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154(2 / 2)

之前為了開分院,總院的很多早期優秀弟子都被派出去,其中也包括薑白芷的大嫂趙玉蘭、還有大弟子郭子儀。

二弟子胡嘉鳴掌管的分院離曲陵鎮稍微近些,雖然他把一家人都帶去分院所在的鎮子落戶了,但每年都能回來看薑白芷一兩次,薑白芷念叨得就少。

可大徒弟郭子儀帶著他的妻子兒女、還有年邁的父母,去了更遠的東邊落戶,即使道路都是寬敞的水泥路,他回曲陵鎮一次也得花上將近一個月,實在不容易,便隻能兩三年才過來一次。

薑白芷還挺掛念這個大徒弟的。

另外就是大哥。大哥是開織布坊的,剛開始曲陵鎮這邊的織布坊,是跟二哥對半分成,後來再繼續擴張,需要耗費的心力就多,二哥本身靠著設計製作各種便利的農具都能賺很多錢,二嫂也有染布坊,就拒絕了大哥繼續把新開的作坊也分一半利益給他。

開新作坊,主人家隻需要選個信任的代理人,安排好新作坊的生產就行了,以後時不時過去抽查一下賬目,不需要在當地住下來。

不過,由於薑白芷不斷開分院,後麵可供選擇外派的擅長婦產科的人才不多,這些人大多還是薑白芷跟趙玉蘭聯合培養出來的,有些人不太願意去離家很遠的地方,最終趙玉蘭提出她可以過去。

那會兒,趙玉蘭跟大哥薑白術都有三個孩子了,再加上大哥前妻留下的孩子,要是她去外地,大哥跟孩子們要怎麼辦?

薑白芷本身也不太放心趙玉蘭出去,趙玉蘭的性子太柔和了,怕她在外會受欺負。

沒想到,大哥願意帶著孩子們跟趙玉蘭一起離開。

照大哥的說法,雖然他沒能從爹那學到什麼醫術,但他媳婦厲害。如今媳婦是為了完成妹妹在全國開滿分醫院的夢想而努力,他這個當哥哥、當丈夫的,怎麼能無動於衷。而且這跟薑家祖傳的外遊而醫的理念有點類似,就當是他陪媳婦去外地做遊醫了。

於是,他就跟趙玉蘭夫妻倆,帶著四個孩子,一起去新的分院那邊落了戶。大哥就近管理那邊的作坊,趙玉蘭作為精通婦產科的女大夫,是當地薑氏分院的副院長,他們的孩子有跟著趙玉蘭學醫的,也有打算繼承作坊的,反正都過得不錯,在當地是受人尊敬的一家子。

唯一不好的一點,就是那地方離曲陵鎮太遠了,回來探親一趟都要超過一個月的時間。

彆說薑白芷了,二哥跟小弟他們一家子都挺想念大哥大嫂的。

至於三弟,則是帶著他媳婦去文賦城城裡定居了,方便他媳婦去探望哥哥一家。至於嶽父大人,由於他人在皇城那邊,實在離得太遠了,從文賦城坐馬車過去,要兩三個月的時間,他們夫妻倆差不多五年才去看望一次,不然時間全耗費在往來的路途中了。

小妹也跟著她丈夫,常年在東南交壤的一個城鎮生活。不過不是特彆固定,他們有錢,在好多地方都有宅院,時不時會回文賦城的宅子,他們回來就給薑白芷寫信,家裡人會到文賦城去聚一聚。

想到外麵的家人們,薑白芷無奈地搖搖頭,感慨道:“我隻是沒想到,我們一家子會分散到各地去罷了。”

最初穿越過來,她想的是一家人和和美美過一輩子。

後來發生戰爭,她祈禱父兄平安回來。可最後父親沒能回來,哥哥受了傷,好歹恢複了。那會兒,她想著,他們兄弟姐妹幾個,好好在胡楊柳村過一生,順帶想些法子,讓家裡賺多點錢就夠了。

沒想到,他們一家人都有了賴以生存的技藝,各個腰纏萬貫,可卻沒能都留在小小的胡楊柳村。

就連她薑白芷,也大多隻住在醫院的宿舍,逢年過節,才會跟楊二郎回楊家住些時日呢。

“換個角度想,要是當年你爹沒選擇在胡楊柳村落戶,或許你們兄弟姐妹幾個,如今連對方在哪裡遊曆都不知道呢。”楊二郎溫和地說著。

“這倒確實……”薑白芷笑開了,眼角有微微的皺紋,“不過,我這麼在各地開分院,原本散在各處的薑氏後人,基本上都主動找上最近的分院,加入進去了。我家連五代內的族譜都給修了出來,要是祖先知道,也會覺得開心吧。”

這件事算是個意外之喜。

就跟當年二伯他們找到薑白芷一樣。在薑氏分醫院在各地開張後,頂著薑氏這個名號,再加上醫院神乎其神的醫療水平,如今還在做遊醫的薑氏後人,自然會上門問上一二。

做遊醫太辛苦,隻要是找上門的,最後都留在當地醫院做了大夫。有些通過各地醫院交流醫護人員名單,還找到了多年未見的兄弟呢。

女孩子要難尋一些,不過,聽聞薑氏醫院的名號,有些女子說通丈夫帶她去尋親,或者看病時順便提一嘴,拜托當地醫院幫忙問一問,有沒有她們兄弟在。

就這樣,許多分散了很多年的兄弟姐妹,居然靠著醫院重新聯係起來,實在是一件大好事。

“娘,要是我長大了,要去很遠的分院做大夫,你會不會生氣啊?”小兒子小心地問薑白芷。

薑白芷揉揉他的頭,“分開了又不是見不到了,娘不會阻止你去做什麼。”

“唉,要是馬車能跑的更快一點就好了。”小女兒托腮抱怨道,“那娘想誰就能立刻去找誰,不用在家愁得吃不好飯。”

雖然如今的水泥路很平整好走,加快了馬車的速度,可馬車畢竟是靠馬來拉的,馬最快的速度就那樣,而且馬也會累,需要休息、吃喝拉撒,就沒法真正不停地趕路。

二兒子打了個哈欠,用手指在醫院食堂有些泛黃的飯桌上勾勒著什麼,“指望馬車跑更快,不如指望我能早點順利把不要馬的車做出來。”

薑白芷笑彎了眼。

二兒對醫術不怎麼感興趣,但跟著他二舅了解過許多新工具的設計過程,當年的織布機、紡紗機怎麼做出來的,後來加快農戶翻地速度的犁、還有其他減輕種地負擔的農具的設計理念,他都跟著學過。他很喜歡這種創新、創造的過程。

他一直在構想的,就是怎麼不要馬、不要牛、不要驢,隻要一個帶輪子的車,讓它能穩定地行進。

“娘,我會努力快點把這樣的車子做出來的,到時候,你要是想大舅他們,就能乘我做的車子過去啦,我會把車子做的又快又穩的!”二兒子拍拍胸脯保證道。

薑白芷笑著看他,說:“好,那娘就等著笛澄做出又快又好的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