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錦寧開始準備工作。
先將雞胸肉上的筋膜去掉,然後放到蒸鍋裡蒸熟。
蒸熟的期間門她開始備菜。
胡蘿卜切絲焯水、黃豆芽焯水,另外再準備上滿滿的黃瓜絲。
三種配菜堆成了小山。
緊接著蘇錦寧將煮好的雞胸肉扯成雞絲。
傳統的雞絲涼麵,必須要用手撕的雞胸肉,拉開的纖維口感細密,會比刀切的口感好上許多。
再來是配料。
蒜泥同樣不能切碎,而是要搗碎的,稍稍撒點鹽然後攪拌攪拌,讓蒜泥變得黏糊一些更好。
薑片也是如此。
當然時代變了,想要薑蓉薑汁可以用攪拌器一打一過濾即可。
然後是芝麻醬。
如今店裡最愛用的是二八醬——也就是二分花生醬,八分芝麻醬。一來不容易和純芝麻醬那般炒過火而帶上淡淡的焦苦味,同時花生醬的香味也會更香更濃。
不過蘇錦寧更喜歡純芝麻醬。
純芝麻醬的香味醇厚綿長,雖不如花生醬香甜,但餘韻更久也更厚重,其風味是二八醬所無法替代的。
芝麻醬裡倒上少許香油。
攪拌的均勻以後再加入複製醬油——複製醬油又是另外一物。
這是蘇錦寧昨天便做好的。
用黃豆醬油配上八角桂皮等多種香料、蔥薑蒜和蔗糖等調味熬煮製成,色澤鮮亮,味道均勻柔和。
繼續攪拌均勻後放入少許米醋。
再來按著順序放入砂糖、蒜泥和薑汁,這就是最後的調味汁。
熱鍋下油,放入蔥薑蒜和香菜。
稍稍翻拌兩下,可以放入少許香油提香。
這個時候的油溫不能太高,免得待會倒入辣椒麵,沒起香味倒是把辣椒麵給炸糊了。
配料準備齊全。
另外就是準備麵條,涼麵所用的麵條需要Q彈有嚼勁,蘇錦寧當然選的是自己最喜歡的竹升麵——普通的雞蛋麵其實也可以。
周鋼和秋茂才平靜沒多久的心再起波瀾。
他們目瞪口呆的看著蘇錦寧,忍不住想想自己有沒有這個力氣。
那肯定是沒有的:)
更不用說段段時間門內就做好這麼多份。
純雞蛋做成的麵團挨個兒擺在廚房裡,而後又變成大小一致的麵條。蘇錦寧在上頭撒上一些乾粉,分成一團一團的。
等準備就緒,也到了開業時間門。
食客們蜂擁走入店鋪,比起昨日的忐忑不安,今日食客們麵上滿是輕鬆,接連不斷的走入店內。
兩位新來的大廚技藝精湛。
即便略略遜色於蘇店主,卻也是頂尖級彆的。尤其幾名老客都信誓旦旦表示——雖然另一位不知道是哪裡請來的,但其中一位定然是從萬肴居來的大廚!
反正不管來自哪裡,好吃還實惠是最重要的。明明衛家小館的座位暴漲三倍,中午營業時間門還是排起了長隊。
之前來過的博主也拉著好友一起光顧。
他一邊興奮的拍攝著大變樣的衛家小館,一邊朝著好友念叨:“可惜,昨天居然沒趕上回到北城,不然還能嘗到蘇老板做的糖瓜!”
念叨歸念叨。
博主手上的動作沒有片刻停息,攝像頭從透明的廚房間門裡滑過,將幾名陌生的廚子也全數納入鏡頭之中。
博主朋友見慣了他這副模樣,習以為常的拉著他往裡走。他們全數坐下,而後興致勃勃的看向菜單:“哎呀?這家店怎麼隻有這麼幾道菜?”
博主神情疑惑,緊接著眉毛倒豎。
他怒目看向一幫好友,瞬間門咬牙切齒:“喂喂喂!你們這幫家夥是怎麼回事?!”
“啥?”
“你們說我的視頻每期都看?都看過怎麼會不知道衛家小館每天會換菜品的?”
朋友們的表情一僵。
他們東張西望,訕笑數聲:“這不是有時候有點忙,來不及看嗎?”
博主冷笑:“我可做了好多期。”
朋友們支支吾吾:“啊哈哈,啊哈哈。”
他們連忙舉手:“服務員,點菜!”
博主先將這事記錄在小本本上,打算吃完飯以後再好好和朋友們談談心:)
第一道菜品很快上來了。
色澤鮮豔紅潤的回鍋肉看著便很是美味,引得食客們紛紛手持筷子嘗上一嘗。
“奇怪?居然不辣?”
“這是川菜……吧?”
“又不是道道川菜都是辣的。”博主搖搖頭,“隻是現在口味偏向於麻辣而已,有些地方的回鍋肉都像是辣炒肉了,辣味蓋過了豆瓣醬和豆豉的味道,這個就完全不一樣了。”
單靠豆瓣醬和豆豉給予的芬芳也是如此強烈,無需辣味的協助便能讓人食欲大增。
蒜苗的香氣濃鬱,青紅椒沒有辣味反而帶著點回甘,滿滿一盤的回鍋肉足夠讓人頻頻扒飯,久久都停不下來。
當然也不是說麻辣不好。
剛從回鍋肉裡出來,還沒來得及好好回味一番,食客又受到水煮魚的衝擊。
新鮮的海鱸魚片切得極薄,帶著點卷,雪白的魚片在紅湯之中搖曳生姿,由花椒和麻椒主打的麻辣香氣讓人魂不守舍,隻想捧起米飯再來一大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