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少珩榮升少師少監, 趙棣得了監國玉印。
前來燕王府的人就多了起來。
“以前冷清的時候,盼著有人來。”
“現在人來了,又發愁。”
燕王府的屬官現在的想法估計就是這個吧。
一開始, 莫少珩還能熱心的接待, 但實在熬不住彆人絡繹不絕地上門。
“抱大腿啊, 難道不覺得晚?”
不過彆人都不覺得尷尬,莫少珩自然也不覺得了。
最後, 當了甩手掌櫃,讓趙棣一個人去應付吧,反正彆人上門也不是為了他。
莫少珩去了農田上,經過這幾天的澆灌,他的幾塊農田已經有不少水了。
因為是第一次蓄水, 其實是十分耗水的, 泥土會吸收水分,隻有當泥土吸收夠了水分, 田裡麵的水位才會上來。
路過的人還在奇怪。
地不是這麼種的啊。
就算現在不缺水了,也不用……將地裡關這麼多水吧?
北涼還沒有出現水田種植,所以看見這樣的農田多少覺得古怪了些。
此時, 莫少珩和一群學生正站在田坎上。
以及,一頭壯牛。
牛是從牧場專門送過來的。
一群學生還在奇怪,“老師,我們今天吃牛肉嗎?”
看著牛的眼神都不對了。
莫少珩嘴角一抽,“這牛不是用來吃的。”
然後道,“我們今天用它耕地。”
一群學生:“哈?”
耕地?
他們現在已經不是一開始對耕地農作一無所知的時候了。
“沒聽說過誰家耕地用牛耕啊?”
都是用耙子,一天麵朝黃土背朝天的耙地,特彆累人,這也是農戶最累的活計之一。
然後看向南一, “南一,難道你彈琴能讓牛聽話的耕地?”
南一現在可厲害了,彈的琴連蜜蜂都能聽懂,蜜蜂能根據南一琴聲去蜇人,恩 ,是去針灸。
他們為什麼知道?
因為他們天天被南一拿來練手,美其名曰舒筋活絡,沒少被蟄得跟豬蹄子一樣。
如果在街上看到一群鼻青臉腫的少年,不要奇怪,就是他們了,沒有挨打,蜜蜂蟄的。
沒辦法,一開始南一控製得不夠精準。
聽說南一練成這門絕活,就是因為去牧場牽了一頭牛回去,天天對著牛彈。
南一也懵得很,牛還能耕地啊?
要是這樣,他們吃了那麼多牛肉火鍋,實在太罪過了。
莫少珩笑道,“普通的耕地自然不行,但我這農田卻是可以的。”
邊說邊給牛上犁。
這牛天天跟牧童在一起,一點也不怕人。
犁是莫少珩去鐵器鋪,讓鐵匠專門打造的。
莫少珩說道,“犁地,讓土地變得鬆軟。”
“能讓作物的根係生長更加輕鬆,生長得更加的茂密,提供充足的氧氣。”
“從而讓作物生長得更好。”
一群學生,“記起來記起來。”
以前,他們也看到農戶每年春耕,都會將地耙一遍,但是為什麼卻是不清楚。
莫少珩已經將犁架好,然後下了田。
農耕時代的利器,牛和犁,幾千年的智慧呢。
看上去簡單,但第一個這麼使用的人,絕對是天才。
所謂的智慧,可不就是想到了他人所不能想。
牛開始穩健地向前走,看上去並沒有怎麼用力,但已經將插在泥裡麵的犁拉著向前走了。
犁分開泥水,形成翻開的泥土。
這也是因為被水浸泡過的泥土比較好耕,也是從來沒有聽說過用牛耕乾地的原因。
牛走得慢悠悠的,在身後留下一條長長的翻地。
隻需要到田的末尾,調轉個頭,再往回犁就行。
一群學生嘴巴都張成了O形,看上去好簡單的樣子。
關鍵是根本不需要人出多大的力氣,耕的地比人挖的還好,看上去慢悠悠的,但速度一點都不慢。
“要是能犁乾地就好了,又將是我北涼一大利器。”
莫少珩心道,想得倒是美。
一群學生已經忍不住了,紮起褲腿下了田,“老師,讓我試試呢?”
一群穿著袍子的少年,將褲腿紮得高高的,扶著犁,跟著牛溜達。
連南一都沒忍住。
嘻嘻哈哈地,體驗著犁地的快樂。
“該我了,該我了,讓我來犁他一塊地。”
莫少珩:“……”
也虧得是隔三岔五地出來勞動,要真像農戶一樣,每天勞動個不停,莫少珩覺得,氣氛就不是這樣的了。
有這群學生幫忙,犁得還挺快。
犁得還算平整。
育苗的農田,是需要一些特殊處理的。
需要在地裡挖環形的水溝,水蓄在水溝裡麵就可以了,灑種的地方,地需要平,且隻需要幾毫米高度的水位就行。
大概就是,種子一半在泥裡,一半在空氣裡麵。
莫少珩見一群學生幫著犁地,找了人挖水溝,他自己找了個扁擔,將地碾平。
因為是水田,碾平並不難。
這樣灑上去的種子才均勻。
莫少珩也僅僅是在示範,因為這麼多水田,靠他一個播種,根本不可能。
等將水稻的種子,均勻地灑在碾平的泥表,一群學生還在奇怪,“這是在種什麼?”
“好像和以前的種法不同。”
自然是不同的,因為不同的農作物有不同的種植方法。
莫少珩說道,“這是水生作物,名叫水稻。”
“你們要記清楚怎麼種的,因為……”
“我們北涼能不能真正脫貧致富吃飽飯,靠的就是它了。”
一群學生:“……”
哪怕以前培育優良種子,老師都沒有說過這樣的話。
不由得觀察著鋪在水田泥麵上的種子。
“顆粒好大,一顆都相當於好幾顆粟了。”
這些稻子,是用帶有一點溫度的水浸泡過半天才下的種,看上去的確顆粒飽滿得厲害。
“就是不知道產量如何,還有口感如何。”
“要讓百姓吃飽,得能做主食才行。”
莫少珩聽著一群學生嘀嘀咕咕的討論著,這可是一群貴族的少年呢,若是以前,怕是連五穀都未必分得清。
將種子灑在泥麵,這隻是第一步而已。
莫少珩又拿來削的長條小樹棍,彎曲成“弓形”,插在灑好種子的泥麵上。
這樣插了一排,就像搭起來的弓形房架。
然後用麻布做的布,蓋在了弓形的木棍架子上。
這是標準的農村育秧苗的方式。
遮光,保溫,保持濕度。
其實哪怕不用布遮擋,也能生根發芽,但時間需要很長,而且發芽也不夠充分,不能完全吸收胚芽中的養分。
當然,這樣的育苗方式,也有弊端,需要時刻注意,因為當種子抽芽長出葉片後,如果溫度過高,或者因為太過密閉氧氣不足,會使葉片發黃而死。
莫少珩示範了一遍,就讓莊子上的農戶,完全按照他剛才做的,弄剩下的部分了。
一群學生看得有勁,手上的筆記做得嘩嘩的。
等傍晚的時候,農田裡,就是一個個被水溝隔開的麻布棚子,整整齊齊的。
在莫少珩看來十分熟悉的一幕,但在其他人看來就顯得怪異了。
“有些像……小房子。”
“給種子蓋的小房子。”
莫少珩:“……”
其實說得也沒錯,溫室裡,才能茁壯成長呢。
今天隻是弄了一部分,明天還要繼續。
莫少珩也擔心出問題,所以每天都得來。
還有就是,除了育種的農田,其他的農田,也開墾好陸陸續續交到莫少珩手上了。
於是,莫少珩讓人去牧場多趕了些牛來耕地。
奇怪的一幕,還讓不少人跑來圍觀。
沒看懂,但看了個驚訝。
原來牛還可以這麼用,還有那個叫“犁”的東西,也太好使了吧。
可惜不能耕乾地,不然得節約多少精力啊。
莫少珩每天都往地裡跑。
白天氣溫高了,需要將棚子打開一個口子,保持裡麵的溫度不太高。
晚上冷了,又得密閉好,不至於讓種子凍著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種子發芽,綠色的苗長了出來。
密密麻麻,整個水田,四四方方的都是秧苗,看上去還挺好看。
這些秧苗漲勢也差不多,連高矮都一樣似的。
等長到中指高度,就得將遮擋的麻布撤掉了。
“這樣高度的苗,已經足夠適應外麵的天氣和環境,不再需要嗬護在棚子裡麵,棚子裡麵過高的溫度反而不適合它們了,它們需要更加明媚的陽光。”
一群學生笑得哈哈的,“怎麼跟小孩子一樣?”
莫少珩一愣,可不就是這樣。
小孩,自然也是越幼小的時候越需要照顧。
放眼望去,連片的綠色塊狀秧苗,這是北涼的希望。
或許彆人僅僅是覺得好看,而莫少珩:“這是希望的田野。”
“我們正走在希望的田野上。”
一群學生:“……”
他們發現了他們老師的一個秘密。
有時候賊煽情。
“這水稻真有這麼好嗎?”
莫少珩肯定地點點頭,因為他經曆過啊,彆人還在期待的時候,他早就體驗過結果了。
說道,“等豐收的時候,你們又要升官了。”
說道這個,趙景澄和範慎兩個哈的就笑了出來,他們兩個大朝會的時候也是要上朝的,可是站在最末尾,金殿的門口,根本聽不清前麵在討論什麼。
所以兩人每次都擠眉弄眼的打發時間,甚至仗著他們小,能被前麵的人擋住身影,沒少惹出事來,莫少珩都數不清他們被趕出金殿多少次了。
其他學生也差不多,他們感覺他們才封了個官沒多久的樣子,怎麼又要升官了?
不過想一想,他們老師升官才叫快,他們這算不算也挺正常?
看著田裡麵的秧苗,眼睛都笑成了一條縫隙。
老師都這麼說了,他們可得對這些小綠苗認真一點。
他們下去之後還會對筆記,生怕記錯了。
莫少珩除了育秧苗,其他春播自然也沒有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