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莫家世簡蹭飯(2 / 2)

陳氏看向兒子,心裡有了新的慰藉,“我兒心胸寬廣,阿娘不及你。阿娘聽我兒的,阿娘信你,不過是個捕快的差事,阿娘也不想讓你再去刀頭舔血了。就給你阿叔吧,也算替你阿爹還你阿爺的養育之恩。隻一樣,你阿叔每月要給咱們家1兩銀子,直到我兒成親為止。”

趙嬤嬤心裡讚歎,楊家小子果真有魄力,尋常人家爭破頭的差事,說給人就給人了。

待趙嬤嬤走後,黃氏和楊老二頓時喜出望外,給1兩銀子就1兩銀子吧。黃氏再也不挑揀陳氏了,隻顧著誇獎陳氏母子:“老大媳婦,還是你會養孩子,鎮哥兒讓你養的又大氣又上進。雖老大不在了,有鎮哥兒,你還愁什麼呢,你老了的日子定然要比我強百倍呀。”

陳氏勉強扯了個笑容,“阿娘過獎了。”

楊老二喜得圍著楊鎮打轉,“鎮哥兒,你真將差事給了我了。哎喲,鎮哥兒,阿叔以後就托你的福了,再不用四處給人幫閒了。”

楊鎮點點頭,又囑咐楊老二,“阿叔就算頂了阿爹的差事,捕頭肯定是不要想了,捕快我看阿叔也是做不了的。衙門裡定有彆的安排,阿叔莫要挑剔,不管什麼差事,好好當差,養活阿奶、嬸子和弟弟妹妹們,這才是男子漢大丈夫。”

楊老二搓搓手,“還是鎮哥兒你有見識,我白比你長個輩分,以後阿叔就聽你的。”

黃氏見兒子這個樣子,心裡歎氣,若不是老二沒出息,她又何苦來這裡遭人白眼,被人戳脊梁骨罵。

第二日,衙門裡就來人把楊老二領走了。大理寺見他不像楊捕頭一樣勇武,勉強認得幾個字,做過幫閒和中人,就給他安排了個普通衙役的差事,跟著各處大人們外出辦事。

黃氏立時就帶著行李走了,她知道,陳氏早就嫌棄她嫌棄的要死,礙於名分,不好直接趕她走。兒子既得了差事,大房又傍上了莫家,大房的家私什麼的,她想都不敢想。

楊老二的差事辦妥了,莫家來人接走了楊鎮。因莫家與楊家隔了大半個城,走路得顛簸兩個時辰,楊鎮就住到莫家去了,半個月回一次。

楊鎮走前,陳氏帶著楊鎮,攜著禮品,去莫家道謝。莫太太親自接待了她,並安撫她好生過日子,楊鎮到莫家進學,不用陳氏操心,家裡有什麼困難,隻管來莫家。

陳氏千恩萬謝後回來了,又帶著楊芙娘點燈熬油給兒子做了幾身好衣裳,不能太花哨,畢竟還在守孝,也不能太素淨,被人瞧不起。肖氏知道後,讓豆娘也給楊鎮做了幾雙鞋襪,還有一身天青色的袍子。陳氏一並給兒子帶去了,還給兒子荷包裡塞了些銀子。

楊鎮走後,陳氏母女深居簡出,除了日常買米買菜,並不出門。肖氏時常帶著李承業兄妹過來,幫忙乾些力氣活,有些要男人家出麵的事情,讓李承祖去,他慣常與外頭人打交道。趙世簡有一回來李家,也一並跟著過來了,還幫楊家把新買的柴劈好,碼的整整齊齊。

李承業原要自己乾,趙世簡劈手奪過柴刀,“我整日跟我阿爹習武,力氣大著呢,還是讓我來吧。”

陳氏覺得趙家二郎不錯,她不知趙李兩家的瓜葛,但隱約知道這是李家為李姝相看的二郎,家裡還是官身,並不敢有彆的心思。

楊鎮去了莫家後,從不多行一步,也不多說一句。

莫正卿親自接待了他,考了考他的功課,見他是個上進的好孩子,囑咐莫二爺親自送他去學堂,配齊了筆墨紙硯,另外送他一名使喚小廝,吃穿用度包括月例銀子,都按照家裡小爺們的份例,安排了個隻有四間房的小院子給他住。

楊鎮道謝後都接受了,他知道,這是阿爹拿命換來的。

去了小院,小廝已經在那裡等著他了。見楊鎮進來,忙跪下磕頭。

楊鎮哪裡見過這場麵,忙拉起他,問他叫什麼名字。

旁邊的莫二爺道:“按規矩,鎮哥兒要給他賜命呢。”

楊鎮入鄉隨俗,想了想道:“那你就叫墨竹吧。”小廝忙道謝。

莫二爺吩咐墨竹好生伺候少爺,並把墨竹的身契給了楊鎮,告訴他:“缺了什麼,或有什麼想吃的想玩的,儘管找我。”

楊鎮躬身:“謝過莫二爺。”

莫二爺笑道:“這樣叫就外道了,叫莫二叔罷。賢侄不知道,家裡下人多,總有個把勢利眼,賢侄不嫌棄,叫我聲二叔,也省的那起子勢力小人看輕賢侄。”

楊鎮立刻拱手鞠躬,“侄兒謝過莫二叔。”

莫二爺走後,楊鎮問墨竹:“你原先在哪裡當差的?”

墨竹道:“小的原是外頭莊子裡的,父母都還在莊子上。近日太太著人從莊子裡抽了一批小廝,攏共二十來個呢,才學好了規矩,小的就被分到哥兒這裡來了。”

莫二爺特意給楊鎮尋了個沒有府內背景的小廝,這樣更忠心一些。

楊鎮帶著墨竹把院子巡視了一圈,正房坐北朝南,隻兩間屋,一間臥房,一間做廳堂。東西兩邊各隻有一間屋。院子小的很,幾步見方,但地處不是很偏僻,也能保證**。楊鎮預備把東廂房給墨竹住,西廂房做書房。

楊鎮見墨竹比他還小呢,就要伺候人,也不苛待他。有什麼吃的玩的,都分他一份。人前二人講規矩,人後楊鎮並不拿規矩壓他。主仆二人關起院門,隨意的很。

墨竹原來在莊子裡,吃的住的都一般。到了莫家,先被管事拿規矩狠狠教訓了一兩個月,隻以為小爺們麵前錯不得半點規矩。沒想到分到楊小爺身邊,待他如親兄弟一般,他無以為報,隻有更加用心伺候楊鎮起居。

莫家幾個小爺聽說楊鎮是阿爺救命恩人的兒子,還是莫二爺親自送來的,也不敢輕視他。親戚家的孩子都是附學,也說不上瞧不起楊鎮。先生見這少年郎勤學上進,也非常喜歡他。

莫家長輩得了什麼好東西,凡有莫家小爺們的,必定有楊鎮的。楊鎮每回歸家,莫太太還讓趙嬤嬤給他帶上些吃食和布匹,拿回家給陳氏和芙娘使。陳氏母女每月有楊老二供應的1兩銀子,再加莫家給的東西,儘夠過普通日子了。一時間,莫家知恩圖報的名聲傳遍了整個京城。

故此,楊鎮雖是個小小捕頭的兒子,因莫家長輩看護,並未在莫家受委屈。陳氏聽說後,越發感念莫家恩德。雖說是楊捕頭拿命換來的,但身為捕頭,遇到叛軍要殺上官,挺身而出原就是本分,人家就是不念你的恩情,你又能到哪裡說理去呢。

日子一天天過,很快到了李承祖成親的日子。

作者有話要說:  朦朦朧朧的少年時光,總是那麼美麗~~網,網,大家記得收藏或牢記, .報錯章.求書找書.和書友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