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第 39 章(1 / 2)

這個在前朝人心惶惶中坐上鳳位的,不是這二十餘年都被眾人推測可能接過鳳印的甄貴妃,而是入宮後一直默默無聞,直至近兩年才稍微有了點存在感的莊妃。

原先和甄貴妃交好的命婦們心有惴惴,以後要打交道的這位繼後,也不知是不是好相處呀。宮裡不是誰都能進去的,那可以走迂回路線嘛。自從宮裡放出風聲後,莊妃的娘家劉家門口的地麵都被磨薄了一層,幸虧莊妃的兄長,如今的劉家家主還算冷靜,吩咐下人不得張狂,同時緊閉門戶,並不隨意赴宴、拉幫結派。

四月二十日,欽天監測出的吉日,喜鵲一大早就在長春宮門口嘰嘰喳喳。卯時一刻,禮部右侍郎持詔書宣布莊妃劉氏正式成為皇後。皇後之父按例追封承恩公,由其長兄襲爵,其母封承恩公夫人,大赦天下,又賜各州府老人、女戶牛酒,一時之間,百姓十分歡騰。

京中因為廢太子帶來的緊張之氣一掃而空,有條件的人家甚至掛起了燈籠。五皇子府上也終於不那麼緊張,允許側妃、孺子們和娘家往來了。

宣旨之後是封後大典,五月末,伴隨著禮炮的聲響,莊妃一步一步走到皇帝身邊。甄貴妃看著這場麵,幾乎要撕碎了今天剛換上的第四條手帕。偏偏這個時候還不能稱病缺席莊妃的封後大典,免得落個“心懷怨望”的罪名。

按照先帝時的慣例,典禮完畢後,新皇後應該遷居坤寧宮。但莊妃以“元後勞苦功高,非我等可比肩”為由,堅決推辭遷宮,繼續留在了長春宮。皇帝剛廢了太子,本就對元後心生虧欠,聽見莊妃這樣說,也就順水推舟同意了莊妃不遷宮的請求。隻是平時難免覺得委屈了繼後,一來二去,兩人感情越發和睦。

而同樣是在皇宮裡,甄貴妃的日子就不太好過了。莊妃既然已經被冊封成了皇後,自己執掌宮務是理所應當的。之前甄貴妃手中有權,所有人的份例都是從她手上過,自然能享受到許多貴妃份例之外的東西,如今麼,繼後也不故意找碴,隻按照先帝時貴妃的份例給甄貴妃送東西,就讓甄貴妃處處不順心。

偏偏這不順心還不能和皇帝說,畢竟繼後也沒克扣她的東西,官司打到禦前繼後都不用怕。昆兒被皇上訓斥之後,甄應嘉動用了奉聖夫人在宮裡埋的暗線告訴她要沉住氣,可甄貴妃怎麼也沒想到忍來忍去,原本近在咫尺的鳳印就跑到彆人那去了!

隻能說皇帝這個決定來得突然又意外,雲苓離宮的時候都覺得以皇帝的年紀,可能有生之年都不會冊立新皇後了。那是她雖然看出莊妃以後有可能在四妃中居首位,但也沒想到短短兩年,莊妃就能打敗在宮中經營了二十餘年的甄貴妃一舉封後。封後典禮是沒雲苓什麼事兒的,隻是典禮過後三天,估摸著新皇後大概歇過來了,楊佩珊就帶著雲苓一起進宮賀喜了。

莊妃成了皇後,長春宮卻還是老樣子,擺設以溫婉秀麗為主,顯出了這宮殿的主人品味不俗。

楊佩珊一進屋就滿麵笑容,蹲身下拜,“恭喜母後,守得雲開見月明。”

這就是故意親近了。以前皇後還是莊妃的時候,楊佩珊對她的稱呼“莊妃母”就是皇子、公主們對不是自己生母的主位嬪妃的親近叫法。如今莊妃封了皇後,關係疏遠的如三皇子稱呼一聲“皇後娘娘”也可以,但楊佩珊當然不會那麼叫,改口叫“母後”十分利索,一點兒也不勉強。

皇後擺了擺手,彆人不知道她這個皇後是怎麼來的,楊佩珊這樣聰明的應該能猜到才是,不過是沾了沒有兒子的光罷了。三皇子和二皇子掐得太厲害了,偏偏皇上還不想這時候立太子,可不就得找個人把甄貴妃母子壓下去嗎?淑妃資曆淺,惠妃也有個兒子,真做了皇後說不定也會生出野心,隻有她最合適。想到這,皇後心中覺得有些諷刺,她生了三公主後就再未生育,當時誰不說她可惜?那些人可能想到如今的情形?

對著楊佩珊,皇後淡淡地扯出一個笑來,“都是皇上的恩典。”她無意多談論封後的事情,隻提醒楊佩珊道,“最近外麵看著是安靜些了,其實暗地裡的鬨騰從沒停過,你和老五也要小心。”

楊佩珊應是,叮囑過一回,皇後覺得自己儘到了同盟的義務,於是扯開話題,看著楊佩珊身後宮女抱著的花盆,不由得笑了,“什麼好東西,值得你們巴巴地送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