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你。知秋,我問你,
你將來,打算讓霽兒接班嗎?”
謝知秋一頓,回答:“沒有,她不是這樣的性子,我問過她,她自己也無意仕途。”
顧太後問:“可你遲早也要老,遲早也要死的。現在這個江山,完全係在你一人手上,百姓也信任你、崇拜你,甚至有人將你視作天神,希望你長生不老,永遠在這個位置上坐下去。
“你現在頭腦清醒,當然沒什麼問題,但你有沒有想過,等你老了糊塗了,對朝廷中的事情,也沒有年輕時看得那麼清了,又要怎麼辦?”
謝知秋若有所思。
顧太後說:“現在方朝雖然還叫方朝,但明眼人都知道,它已經變了,而且和以前任何時候都不同。
“若是你稱帝也罷,但你沒有,這個朝代未來的一切都是未知的,而你是主導它的第一個人。
“你做的每一個決定,都會為這個朝代開一個先例,後人會循著你的步伐走向前方。
“如果你在這個位置上坐到死,那麼所有人都會坐到死;如果你將你的位子傳給女兒,那麼接下來的所有人,也會做相同的選擇。”
謝知秋明白了顧太後的弦外之音。
但她正值壯年,在政事上如魚得水,每天都能看到江山在自己的治理下日新月異,在這種時候聽到顧太後這樣的提議,她本能地感到抗拒。
謝知秋說:“可是,我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做,很多抱負沒有完成,我想做的事,再過一百年可能也做不完。”
“知秋,你越來越像一個皇帝了。”
顧太後歎道。
但她溫和地拍了拍她的手,說:“你不用馬上就開始考慮這件事,你還精力旺盛,自然想要一展宏圖。
“不過,你有沒有發現,即使是現在,敢在你麵前說真話的人也越來越少了,反而是奉承拍馬的人越來越多?
“對你不了解的年輕官員初入朝堂,總是十分怕你,而你說了話,也沒有人敢反駁。你做決策本會參考百官意見,希望人們能討論一下、儘可能排除漏洞,可是許多官員卻隻是附和你,不告訴你民間的聲音。
“而政令頒布下去,你明明聽說有一些弊端,可最後呈上來的結果卻都是形勢一片大好,到處都是官員漂亮的政績?”
“……”
謝知秋一凝。
太後的話,沒有說錯。
儘管問題還不算嚴重,但的確有很多人,正在把她當作君王,而不是當年那個為民請命的官員謝知秋。
顧太後說:“你沒有必要那麼快下決心,不過,我希望你記著我的話。將來有一天,或許你會有彆的想法。
“權力的滋味很美好,但一個朝代如果隻依賴你一個人的力量,它不會長遠。你若想千秋萬代地維持現狀,那麼唯有去找一個讓它即使離開你、也能繼續運轉下去的辦法。
“新一代中也有很多有才能的人,你不會世上第一個奇才,也永遠不會是最後一個。
“你在這個位置上二十餘年,已
經比許多皇帝在位時間都久了。若連這樣都無法令你滿足,那麼究竟要擁有多少權力,才能令你看到儘頭呢?
“既然你的抱負那麼多,一生都做不完,那麼是否可以找一找,有沒有與你誌同道合的人,可以將你未儘之事,延續下去?”
謝知秋握著太後虛弱的手。
她考慮了很久,回答:“我會想一想。”
*
春去秋來,花落無數。
轉眼數年過去。
終於有一天,謝知秋發現自己開始明白太後當年的意思。
她沒那麼年輕了,即使不願意,精力也在一日一日地下降。
父母輩逐漸離世,當年與她一同叱吒朝堂的人陸續告老歸鄉,就連年紀比她小的知滿、嚴靜姝和雀兒,也開始顯出頹態。
在一次險些鑄成大錯時,謝知秋開始警覺。
因為,在她做出錯誤決定之後,竟然沒有一個人站出來責怪她。
而在她做決定之前,也沒有人出來提醒她。
謝知秋環顧四周,發現朝中不再每一個都是她熟悉、她肯定能信任的人。
有時女兒會不經意地指出朝中問題,謝知秋卻驚覺自己絲毫沒有覺察。
或許是她精力不濟,或許是其他人故意瞞著她,或許是她站在高的地方太久,矮處的視野已經不再向她展現。
可是到了這個年紀,謝知秋已經沒有辦法再像過去那樣,回到底層去跌宕一番,從頭了解這個世界。
……
接下來的幾年,謝知秋致力於將立法、行政、司法以及監督體係完全分隔開來,儘可能阻斷不同職能的官員互相勾結的可能性。
然後,她開始培養可以繼承自己衣缽的人,一點一點分出自己手中的權力,不再說一不二,讓朝臣習慣討論,而不是聽命於一人。
六十五歲那年,謝知秋宣布告老隱退,將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一職,交給小她五歲、在朝中已經積累了足夠的威望、謝知秋一手提拔起來的參知政事嚴靜姝。
此時,距離她為相,已經過去三十六年。
謝知秋離朝那日,百姓湧到街道上,想要挽留她的車馬。
不過謝知秋交權之意已決,將車行得慢了下來,避免撞傷百姓,卻始終沒有停下。
此後數年,她住在城東謝家。
朝中許多官員,包括新的同平章事嚴靜姝在內,仍舊會拜訪她的府邸,詢問她各種朝中問題。
謝知秋人不在朝中,可她說的話仍然舉足輕重,像一個幕後的君王。
又過數年,百姓們發現就算沒有謝知秋這個人,朝堂一樣正常,逐漸平靜下來。
於是在一個清晨,謝知秋與家人離開了梁城,此後,再也沒有人明確地見過她。
唯有在遙遠的塞北,琉璃草遍地盛開的地方,有人曾目睹一對坐著奇怪馬車、精神奕奕的年邁夫妻。
據說他們正在雲遊四方。
方國人像那
位妻子那個年紀,會騎馬的女人還不多,但她不但舉止談吐見識遠超常人,連馬術都十分出眾。
見過的人都說,那對夫妻在草地上並肩騎馬的模樣,宛如一對比翼雙飛的天鳥。
……
時過境遷,滄海桑田。
直到數百年後,才有人通過謝知秋的後人家族史中的線索,找到了這個傳奇女子的墓碑。
它是夫妻合葬,安靜地立在梁城某地人跡罕見的僻靜之處,外表十分樸素,雖有後人祭奠,但似乎從未有外人打擾。
相傳,這裡以前叫作臨月山,後遭方恒宗趙澤放火焚燒,於是廢棄,隻是對這對夫妻而言,似乎有不同的意義。
這數百年來,梁城變化不斷,已不複當年樣貌。
朝廷有過繁榮,有過動蕩,有人將國家一手推往更前方,也有人試圖□□。
不過由於當年打下了堅實的根基,又通過教育開啟了民智,縱有波折,但奔湧而出的泉流終究沒有再回頭。
不管世道如何變化,謝知秋這個名字,始終沒有被人忘記。
這個世上很少有人,能真正改變這個世界,而她是其中一個。
後世評價她說,謝知秋坐鎮朝廷時期,方國朝政前所未有的清廉。她架空帝王為相的三十六年間,政局穩定,百姓富裕,可謂百年罕見的太平時代。
這一時期雖然沒有建起真正的民主製度,但在一定程度上將人治轉成了法製,通過一種類似於外君主製內禪讓製的政體,搭起了新社會的雛形。
此外,謝知秋重視教育與科技,通過對墨家術的推廣和對工匠地位的提高,極大解放了生產力,為此後人文主義精神的廣闊覺醒埋下了種子。
在她離世後,曾有文人為她賦詩,以頌其一生功績,詩雲——
謝女無人識,獨弈梅樹間。
一朝鳳啼出,驚為人中仙。
紅妝為世臣,提筆破神天。
揮墨驚四海,句句為民言。
生如千秋雪,死升九霄殿。
利祿不染心,濁世一清蓮。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