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第 20 章(1 / 2)

祖傳的頭鐵也讓顧衍在短短一年就練就了一身安撫他們的絕學,打動這些王的從來不是什麼百姓民生,而是利益——巨大到他們無法拒絕的利益。

比如,江山萬年。

顧衍一邊整理著思緒,一邊娓娓道來。他說話有一種獨特的魅力,可以讓人將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他身上,並且發自內心的讚歎他的能力。當然,這不是什麼神力或者金手指,僅僅是顧衍作為他自己與生俱來的能力。上輩子,他通過這樣的能力成為了一位老師,今生也陰差陽錯的走上教育行業,真是造化弄人。

顧衍談到從文字故事入手,先讓各國百姓了解秦國,也了解被秦國統治的好處,潛移默化的讓民心向秦國這邊靠攏——民心所向,自當所向披靡。再加上如今各國的王確實不是明君,甚至各國前幾代都不算是明君了。

和他們形成反比的是,自穆公來秦國國君雖然代代頭鐵,但也代代明智,代代強。嘖嘖,都不用顧衍編故事,現成的例子就能忽悠的其他國士子來秦國求出路。至於百姓,不習慣的還是秦法和秦吏。

秦吏難做,但同樣在縣村裡有巨大的權力。過快的擴張會導致官吏供應不足,培訓不到位,匆忙上任的官吏甚至有的是地痞流氓出身,這樣在律法執行的時候難免有誤差。甚至有人會以權欺人。

百姓當然不會覺得是秦吏本人的錯,更多的是將自己的痛苦轉嫁給秦法,而那些被滅國的氏族稍微鼓動,那就是在動搖國家通知的根基。

“若是以紙為引,百姓知秦之能,自然夾道相迎這是其一;潛移默化的使民間有識之士學習秦法,好在秦軍進駐時可接管政務法令,當地人與當地人好溝通,便於宣揚秦之令這是其二。此二者,乃萬代之基。”

至於後續怎麼操作,顧衍相信自己不需要說的很清楚,秦王在心裡已經有了考量。有些話,也不是作為臣子的他能說出口的。

說了這麼多,不過就是想要秦王同意紙張的生產和推廣。顧衍相信,隻要他此時種下一顆種子,整個民族在未來就能收獲一顆金燦燦的代表文明的樹。為此,他不惜代價。

果然,秦王聽完顧衍的解釋笑著說,“那用歌舞的方式推廣秦之威名的法子倒是有趣,準了。”身邊的侍從官立刻記下。

至於紙張的生產和銷售——

“容寡人再想想。”

秦王不鹹不淡的推了。

回去的路上,顧衍沒有讓車夫直接駕車回到書院,反而是在鄉野間轉悠起來。顛簸的車上,顧衍想著今天秦王的態度,和周圍官吏的反應,一條條一個個的分析。這是他的習慣,獨自一人去考量未來的路。

紙的出現不僅僅是動搖了貴族的基礎,更是觸動了秦王那根由變革和穩定爭奪著的神經。

國君不知道他的才能嗎?他不知道紙是好東西嗎?

不,秦王比誰都清楚。所以,他才害怕。

公元一世紀,差不多就是三百年後吧!大陸的西方,是秦人不知道的一個國家,能工巧匠為了提高生產某種東西的效率,為皇帝進獻了一個可以大幅度節省人力的機器。皇帝下令重賞了工匠,然後摧毀了那個機器和它的製造圖紙。

這個國家,叫羅馬;這位皇帝,是維斯巴薌,一位以重整國家,善於用人且勵精圖治聞名史書的皇帝。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