倘若能在買地自產,又被我們買些回來,也就不用這樣一遍遍的跑了!”

當然了,這也就是說說而已,其實有了買活軍之後,很多吏目已經是感覺到自己辦公已經方便了很多了,且不說這新發明的四輪馬車、水泥路什麼的,鋪平了海清河晏園到京城的通勤道路,就說這報紙吧,事實上對於各部的辦公都是非常便利的發明,在很大程度上,打通了從地方到中央那堵塞的言路。

這也是大家逐漸發現的道理:報紙隻有一份的時候,感覺還不明顯,但自從買活周報大行其道,敏朝為了抵禦,也出了國朝旬報之後,各地的小報也跟著應運而生,成為了中樞了解地方情報的一大來源。如今麵對底下的奏報,部院官員想要查證,不再是和從前一樣毫無辦法,隻消翻看一下報紙,便多少有點信息來參考了。

比如說鹹陽知府上報的災情,說得非常嚴重,什麼陝西一帶,從去年冬天開始雨水就特彆少,今年基本一滴雨沒下,甚至連延綏邊市的韃靼人口都比之前暴增,需要朝廷大力扶持……聽起來是一副日子都過不下去的樣子,獅子大開口,要的援助數量也是極大。但是不是真的呢?章敏學可不會從一封奏章來判斷,首先,要扶持的時候得把數目誇大,批下來的數字才能說是剛夠用,這是絕大多數地方官的共識,同樣的把災害擴大,也是他們的老把戲了;其次,戶部需要量入為出,在災害屬實的情況下,要確定災害的範圍,才能確定自己這邊拿出多少物資,否則,一樣受災了,就因為奏章到京的速度不同,得到的扶持力度也不一樣,被虧待的州縣很難不心存怨憤,在如今的□□勢之下,說不得就有人揭竿而起,‘反了他娘的,俺們跟著六姐乾’!

若是以往,這樣的求證注定是耗時長久,光派人去,到那人到站,調查,回京,這裡輕易就是二三個月,等中央的糧草運過去,小半年時間都沒了,賑災事實上隻能是地方自救,靠士紳的善心,以及流民自己的行動能力而已,中樞實際上不發揮一點作用,久而久之,對地方的統治自然也就浮於表麵了。可現在,章敏學隻要通過調查報紙,對於旱情就會有個初步的印象和判斷:這些小報,講的全都是本地的家長裡短。倘若從去年冬天起真的就沒有下雨了,對於收成的恐慌會出現在社會層次的方方麵麵,很難不在報紙上體現出來。

報紙的用處,當然不止於在災害規模的推斷上,事實上對於一個地方的經濟、民生,隻需要翻閱地方報紙,便可有一個初步的印象,也是因此,除了錦衣衛之外,其實六部也都有在勤快地收集各地的報紙,隻是眾人很快發現,收集報紙是一回事,需要的時候能儘快地找到某份特定的報紙,那就又是另一回事了,六部積年的賬目保管,曆來都是糟心事,庫房裡充斥全都是不知來去的陳年舊賬,由於查賬次數少,也就含糊過去了,可這報紙是經常要查閱的,便始終覺得不便,因此六部要報紙,還是經常派人去錦衣衛——“他們那裡特科進士多,還有人是送去買活大學,進修過一學期檔案學,還去敏朝的檔案局實習過的,甚至還上手玩過佘四明穿孔讀卡機!”

所謂的佘四明穿孔讀卡機,在敏朝這裡也隻有小範圍知名,事實上就是在買地,一般百姓對此也是相當的茫然,隻有吏目們,尤其是和統計打交道的吏目,知道它的意義:對於一般百姓來說,統計數據仿佛就是自然而然誕生出來的一樣,他們是無法把統計的難度從自己的經驗中想象出來的。在他們的思考裡,想要知道一村人男人多少,女人多少,那就去村長那裡分男女畫個正字,無非是大家跑一趟的功夫,村長更是隻需要掃一眼就能看明白數字。那麼,倘若縣老爺要知道一縣的人口,差不多也就是這樣就行了,至於一府、一道、一國,也是一般無二,一兩個人就能算出來,根本就不值得多費心思去研究。

可隻有吏目們自己知道,統計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兒,如果統計工作隻管男女的話,或許能辦得到,但更多的時候,民政統計涉及到的信息是極為繁多的,從收集到計算、分析,都是極大的工作量,這其中抄錄、計算更是非常容易出錯,所需要人手之多,需求之繁瑣,以至於朝廷往往直接放棄統計,隻要知道一個並不精確的約數就心滿意足了——反正統治都手段也很粗放,知道的信息太細致,也沒什麼多大的用處。

這也讓很多想做事的官員,囿於信息的不足也壓根不知道該如何下手,甚至是好心辦壞事,因為他們知道的數字和實際情況往往大相徑庭,而根據虛假數字指定的政策,在實地操作中往往又水土不服了,對於這些實乾派官員來說,如何去設法獲得真實數據,就是擺在他們麵前的第一道高高的門檻了,甚至很多時候,真實信息是最寶貴最稀缺的資源,以至於很多掌握了真實情況的吏目,還會想辦法增加獲得信息的難度,以期從中牟利呢。

但是,近年來買地開始試用的佘四明穿孔機,無疑就把這個問題很好地解決了,買地這個原本名不見經傳的研究員,設計出了一種精巧的機器,其中的原理,非機械愛好者是不容易理解的。就是工作的方式也有些拗口,一般的百姓可能還不太弄得懂哩。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