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難,高麗兩漢道的大米,公認的口味上好,和如今建新、開原的大米相差無幾,還有他們的高麗參、菌菇乾、水果罐頭,還有魚蝦醬,魚乾、泡菜……他們境內的寶石礦……都是剛好把貢品展出就行了,甚至不必回國去弄。至於背板,他們是打算用掛畫,據說已經在路上了。有兩漢道和東江島的關係,消息傳遞得很快!”
“東瀛使臣也在市麵上散布消息,他們帶來的貢品是大米——東北地方都喜歡帶大米,還有一些特產的藥材,以及大量漆器,這是為了做漆器買賣的緣故,現在他們很希望能在市麵上收到一麵金漆屏風,作為背板的展覽物。”
“上帝保佑,這聽起來比高麗畫要好得多了,我認為高麗人也可以考慮他們的螺鈿屏風。”
英吉利人對於高麗和東瀛的貨品是知根知底的,因為他們長期也和這些國家做買賣。不過,此前他們的往來並不多,在買地,番人多數是以自身族群為交際圈,眼下算是個例外,這幾個月大家都住在國賓館,這抬頭不見低頭見的,再加上大家都會說漢話,也就結交起來了,因此,英吉利人隨口談論起高麗和東瀛的情況,也顯得相當的了解。他們比較妒忌的是這些使團物資的寬裕,以及調配物品的容易,如今在買地活躍的很多高麗、東瀛的走私商會,也和官方的使團捐棄前嫌,積極地供給起貨物來。
這種大融合的情況並非罕見,就說這英吉利使團好了,其實就是長老會和聖公會在買地的傳教士使者聯合拉起來的團體,大家完全擱置了長期的矛盾,積極聯絡散在買地的各層次洋番,理由也和敏朝一樣樸素——全都是為了家鄉的尊嚴!所有的番國都是一個展位,大家都在想辦法填滿,如果自己的國家隻有兩三樣寒酸的普通商品,豈不是要遭到觀眾的恥笑和輕視嗎?
說來也是好笑,很多來自歐羅巴的洋番,他們的國家意識卻是在這一次博覽會中才第一次誕生的,就算是出生低微的私生子海盜,也不想看到自己長大的家鄉被外人指指點點。這種情緒從上而下達到了空前的統一,也促使著本來暗地裡是競爭關係的教士們坐下來愁眉苦臉地商議對策:買地的定都大典,這件事要傳到歐羅巴都需要幾年時間,更彆說派出使團了,因此,歐羅巴的使團都是手中空空,不像是高麗等國有貢品挪用,他們必須在市場上搜求特產作為展覽品,這就是第一道大難關。
而第二個難關,要比第一個更讓人煩心——有商人的配合,搞點東西來做展品還是能辦到的,隻是未必能達到設想中完美的程度,但買地對於展位的布置是有要求的:大家誰也沒有辦過這樣的博覽會,都不知道該怎麼搞展位,必須由買地來指定標準,於是,買地就做了一個示範展位:必須有一條完整的進出口動線,必須租賃玻璃櫃展台,把展覽品都罩起來,同時,除了商品展示之外,必須有國家、地區的曆史、文化介紹,同時在展區的背板上,最好有國家地區的人文藝術成就展示——反正你得掛點東西,不能讓背板空在那裡。這是博覽會,又不是單純的商貿會。
好了,這下八成以上的人都抓瞎了,聽說買地內部還好,短暫的慌亂後,很快大家都找到了效仿對象:示範展位的背板掛的是一副花鳥圖,那就是掛畫唄!最好還是和州縣有關的畫作,那好說啊!我武林西湖十景,金陵琉璃晚照……這些市麵上都是有不少畫作的!真品舍不得展,搞個大差不差的仿品來掛著也行啊!
除了畫之外,名家書法之作也可以,最好還是弘揚本地典故的,或者是和本地有關的詩句,什麼‘昔人已乘黃鶴去’,什麼‘落霞與孤鶩齊飛’,這不都可以嘛!據說這一陣子,大才子錢受之,寫字寫到手腕勞損,插著針還在寫,全都是買地州縣衙門跑去請他寫條幅,還有辭官養老的畫家,一個姓董的老先生,也被快船接到羊城港來,敏朝使團明爭暗鬥,都想讓他為自家的名勝畫圖……
行行行,你們東道主,有地利之便,這是我們洋番學不來的,那我們就看看其餘番國是如何準備背板的,看看能不能學唄——事情進展到這裡的時候,英吉利使團的內心還算是平穩的,可等到他們四處刺探了一下其餘番國的背板準備,心態就開始有點小崩了:怎麼大家個個都有思路啊!而當他們聽聞到法蘭西使團,為背板找到了一副大油畫的時候,心態完全大崩了——輸給誰都行,怎麼能輸給法國人呢!
不行!
這下,籌備委員會的鬥誌已經完全燃燒起來了,他們上下一心,隻有一個想法:輸給誰也不能輸給法國人,英吉利的背板必須彆出心裁,至少要和法國旗鼓相當!
決心是很不錯的,意誌是堅定的,但困難也是明擺著的,曆數這些年來華的同鄉,英吉利使團不由得都有點仰天長嘯的衝動了:怎麼回事!英吉利的文化藝術就如此乏善可陳嗎?這些年來運過來的基本全都是商人、數學專精者,居然甚至連畫家學徒都找不到,更不要說小有名氣的畫家了!
當然,並不是說沒有本國籍的畫家,就不能外聘其餘國家的畫家來繪畫英吉利的景色了,但問題就在這裡,現在就算想聘都來不及了,油畫的創作需要時間,尤其是大型油畫更是如此,法蘭西的運氣不錯,在於他們本國的畫家之前就完成了一副巨幅油畫,雖然題材和法蘭西無關,但算是對上了國籍,也能征用。英吉利這裡,就算請同一個畫師,幾個月內他最多也隻能完成一半大小的油畫,兩廂對比,那就完全是可恥的失敗了!
不行,不掛畫……但掛什麼呢?絕望的委員會甚至把目光投向了一般和這種場所無緣的數學家們,認為可以張貼一些他們的數學論文,迎合買地重視理工的風氣。但是這想法就連數學家自己都覺得不靠譜,這會兒更是有人提出了一個不祥的設想:如果……法國人打聽到了這個消息,秘密地把背板也換成了他們的數學論文集展覽,那該怎麼辦?要知道,法蘭西過來的數學家成就無疑比英吉利更高一些,至少數量更多!在這方麵,英吉利也沒有優勢!
……雖然非常不情願,但似乎這種觀點的確是正確的……傳教士們麵麵相覷,都看到了大家眼底的絕望,甚至有人低低地嘟囔了起來,“實在不行……要不,還是請現在進入知識教任職的老兄弟們,想想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