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伯父覺得他們吳家是一天天變好了,而現在墨雍又跟他提出讓吳十科舉,這怎麼能不讓吳伯父驚喜。
吳十家裡不缺錢,一聽墨雍說吳十還是有希望的,當下就同意了吳十參加秀才考試的事情。
而墨大哥一看學什麼都很慢的吳十都參加了,他也就跟著同意了,畢竟他是墨雍的親哥哥,墨雍花費在他身上的心血更多,晚上回去的小灶也從沒停歇,墨雍既然說他能考上,那他就試試。
墨大哥心中其實明白他和吳十兩個現在之所以能在族學當先生,一來是他們之前有基礎,教導啟蒙的孩子自然是夠的,二來也是墨雍自己坐鎮,就算遇到難題或者能力不夠的,墨雍也會及時補上,而墨雍還時常給孩子們教導知識中蘊含的思想和道理,自然現階段孩子們是一直在進步的。
可墨雍是要考科舉的,在墨大哥心中他的弟弟墨雍就是一個天生會讀書的人,任何知識在墨雍手裡總是那麼容易被理解和運用,墨大哥覺得要不是弟弟年紀太小,彆說舉人就是進士也是不難的,所以墨雍是早晚要離開他們墨氏族學的。
可那個時候沒有功名的他和吳十兩個就不夠看了,雖然可能那個時候他們的知識足夠紮實,墨雍的筆記也足夠詳儘,可隻要他們沒有功名,就沒有人願意相信,包括族裡這些孩子。
甚至一些天分高的孩子隱隱挑釁過他們兩個,並不是他們學習的東西已經強過他們兩個,而是這些孩子認為他們也不過多讀幾年書,他們打心底是不服氣他們兩個這個先生的。
墨大哥這一年漸漸找到了做一個教書先生的樂趣,甚至心中覺得就這樣一輩子也是好的,所以他需要去考試,需要有一個秀才功名。
墨雍就這樣讓自己身邊最親近的兩個男人一起結伴去考縣試,等到通過後又花費兩個月給他們詳細講解了府試的知識並進行了題海戰術,好歹讓兩人低空通過了府試,當然之後的院試紛紛落第,但好歹下一次他們隻需要去考一個院試就足夠得到秀才功名。
而墨雍在他們回來以後的一年裡頭同樣對他們采用了月考政策,並且還有周測,就為了訓練他們院試,果然在他們這一年去考試沒多久喜報就傳來,吳十雖然是最後一名孫山,可也確確實實是考上了秀才功名,墨大哥更是排名十幾,喜得吳家眾人紛紛過來跟墨雍道謝,墨氏族裡更是覺得科舉有望,從而加緊了對族裡孩子們的監督,孩子們也爆發了極大的學習熱情。
墨大哥院試回來的一個月後,墨雍兩人一起參加了小外甥的洗三,墨大姐是兩年前嫁入的周家,嫁入沒多久纏綿病榻的老太太就開始好轉,一年後更是慢慢能夠下了床,墨母說老太太是等著抱曾孫。
墨大姐在嫁人前墨雍曾請縣城裡同窗家的老太太教導過一個月,主要是讓墨大姐熟悉後宅的人情世故和打理家業,後來嫁入周家墨大姐又天天跟周老太太學習,現如今周家大半的家業都是墨大姐在打理,並且不僅僅是內宅還包括周家在外麵的商鋪和土地。
墨大姐是一個非常努力並且對生活很認真的人,就比如她一開始的詩呆板平淡,而等她嫁入周家的時候已經被墨雍□□的有了幾分靈氣,後來又憑借虛心受教的態度得到婆母和相公的喜愛,被兩人一個教導作詩一個教導畫畫,日子過得和樂滿足。
一年後懷了孕更是被周家捧在手心裡,就是墨雍這個外男都能察覺周家對墨大姐的滿意和讚歎,更彆說墨母整日喜滋滋的樣子。
古代父母兄弟長進從來都會間接影響女子的地位,墨雍和墨大哥洗三那日回來後聽到墨母說墨大姐仿佛年輕了好幾歲的樣子,看人也越發柔和,不由相視一笑,他們都明白墨大姐現在的日子非常舒心,而他們回頭看見兩個未出嫁的女孩,心中也越發堅定,他們一定要更加努力讓自己的家人過上和和美美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