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2 / 2)

也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原主明明是從大城市來的,而且父親還是紡織廠的副廠長,但原主卻性格堅毅,吃苦耐勞。

她從小就是這樣長大的,受了苦也不會說,因為說出來也沒人會幫她,哪怕是她的親人。

蘇敏手裡有幾封信,都是原主寫下但沒有寄出去的,內容無一例外都是質問父親為什麼連高中都不讓她去讀,她願意下鄉,但隻求讀完高中。

那些信的落筆時間都是七零年,之後她沒再寫過,不過想來原主同她父親之間這一生都無法和解了。

對於原主來說,她在鄉下從十三歲到十七歲,這幾年不僅吃了苦,也更懂人情世故了。

對於繼母的小心思,她父親不可能看不出來,一個能在紡織廠當上副廠長的人再傻也傻不到哪裡去。

但他還是順著繼母的心意把蘇敏送走,不過是放棄了她,討好了繼母。

而且原主父親在女兒下鄉後也沒有寄來什麼糧票布票。

就算是寫信信也是繼母執筆的,幾年時間三封信,來來回回不過是說家裡日子艱難,沒辦法補貼蘇敏。

還總是在信裡感歎說她不懂事,當時她父親在想辦法,結果沒來得及原主就下鄉了,蘇敏嗤之以鼻,想什麼辦法,最好的辦法不就是讓原主讀高中。

原主隻要成了高中生不就能再留下兩年。

而且信裡又說和親戚們聊天說起蘇敏,真是長大了懂事了,在鄉下過得好,蔬菜水果都能吃上,又心疼在城裡的父親,從未提出要什麼幫助。

這信寫的真是讓人翻白眼,簡直當了彪子立牌坊,這是怕蘇敏以後回去說下鄉艱難但父親從未伸出援手,於是就先一步的堵住了話頭。

蘇敏和陳小玉彼此都清楚,陳小玉做這些也不過是為了麵子上好看,她的繼女非不要補貼,可不是她不給。

但哪個人看不出陳小玉的本性,不過是和蘇敏非親非故,歎一句有了後媽就有了後爹罷了。

蘇慶國一個紡織廠的副廠長,陳小玉是護士,繼妹蘇婉也進了廠子裡,三個人三份工資,這種情況下日子能艱難到哪裡去。

雖然沒有徹底撕破臉,但人家也暗示的警告原主不要打擾人家一家三口的城裡人生活罷了。

陳小玉做這些不就是仗著原主沒人關心。

外公外婆過世了,爺爺奶奶有了孫子才懶得管蘇敏這個孫女,而且還盼著陳小玉能給他們最出息的大兒子傳宗接代呢。

至於蘇慶國,對於陳小玉所做的一切估計都是默認的。

蘇敏歎了口氣,既然原主和這個父親不親近,做父親的也很冷漠,完全沒有承擔起一個父親的責任。

繼母又很有心計,難纏的很,繼妹估計也不是個省油的燈,那以後就少相處就可以了。

反正她現在和他們離得遠。

不過蘇敏窮是真窮,彆的知青或多或少都能得到家裡的補貼,但蘇敏卻是從十三歲開始就自己養活自己。

她一個城裡來的沒有乾過農活的小姑娘能拿到七個工分,想來吃的苦受的累是少不了的。

原主蘇敏除了日記本還有一個小本子,是拿來記賬的。

她下鄉的時候正好鄰居家姑娘也下鄉,陳小玉不想被人說虐待繼女,就比著對方的行李給蘇敏準備了差不多的。

但人家鄰居家是把該準備的準備好,等孩子缺什麼了再寄,蘇敏可沒這待遇。

不過原主也機靈,把自己在家所有的東西都背來了。

不論是借來提前預習的高中課本,還是小時候穿的衣服,蘇慶國在紡織廠上班,蘇敏以前三五年一件新衣服還是有的,棉衣也有一身。

這也是原主所有的家當,下鄉之後衣服破了,個子長高了衣服短了一截,牙膏用完了,牙刷禿了有錢沒票了都得她自己想辦法。

所以才有了這賬本,借了彆人的什麼東西就記下來,還了之後再上去添一筆。

‘債主’們也大部分都是同個屋子的三人還有和蘇敏同年下鄉的孫雯雯劉霞兩人了。

孫雯雯和劉霞都已經結婚了,但還沒有孩子,手頭上也更寬裕一些。

原主蘇敏不愛占便宜,借了是一定會還的,一般還帶點兒小利息,因此她們也願意幫她。

蘇敏旁觀著想,還好原主沒來大姨媽,不然日子可能更難過。

窮到來不起大姨媽,也是一種新體驗。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