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1.仙女的彩綢(1 / 2)

買活 禦井烹香 6296 字 7個月前

南邊不比北麵, 水泥難尋,之江道靠近福建道,各方麵得風氣之先, 物資的豐厚和便給,也不是內陸隻能靠大江航運的那些省道所能比較的。在買地入主以前, 通過頻繁的私港貿易,其實早已被買貨浸潤。買地對於這些地方的情況掌握得也很仔細, 入主之後, 施政非常順暢, 一些內陸省道的滯澀難關, 在之江道根本就不是問題, 這樣就可以把心思更多地放在對本地資源的開發上——

十幾年間, 對之江道的礦產資源和開發難度, 衙門心裡也是早有數的, 幾乎是這邊才入主縣衙, 那邊就開始組織采礦,機器一運過來, 本地就能產水泥,不管質量是否最上乘,但至少比沒有要強得多了。紡織路那邊私人的新廠子也還罷了,畢竟那是開來賺錢的地方, 場地什麼的,能省則省。進了紹興府城這裡,建築就不一樣了。

這裡和買地所有城市差不多,都是顯著地分了新舊城區,新城區一色都是水泥兩層小樓,前後還帶了不大不小的場院, 雖然就建築格式來說,還是比較難看的買地舊式稿子,最多是在水泥上拚貼一些琉璃磚瓦的圖案,不如京城百姓所見到的一些禦作典雅,但至少格式、高度基本都是統一的,看著也很順眼,沿著院門口是整齊的下水道暗渠,上頭蓋的是鏤空的水泥板,這樣在梅雨季節,街道也少了內澇的風險。

看得出來,至少在新城區,和武林新城區一樣,都是規劃了下水係統,這一點就足夠讓京城百姓咋舌了——他們認為是皇帝德政的大工程,在買地卻是很平常的東西,隻要是新建的城區,下水係統似乎都是必備的。

連下水係統都是如此,就更不必說超市了,和武林一樣,新城區的規劃必不可少的三大件就是超市、衙門和醫院,一座城裡至少都會有這三樣東西,此外,戲台(宣講台、宣傳角)、菜場、澡堂,則是每個街區裡坊都必須設置的東西,隻要是在買地規劃內建成的新區,都會確保百姓步行半小時內能到達這三個地方,在武林眾人去看新鮮的時候,魯二還借花獻佛,向同伴指出這較為隱秘的設計思路,搬弄著張九娘平時閒談時流露的一些皇帝軼聞,“這種以街區為本的設計思路,是京城少見的。皇爺也非常讚賞,很想親自來看看這所謂的、什麼,什麼……‘日常商業動線’設計!”

如果說看戲、買菜、洗澡,算是買地百姓的日常商業的話,那超市以及超市門口必定會延伸出來的鋪子外街,就是‘非日常商業動線’設計了,這裡一般都在城區中央交通便利之所,從城區分管的所有片區過去,距離都差不多,毗鄰交通要道,同時略略往裡凹陷,設計出一條分流的人行道,導向正門,兩側的偏道則比較窄小幽深,開滿了各色小鋪,往往車水馬龍人頭攢動。

這個布局在武林也差不多,魯二等人是去見識過的,知道這超市裡的東西雖然貨色好,但總體偏貴,絕大多數人隻看不買,起到一個陳列的作用,得閒了來這裡,一個是開眼界,另一個也可以在周圍的商鋪裡看看,有實惠的貨色買點回去,就是什麼都不買,這裡小吃攤販也多,吃吃喝喝也是不錯的享受。

這超市的定位,和京城超市也差不多,魯二對此是接受良好的——所謂的超市,就是超過了東市、西市、大市、小市的地方,所以才能叫做‘超’市,既然如此,不做一般買賣也在情理之中。在京城,超市的貨物不是供應大宗買賣,大商家批發了去零碎賣,就是供應權貴的奢侈品。

買地這裡也差不多,和芳姨走進屋子一看:得,屋子建得也和武林的沒兩樣。高軒的屋頂、玻璃窗,白日裡也開著的電燈,還有馬口鐵做的櫃台,使得屋裡比外頭好像還亮堂幾分。要說有什麼不同的話,那就是武林的超市是在港口區,大概買地沒拿下武林就已經建起來了,款式很老,不但屋頂還是平頂的,建起來的時候還沒有普遍通電,後來通了畜力發電機、蒸汽發電機之後,是後牽的電線,裝的電燈,這樣頂扇就裝不了了,用的還是角落裡的大電扇。

而紹興的超市建起來沒多久,是尖頂房子,從外頭看著,雖然是水泥屋,但頂麵的坡度和瓦房差不多,拿水泥做了飛翹出去的簷角,這大概是個新嘗試,瞧著有點怪怪的,在裡頭仰麵看,發現這裡還在坡麵上開了若乾個側天窗,在本來是閣樓的夾角牆麵,又做了裡外開的木窗子,這會兒天氣炎熱,窗子全都打開了,內外通氣,屋子裡特彆的蔭涼通風,估計到了冬天把窗戶關好塞死,雖然采光可能會降低一點,但又可以收到保暖的效果。

對於南方來說,人多的公共場所,往散熱方向去建是沒有錯的,這個高屋頂讓人感到更加舒適,顯得整個超市更加氣派,雖然這也和買地超市無法相比,但魯二卻比一般人要知道得多些,他曉得京城超市,那是不可複製的仙器,連一塊玻璃磚都是仙家的法寶,若是弄壞了,本地是變不出來的。但其餘超市,全都是民間現有的東西。

買地既然在紹興這樣的小城市裡,都用上了這樣新的建製,那便可說明他們的技術的確是又進步了些,施工能力比武林建超市時要更強了,心中也不無感慨,暗道,“這些其實都是小事,服裝廠的新衣也好,這超市的新屋頂也罷,看似都不起眼,也和民生沒有直接關聯,無非就是便宜、好看、舒服上的改進,可小事累積多了,便成了天塹,這可不是學個皮毛,自個兒多努力能跨越的藩籬。

就說咱們的皇爺,富有北部天下,又壟斷了奢物買賣,彆無所好,就喜歡造房子,在這些事情上,大臣也不會來反對,按說他又聰明又刻苦,還有錢,怎麼也能造出比買地更好得多的房子了,可就看武林、紹興兩地超市的差距,就可知道買地這裡的進步速度也不比他慢多少,隻有更快的——武林的電線還在牆上亂拉呢,紹興超市這裡,牆麵上就有電線槽了,甚至那電燈還可以在牆麵按開關來控製,還有裝在水泥梁上的頂扇,真要比地扇涼快多了,就是轉悠起來瞧著嚇人,我可不敢站在它下頭。不過,屋子高,電燈裝得就高,這樣換燈泡也是麻煩。”

不論是電線、燈泡還是發電機,都是敏朝無法自產的東西,賣得當然昂貴,但卻依舊非常走俏,大概人對於光明的向往是自古以來的,走進這樣一間高軒敞亮的,四麵隻有柱子而無牆的建築裡,不管是第幾次進超市,都會有一種屏息般的感動。再打量著四周貨架上琳琅滿目的貨品,就更加要五體投地的稱讚本地物產的豐饒了,魯二跟著張九娘去京城超市見識過許多次了,但走進紹興超市依然不由自主深吸了一口氣——就連芳姨都是如此,兩人不約同站住腳,注視著前方整齊而延綿,滿滿當當的貨架,還有貨架上放的貨品:

成箱成箱的各種罐頭,在海上都是一罐二三兩銀子的高價、成匹的布料,全用粗麻袋縫死了的各色糧食。乾米粉一卷卷地堆疊著裝成麻袋,在黃豆粒旁裝著,貨架前的小桌子上堆滿了玻璃瓶裝的樣品,從這些量販區往前,單件的商品陳列變多了,筆墨紙硯、教材話本,橡膠毬從大到小放在貨格裡,叫人看了眼饞,一個個燈泡掛在做好的展示架下頭,雖然沒有亮光,但從規格就能看出它提供的亮度差異——給燈泡換燈絲是非常吃香的工種,因為這一個燈泡得賣一兩銀子,誰家也不能次次都換,一盞燈有三個燈泡輪著來,隨時去師傅那裡擦拭換燈絲才是常態……

有了電扇、電燈這兩樣小電器,旁邊就搭著賣基本電工教材和電學常識。本地的絲織業開始恢複了,海外的客商重新能采購到上好的綢緞,在綢緞區前方也有新式老式的衣服穿在假人身上做樣品。芳姨指點著告訴魯二,“你曉得這私人的廠家,倘若要把自己的衣服送入超市來展示的話,要花多少錢麼?這樣的展櫃,一個月五十兩銀子不還價!”

細柳服裝廠主要做的是華夏生意,再加上不愁賣,便沒有來買展櫃,展櫃中展示的衣服還有西洋樣式的低胸蓬袖裙,這是魯二之前在北方不太見得到的。芳姨說買展位的主要是這些廠子,“會做生意得很……他們主要做外銷服裝和布匹,我們這裡洋番很多,西洋畫也流行,提花機又發達,自從佘四明打卡機器發明之後,提花機可以隨心所欲地設計紋樣,這樣有很多新花樣的緞子織出來,送去西洋非常好賣!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