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7、二更(1 / 2)

民國之燕燕 多木木多 7088 字 4個月前

祝玉燕給糧食都罩上了一批美國的光環,仿佛套上了金鐘罩,不懼日本人的槍-炮-彈-藥了。

得益於那一個天天塞衣服的捐衣箱子,雖然在報紙上被人罵,牽連得蘇先生也挨罵,但黑紅也是紅,現今社會沒有聽過捐衣箱和蘇太太的慈善基金會的人就太少了。

這一回借著美國玉米的東風,蘇太太的慈善基金會更是紅透了半邊天。

連登三天美國玉米的廣告後,緊接著就是蘇太太的新招數。

蘇先生再次扶著一張桌子給記者們拍照片,他露著八顆大白牙的照片在各大報紙上都留下了印跡。

這張桌子就是用來發放食物的。

蘇太太再次請蘇先生捉刀,寫了一篇感人致深的文章。

大概意思是講這個世界上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吃不飽飯,想到這個就讓人夜不能寐。但在這座城市裡,每天都有浪費了的食物,她希望所有人都能將家中不吃的食物放在這張桌子上,讓需要的人自行取用。

通篇沒有提那八十萬買來的美國玉米在哪裡。

報紙一看,以為又是一場做秀,一場驚天大騙局!興奮的筆杆子都在發抖,天天在報紙上議論這個美國玉米,讓城裡的乞丐都聽說了美國玉米的故事。

一共吵了十天,連政府門前和祝家樓前都圍滿記者後,祝玉燕才出來說美國玉米剛剛到碼頭,已經運抵倉庫,但關於定價的問題他們正在商量,雖然是由善款買來的,但善款是一次性的,人的肚子不是一次性的,不是說吃完這一次的美國玉米以後都不必吃了,所以這些美國玉米誓必不能白白發給大家食用,會收取一點點費用來繼續充盈基金會的賬戶,請大家再耐心等待幾日。

蘇太太的這番話見諸報端,報紙更加瘋狂,都以為這必是推托之辭!美國玉米麼麼的肯定是沒有的,必定是謊言。

有手眼通天的記者查到碼頭近日根本沒有麼麼美國船靠岸,他們采訪了水手,水手嘲笑他們說美國老板們哪會管中國窮人吃沒吃飯,他們有玉米就是爛在地裡也不會給中國人吃。

報紙上群魔亂舞,將美國玉米給炒得人儘皆知。

可百姓們不管這些,他們都盼著是真有美國玉米。他們提著糧袋去糧店,可糧店說並沒有麼麼美國玉米啊。

糧店自有屯糧,賣的都是天價。老百姓都買不起。糧店嘲笑說既然是慈善玉米,那自然去找慈善人拿,糧店可不是搞慈善的。

街麵上燥動起來。

蘇純鈞知道祝玉燕這是在炒作美國玉米的概念,為的就是要人人都知道慈善基金會在發糧食。這是一場由報社發動的盛大的反向宣傳活動。

但他卻很擔心祝玉燕的安全,怕她被燥動的人群給誤傷了,要她出入都坐汽車,還把陳司機留給她用。

祝玉燕等到這鍋水都快燒乾了,才出來說已經做好準備了,就在捐衣箱那裡,每人限量購買,一袋一塊錢。

碩大的字體寫清了時間與地點,廣告又是全城刷屏。

報社為了揭穿慈善基金會的真麵目已經炒作了半個月,不必他們再跟著敲鼓,百姓們就都知道了。

一塊錢一袋?

真的假的?

現在這錢已經非常不值錢了。

蘇純鈞的印鈔機開了一個月,街上的鈔票立刻貶值了十倍,以前一塊錢能買到的東西,現在十塊錢都買不到了。

當日,各路報社記者雲集,將捐衣箱這裡圍得裡外三層。

祝玉燕下車的時候還看到裡麵有黃毛白皮的外國記者。

蘇純鈞也到了,他還調來了一支警察隊伍維持秩序。看到這裡全是記者和采訪車,他先讓警察開出一條路,讓外麵排隊的老百姓進來。

老百姓們哪怕都知道這是一個騙局,但都懷抱著微小的希望,想著萬一、有可能、或許……會有糧食呢?就是要騙人,可能也會先給上一兩百袋。

所以仍是來了許多提著家裡的糧袋,抱著糧甕的百姓。

他們站在記者圈外,向那個捐衣箱張望。

一個月過去,風吹雨浸的捐衣箱已經不複當日的光鮮,漆麵都有些剝落,顯得陳舊。

這回來的人中有不少都從捐衣箱中拿過衣服,還有聽差和婆子混在裡麵發言。

“那個箱子裡真的有衣服,我身上這件就是在裡麵拿的。”聽差扯著自己身上的衣服說。

圍觀的人說:“呀,這衣服真好!沒補丁!”

“我給我全家都拿了衣服!”婆子說,“我小孫子現在穿的就是從那裡麵拿的。”

周圍人看她不像挨過餓的樣子,說:“你家條件好,看你這吃的臉都是白的。”

婆子乾笑,搓著臉說:“我這是生了病,腫的,腫的。”

說話議論的人多了,就有真拿過衣服的發言了。

“衣服是有,就是少。要趕著時間來,來晚了就拿不到了。”

“真有衣服,每天都有,但不多啊,就幾件,拿了就沒了。”

城裡麼麼慈善組織都有,美國的英國的,洋大人的中國大人的。大多數人都是聽過,但自己沒遇上過。自己家裡人生病了、餓肚子了,也沒遇到慈善人來幫他們啊,久而久之就不信了。

現在看著眼前這陣仗,其實還是不信的多。

苦日子過久了,早就不信天上會掉餡餅了,也不相信好事會落到自己頭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