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1 / 2)

邵璟最終還是將那近一百兩銀子塞給了沈文暉, 怕他拿著銀錠子不方便, 乾脆帶來的時候便換成了一張麵額一百兩的銀票,湊了個整數。

沈文暉推辭不過, 算是收下了, 邵璟走後, 捏著手中這張薄薄的銀票, 心中難得有幾分感慨。

前世的他,官途坦蕩, 雖說大齊給官員發放的俸祿也不能算做多吧,但至少勉強維持一家的生計還是綽綽有餘的。

這樣下去也不是個長久的辦法,更何況他與聞氏形同陌路, 怎可能用聞氏的嫁妝貼補家用呢?後來,總算是靠著先前家裡的一些積蓄,買了個小鋪子, 借著現代的眼光將生意做得紅火起來,慢慢才攢下了些家底兒。

說起來,沈文暉已是許久都沒有過缺錢的感受了, 這次他也打算效仿舊法, 生財有道, 方可源遠流長呐。

沈文暉的打算沈家人心中並不清楚,但多少也曾為家裡的境況發過愁, 沈老爺子做的是木匠活兒,這是門兒所謂的“一月不開張,開張吃一月”的手藝, 隻因著尋常人家也隻有嫁娶之事和搬新家的時候才會想著打些家具。

再加上沈老爺子畢竟上了年紀,再出去奔波操勞、上門做木工活兒,家裡人心裡也不大情願。

家中的另一收入來源則是沈明澤當先生的收入。沈明澤更喜好教書的工作,卻不大愛和那些孩子的父母打交道,也不愛管私塾裡食宿這些繁瑣的事情,也就不大適合去自己開辦私塾,因而他實際上是開私塾的朋友聘請回來的教書先生。

京中想送自家孩子去念書、多認幾個字的人家雖然不算少,可天子腳下,科考一途無望的讀書人又何止幾個,如此一來,沈明澤所在的私塾收到的學生也不算多,每月也就隻有三兩銀子的進項。

家中的家務活兒一般都是宋氏帶著沈毓寧在操持,沈老太太哪怕是自己要動手,宋氏也不大讓婆母進廚房。除此以外,宋氏作為秀才公家的閨女,除了識字之外,女紅倒也是十分不錯,毓寧更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兩人在繡坊裡偶爾接點兒繡活,每個月累積下來,倒也能多少補貼些家用。

夜晚,沈明澤和宋氏的臥房中,夫妻倆也在商議著。隻聽宋氏道:

“他爹,你說,我們是不是該想想法子多賺點兒錢呐?這眼看著,耀哥兒娶親要銀子,寧丫頭要是定親了出嫁妝也是筆銀子,咱們家現在的這些家底兒,若是不想個辦法多個營生的話,隻怕經不起這麼花吧。”

沈明澤雖然整日從私塾到家中來回往返,但也並不是對家中的境況一無所知的,爹娘就他這麼一個孩子,看著他們在這本該頤養天年的年紀,爹還整日奔波操勞,做兒子的心裡豈能好受?

“等耀哥兒休沐日回來了再合計一番吧,咱們兒子啊,是個心裡有成算的,我先問問他的想法再說。”

沈文暉自然是沒料到家裡人竟同他想到一處去了,回家之後,聽了父親的話,在飯桌上便提議道:

“祖父,祖母,爹娘,我在朋友的書坊那裡合作入了一股,現今手裡頭有點餘錢,想著這麼坐吃山空也不是辦法,不如我們想法子兌兩個鋪子?即使出租出去,也多少是一份收益。”

雖然是對著四位長輩說的話,可待沈文暉話音剛落,一屋子的人的目光便看向了沈老爺子。

誰都知道,沈老爺子平日裡不怎麼說話,可家裡的大事必須是得經了他點頭的。

沈老爺子最早在沈文暉剛出生的時候,也不是沒有考慮過這個法子,也好給孫子多攢些家底,可深思熟慮之後,還是放棄了,當時家裡的銀錢雖不寬裕,但和親近的人稍稍借一借,勉強還是兌得了一間鋪子的,放棄的原因著實是因為一大家子沒有一個是經商的料子。

“銀錢好說,咱家先前的銀錢大部分拿去給你做了下聘禮的聘銀,可陳家人厚道,原封不動地退了回來,退回來的禮甚至也要再厚上兩分,這就近乎於沒怎麼動這些積蓄。”

此事沈文暉也是知情的,正是因為知情,他感念陳家的好,才更想著怎樣才能不委屈了陳姑娘,很顯然,以現在沈家的狀況,哪怕是他中了會元,也不過是個六品的在翰林院當值的小官,說出去仍舊是他高攀。

沈老爺子接著道:“可是好鋪子難尋,再者說把鋪子租出去怕是不大容易吧,除非是位置極佳的旺鋪,可這樣的鋪子又怎麼可能被我們買走呢?”

沈文暉陷入了沉思,他之所以提議把鋪子租出去而非自家人經營,也是考慮到了家裡沒人會經商的因素,前世鋪子能夠開起來,還是因為偶然之間他遇到了一個因家中出了變故,一人千裡迢迢來到京城謀生的掌櫃,打理鋪子的經驗豐富,也就無需他考慮這些。

隻是現如今這個情況,此人還不知身在何處呢?他總不可能坐以待斃,靜等著人自己主動找上門來吧?

沈毓寧到嘴邊的話又憋了回去,還是沒忍住開口提醒道:“阿娘,您忘了嗎?舅母的娘家便是從商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