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家自留地種著菜,隻是他們家人多,多是種的冬瓜,絲瓜,南瓜,茄子這些耐活,耐吃,還結的多的菜。
像辣椒,番茄這類菜,文家是沒種的,需要找村裡好這一口,種了的換。
這大量換菜肯定要有理由的,不然被有心人說投機倒把就不好了。
這下,村裡人也都知道了,文家小閨女要定親了!
張秀她們忙著換菜的同時,還要應付村裡人,和他們說一些未來妹夫的信息。
文莉落水被救了,大夥都知道,但大家不知道那個人到底是誰,張秀她們自然也不去提,隻說是上溪村的,他們大隊大隊長媳婦給做的媒。
旁人就以為是文建山和上溪村大隊長關係好,得來的親,也就沒多想。
這年頭的人,沒有那麼多的娛樂,喜歡看熱鬨,說是非,但總的還是質樸,和善的。
人要定親嫁人了,這是好事,可以沾喜氣的好事,都不吝嗇自家的東西,樂嗬嗬的拿出來淘換。
全家上下都忙得不可開交,文莉也忙著,她在幫忙調辦定親宴要用的調料。
以往文家辦席都是請的鄰村一個很會做菜的師傅回來幫忙燒菜,但這回不湊巧,他們村也有人要辦宴,提前請了她了。
文家人為此急的團團轉,蘇桂蘭和幾個媳婦燒飯手藝不算很差,但做席麵還是不太夠,特彆是大菜,平時練得少,做著總是有些畏手畏腳的。
那晚招待江元的菜還得了些文莉的指點。
廚藝連文莉這個初學都不如,文家幾個女人難免生怯。
就在文家人不知道怎麼辦的時候,文莉站出來說,她先前上學的時候去廢品站淘書淘到一本記著菜譜的筆記本。
上麵還記錄了一些做菜的配料配方,隻要把這些調料做出來,到時候家裡人再按她抄的菜譜上的步驟燒菜,也能做個大差不差。
為了讓家裡相信她的配料有用,也為了給自己的廚藝弄個出處,文莉還說,她前段做菜,就是按菜譜上麵教的調的料。
文家人一聽,文莉一個沒經驗的靠著菜譜都速成了,她們好歹做了十幾年飯菜,怎麼也不至於太差,覺得提前配調料是個法子,就點頭同意下來。
誰都沒提要文莉在定親宴那天燒菜的事。
一來,文莉那天要認人,招待客人。
二來,文莉親事已經定下,已經不再需要經營什麼勞什子的名聲,她們也不想文莉傳出去會做菜的名聲,那以後要被煩死累死。
文家人可不願意,自家寵出來的姑娘,一嫁人了,卻淪為了煮飯婆。
就這麼忙碌著,一晃就到了周日這天。
文家人都起了個大早,文興遠也回來了,和兩個哥哥去各家借桌子凳子,碗筷。
農村辦宴席就是這樣,什麼都是各家東西湊湊,今天你借我,明天我借你,有來有往。
張秀田芳她們就負責把借回來的碗筷重新清洗一番。
蘇桂蘭切菜功夫不錯,負責備菜。
文建山則負責招呼客人。
文莉要定親嫁人了,她是文家這一輩唯一的最小的閨女,那文家的姐妹就得通知一聲,不然,你定親不說,隻結婚了去請,是要被說道埋怨的。
文建山一共六兄妹,兩個弟弟,兩個雙胞胎姐姐,一個妹妹。
他們現在都不在村裡。
文建山出去當兵很早,十來歲,新中國還沒成立,全國都還在抗戰的時候,他就跟著軍隊出去抗戰了。
四處征戰打遊擊,家裡他沒法聯係,也不知道家裡出的事。
戰亂的時候,文建山老爹被炮轟沒了,老太帶著兒子女兒累死累活,都沒辦法養活幾個孩子。
老太養不起那麼多人,那年頭賣女兒養兒子的人不少,但老太狠不下心,怕女兒被賣到不好的人家甚至那些地方。
那怎麼辦呢,也不能看著幾個孩子都被餓死,老太就想出一個主意,把兒子送給彆人家養。
那個年代,沒兒子的人家,想儘辦法也要抱養一個兒子,就為自己將來死了有人摔盆,作為摔盆的人,那是無論如何不能虧待了的。
存著這個念頭,文老太把小兒子文建齊抱了出去,抱的地方不遠,就在隔壁鎮。
快十歲的半大孩子,有記憶了,知道家裡把自己抱出去是為了生存,也沒埋怨,長大後,給那邊爹娘摔完盆,就回來和文建山幾兄弟相認了,這些年逢年過節都會回來走動。
後來,文家幾姐妹知道家裡生存艱難,到十五六歲的時候,就尋了媒婆,給自己找了個相對合適的人家嫁了出去,以此來幫襯家裡,由二哥文建家陪在老娘身邊。
但轉眼幾年過去,二哥到了要娶親的時候,文老太拿不出錢來,文二哥看上的那家呢,又恰缺個上門女婿。
文老太枯坐了一夜,想著,就這麼著吧,反正在哪都是過日子,總比陪著老太太在家做孤人好,就點頭同意下來。
這家倒是不遠,就在隔壁公社。
文建山因傷退伍回來,沒要城裡給安排的糧站工作,回村當了個大隊長,一是為了給已經老邁的老娘養老,陪她終老,二也是想告訴兩個弟弟,隻要他文建山還在村裡,文家的根就還在,他們還有家。
經曆過彆離的人,越在乎血脈親情,這些年,兄弟姐妹幾個忙於生活,上工掙工分,但逢年過節,總要帶著兒女上門來和文建山聚一聚。
文家這一輩,女兒緣少,文建山六兄妹,除了文建山有一個女兒,其他人都生的兒子,下麵更是一串的兒子,對比起來,文莉這個閨女,就成了寶貝。
每回他們來,都得把自己認為最好的東西留給文莉。
這一回,收到文建山找人送過去的信,他們就坐不住了,莉寶兒要定親嫁人了,他們是必須要上門看看的,看看男方人才如何,對他們來說,定親比結婚還要重要得多。
於是,有兩家姐妹離得遠的,她們天沒見亮就從家裡走,到了鎮上坐車再轉車,到半中午的時候,總算到了文家。
文家五兄妹差不多前腳後腳的功夫到的。
他們和村裡的堂兄弟們也有聯絡走動,人難得回來一趟,村裡的那些堂兄弟,嫂子們聽到消息,也跟著上了門來。
村裡離的近,不似五兄妹離得遠,各家隻帶了一兩個孩子跟著,這邊幾乎家裡的大人小孩都跟著過來了,一下子,不但文家的堂屋不夠用了,院子坐下好些桌,烏泱泱的都是人。
之後蘇桂蘭娘家,文莉姥姥,大舅大舅媽,住城裡的小舅小舅媽,還有她二姨,也陸陸續續到了。
文莉一大早爬起來,化妝打扮,然後就忙著認人了。
她是第一次見到文家這麼多親戚,表兄,堂兄,堂姐,堂妹.......
認完一堆,又來了一堆,文莉臉都笑僵了,還得時不時回答一些問題。
像文莉堂叔這邊的兩個女兒,很眼熱文莉今天穿的斜紋格子裙,一會兒問她自己做的還是買的,問需要多少錢多少票,得知是江元在縣城買的,估摸著很貴,她買不起,又問文莉能不能借。
這年頭借衣裳常見,但文莉不是很樂意借。
她在個人衣物上比較注意注重,她不喜歡穿彆人的,彆人穿過的,她也不會再穿,她心裡會感到不舒服。
如果是彆的衣裳,可能借了她不穿了就行,但這是江元給買的,花了半塊多手表的錢,她打心裡不願意就這麼穿一次就沒了。
隻是今天日子特殊,她要直接說不借,讓對方說小氣,甚至使性子鬨起來也不行,她還不想被膈應,於是隻能拚命轉移話題。
接連好幾回,對方才總算看出她不打算借衣裳,臉色都不大好看。
不過她們也沒走開,文莉身上好東西多,像二嫂田芳幫忙做的發夾,發圈,還有她手上綁的絲帶編成的手鏈這些,因為加了現代的一些流行元素和文莉自己的一些想法變得彆致起來,至少村裡鎮上很少能看到。
於是姐妹兩又開始瞄來瞄去,問東問西就恨不得把文莉頭上手上的東西摘下來了。
文莉這時候,想去乾活了,去廚房,幾個嫂子還能讓她偷偷懶,在這裡,她腦子疼,嘴也乾。
可憐的,原身平時在村裡不愛出門,生得好看,得長輩們喜歡,男性緣也不錯,同村的小姑娘卻恨她要死,覺得她裝,看不起人。這時候,沒一個人上門來看她,幫她的更沒有了。
長輩們不插手小輩的事,哪怕知道小輩被糾纏,那也不好幫著說話,人家上門是客,你上去幫說,那是在幫著趕客,不合適。
可以幫文莉說話的隻有堂叔家的那些同輩堂姐。
她們和她沒啥恩怨,都定了親,年後就要嫁人了,但她們和文莉算不上玩得好,加上堂叔的兩個女兒,她們也認識,難纏的一對姐妹花,她們還不想惹上,於是明哲保身,都去了邊上吃糖嗑瓜子。
文莉想過厚著臉找人幫忙一下,但原身原來除了讀書,還是讀書,兩耳不聞窗外事的人,連堂姐們定親,她都隻過去打了一趟,吃了個飯。
文莉對她們信息不了解,找不到合適的話茬。
現在她要是能舍得一兩樣東西,估計就能脫身。
但文莉不願意,一來這些東西,是二嫂下工後,找時間給她趕出來的,花了不少功夫心思,二來她不想當冤大頭,養肥了人家的心思。
對文莉來說,她可以主動給,你貪念表現得太明顯,我反而怎麼也不會給你了。
有一就有二,頭一回給了,第二回不給,還是會被說小氣,那還不如一開始就小氣。
隻是不給東西,她們就一直纏著,文莉感到頭大。
也不知道誰能來救救她哦。
文莉剛閃過這個念頭,那邊江元和他爸一行人到了,文建山這會兒在堂屋招待蘇桂蘭的娘家人和自家兄弟姐妹,還沒注意到,隻文興國一個人上去招呼。
“欸,我對象來啦!晚點說哦,我先過去一下。”
文莉見狀,就像看到救命稻草,和小堂妹說一聲,就趕緊去了江元那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