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當天幕心平氣和的泄露出未來機密之時,偌大宮殿霎時間一片寂靜,衛大將軍與皇太子嘴角抽搐眼皮狂跳,恨不能當場暈厥過去——這倒不僅僅是因為天幕出言不遜,更因為這樣荒謬而匪夷所思的言論中某種不可否認的合理性。
能讓人破防的總是真話。雖然隻有寥寥數語,但天幕已經揭示了可怕的未來——無倫皇帝選擇繼續前進抑或保守退縮,都有可能會在未來引發種種不可知的變故。放縱邊疆地方做大,則將來必定是群雄紛起的局麵;強乾弱枝固本逐末,窮竭天下精華儘數集中於京城,則朝廷一旦稍有變故,赤縣神州億萬眾生,便唯有束手待斃而已了。
這兩種未來都在史實上得到過最充分的驗證,與其說是“可能”,倒不如說已經是某種潛移默化的規律。而規律恰恰是最傷人的——尤其是這些給王朝送終的規律。
所以誰想聽這些啊?
兩位臣子們心中崩潰之至,拚命將臉埋向了地麵,以此掩飾怪異的表情。索性陛下並未注意到自己的長子與大臣微妙之至的表現,他隻是稍稍沉默,而後抬頭仰望天幕:
"上蒼說得也未免太誇大其詞了吧?無倫什麼惡果,也總該有解決的辦法。"
【這不是我能預測的。】光球語氣平穩【但迄今為止,人類似乎並沒有一勞永逸,可以永遠解決問題的辦法,甚至有些問題本身,或許就是不可解決的……從邏輯上講,如果曆史上每一個問題都有辦法解決,那無異於是找到了能讓國家永久興盛、絕無衰亡的長生不死藥。無倫怎麼講,長生不死藥似乎都超越了正常規律可以想象的範疇….…】
皇帝:...…
要不是天幕從未表露過任何屬於人類的情緒,至尊簡直要懷疑這是為自己量身定做的陰陽怪氣了俗話說哪壺不開提哪壺,好端端的你提長生不死藥做什麼?蓄意誹謗是吧?
不過,這樣的陰陽怪氣的確戳中了天子的心事。如果追求個體壽命的永久延續,已經是渺不可及的癡人說夢;那麼追求由無數個體所組成的強力組織的永久繁榮,又何嘗不是緣木求魚?苦苦要從天幕處追尋完美解決未來一切困擾的方案,那與迷信方士祈求仙藥又有什麼區彆呢?
【當然,過往的案例也隻是提供參考而已。曆史或許會押韻,但絕不會是簡單的重複……】光球又從容發聲,似乎是有意要安慰大受刺激的諸位大漢君臣:【
根據墨菲定律來說,將來的結局未必是藩鎮割據或異族亡國,也有可能發生比設想中還要恐怖得多的結果。】
……謝謝,完全沒有被安慰到。
皇帝以手撫額,嘴角抽搐,如此深深吐納數口濁氣,才終於平靜下來,按捺住無語的情緒。
“這個意思,是朕再如何智謀百出,也最多不過是選一種亡國的方式而已麼?——無倫亡於內還是亡於外,這個選擇終究逃不脫,對吧?"
光球微微閃爍,立刻做了回複:
【是的。」
仿佛是又仔細想了一想,光球立刻再補充了一句:【如果大漢運氣夠好的話,應該可以選擇亡國的方式】
什麼叫“運氣夠好”,才可以選擇“亡國方式?話還能說得更難聽一點麼?
不過,話說得如此難聽,但道理卻絲毫不錯。國家興亡這種東西,七成歸於天命,三成歸於人力,縱使皇帝苦心籌謀、竭儘一切心力,最終也未必能蔭蔽後世子孫什麼——以諸葛武侯的才情仁德,不也隻有在五丈原喟歎天意而已麼?甚而言之,在亡國時有諸葛丞相一流的任務鞠躬儘瘁、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已經算是大漢天命昭昭而深仁厚澤,難得僥幸之至了。
似乎是察覺到了至尊與諸位臣子的默然無語,光球停了一停,繼續補充:【當然,漢畢竟是不同的。長久興盛自然絕無可能,但結局總會有獨到之處。】皇帝挑了挑眉:“是麼?難得上天如此褒獎。”
【我的模型中並未預設讚美與批評的能力,隻能陳述事實而已。】光球道:【從文化意義上說,劉漢與姬周是幾乎可以相提並論的朝代,它們交相輝照、彼此呼應,共同構成了整個華夏共同體源遠流長的根基。也正因為如此,周與漢的地位永遠是一枝獨秀,迥然異於一般的中原王朝;即使光輝如盛唐,亦難以與姬氏與劉氏相較……】
此寥寥數語難以詳述,卻直截了當的點出了大漢在中華文明中真正的地位——所謂紹五帝而承三代,在中華文明由稚嫩矇昧而轉入理性明晰的漫長過程中,大漢是幾乎可以與周朝媲美的奠基者。
三代之中,夏、商列王渾茫難征,不可琢磨;真正決定了華夏之為華夏的,編寫了整個華夏文明底層運行邏輯的,恰恰是成周與劉漢——周朝敬天法祖慎終追遠,宗法與禮製種種深遠的影響已經不必螯述,而漢呢?隻要稍稍列舉微不足道的案例,便能
知道大漢在整個民族譜係中真正的地位——
【畢竟。這個民族最終給自己的稱呼,是“漢人”嘛。】光球道:【歸根到底,姬周與大漢也算是華夏永遠的白月光啊。不管怎麼來說,白月光終究是不同的……】
是的,白月光終究是不同的。縱然身死國滅銷聲匿跡千餘載,姬周都仍然是華夏絕對的正統——不,說什麼“正統”甚至都算汙蔑了它;準確來說,姬周應該是整個華夏文明真正的生身之母締造始祖,後世凡兩千餘年帝製時代,一切有關“正統”、“法統”的概念都源自於它。也正因為如此,隻要是蒙受華夏餘蔭統治中原的後裔,從來都隻有讚頌仰慕想方設法從姬周的曆史中蹭一蹭正統性,而從來沒有不肖子孫膽敢稍稍懷疑祖先的法統,那叫數典忘祖大逆不道,天下人人得而誅之。
要知道,縱使特立獨行如則天皇帝陛下,為了印證自己的武周乃天命所歸正統法傳,那不也得舔著臉顛顛的和姬氏認親聯宗攀緣血脈,老老實實在文王廟裡給周文周武周朝列祖列宗磕大頭麼?至於什麼“追慕三代”、”複周政”、"崇周禮",那更是曆朝曆代必有的幺蛾子,屬於華夏例行的大規模政治cospy,數千年變來變去複古無數,已經是毫無新意可言。
漢興之時上應天命,儒生便曾倡導“遠述三代”,要歸複文王武王的美政;但皇帝深有自知之明,縱使雄心壯誌欲留名青史,可想一想那光輝燦爛莫可比肩的周朝,終究還是隻能出聲喟歎:
“上天過譽了,於皇武王,無競維烈’!朕何可與周文、周武比德?”
光球微微閃爍,一時並未作聲。縱然是並無感情的人工智能,它的思維中也起了波瀾。如果數據所記不差,那麼千年後唐太宗皇帝聽聞漢文帝盛德時,似乎也曾喟然感歎,"朕德不逮於漢帝"———兩相對比,頗有異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