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9 章 如何入關(2 / 2)

荀諶知道堂弟一直在忙這些事,隻是沒放在心上,他也是今天才見到荀忻所造的紙,不由有些詫異,拿著袁紹所寫的字仔細查看。

荀忻

拱手作揖,“此紙乃我家賓客趙仲升所造,故名之曰,‘仲升紙’。”

“今荀氏願將此紙並造紙之法,一同獻與明公。”他低頭朗聲道。

袁紹眼中帶喜,“此紙造價如何?”

荀忻搖搖頭,直說這紙是用桑樹皮、麻等作為原料,造價不貴,就是有點耗人力,耗時間。

袁紹聞言連連稱善。

此人素來喜怒不形於色,現在喜上眉梢,可見是真的高興。

,誰不喜歡呢?

在場的人都是人精,自然明白這些紙的經濟與政治價值。

經濟價值自然不用說,而政治上,袁本初甚至可以靠這些紙贏得河北士人的擁戴。

哪個文士能拒絕這種價格低廉,攜帶方便,又便於書寫的紙呢?

袁紹真心實意地稱讚道,“孤之得河北,幸有諸荀之助也。”

我得到河北,多虧了你們荀氏的幫助啊。

這麼說也沒錯,畢竟韓馥讓出冀州,其中有荀諶勸說的功勞,再加上獻紙,袁紹這句話就基本確定了荀氏在河北地位。

袁紹欣喜之下詢問荀忻想要什麼賞賜。

荀諶正要出言拒絕,他身旁的青年卻拉了拉他的袖子。

荀諶望著弟弟如玉側容,回過神來,元衡搞這麼一出肯定有所求,他的確不該出言阻止。

隻聽荀忻長揖道,“忻嘗聞硝石生隴西……”

他向袁紹解釋硝石對於煉丹的重要性,將自己煉丹總煉不成的原因歸結為硝石品質不好,所以想去隴西找最好的硝石。

袁紹想起路上聽到的童謠,荀元衡貌似的確在煉丹上沒什麼天賦,經常炸爐。

他心中暗歎,畢竟荀郎剛給他獻了紙,也不好直言不諱,彆找什麼硝石了,你就不是煉丹那塊料。

隻聽站在一旁的荀緄,聞言勃然大怒,以杖擊地道,“隴西如今動蕩不平,小兒豈敢!”

“我荀氏世代經義傳家,小兒整日墮於丹鼎,而忘聖人之言耶?”荀老伯氣得胡須發顫,舉杖要捶不成器的兒郎。

荀彧忙擋住怒發衝冠的父親,撫著父親的背勸道,“大人息怒。”

“今日莫要攔我,豎子不加管教,豈非無法無天?”

荀元衡沮喪地走過去,低頭認錯道,“阿父莫氣,兒知錯矣。”

袁紹處在雞飛狗跳的家庭倫理劇中,一時尷尬,也勸解道,“二龍先生息怒,隴西雖多賊寇,荀郎欲去,並非無計可施。”

他想了想,“不若孤遣騎相送,或可保荀郎周全。”

荀彧提醒道,“關中為卓賊所控,恐怕入關已成難事。”

大家竟有模有樣地討論了起來,荀諶問荀忻,“元衡既然欲往,是否早有計劃?”

荀忻點點頭,“關中不可不去,董卓日益殘虐,公達仍困在長安,我若能往,必要將他帶回河北。”

“如何進關?”荀諶問他。

“貢糧。”荀忻看向他,“各州郡理應為天子貢。”

他的計劃很簡單,跟著進貢糧草的糧隊去長安,董卓不可能不需要糧草,雖然打著進貢朝廷的名頭,其實也就是向董卓表達依附之意。

荀緄疑道,“冀州與卓賊有家國大仇,卓賊安能不起疑?”

大家都看向袁紹,隻見袁本初笑道,“此事易耳,孤遣他郡之人進貢即可。”

袁紹繼承了袁氏滿朝野的門生故吏,要找一個沒和董卓正麵剛過的,的確不是難事。

荀忻再次長揖道,“多謝明公。”

他提出,荀氏願意提供糧草,袁紹隻用出運糧隊就行了。

袁紹笑了笑,指著滿屋子的紙道,“此豈不足軍糧之資?”

這些紙能賣的錢,可不止買那麼多糧草。

荀忻也勾唇而笑,拜倒稱謝,這一刻的確感到了袁本初的人格魅力。

能折節下士,慷慨有禮,不愧是東漢“萬人迷”。

這次拜訪賓主儘歡,袁紹愉快地派人拉著十幾車紙回去了,還接收

了荀氏的紙坊。

而荀忻也得償所願,終於能去長安。

待目送袁紹的車隊走遠,荀緄拄著杖,在荀彧的攙扶下往院中走,隻聽他問道,“元衡欠我幾局棋?”

青年莞爾答道,“舉杖一局,斥責三句計三局,大人麵有怒色一局,共五局。”

小郎君歎口氣,唇角卻顯出梨渦,拱手道,“阿父放心,兒定不悔約。”

走在一旁的荀諶,疑惑地皺起了眉,這又是什麼幺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