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千萬貫(1 / 2)

火棉的發明,令軍器監上上下下鼓舞不已。但是遼人的窺伺也令“火器”研發的計劃蒙上了一層陰影。

好在種建中與明遠早有布置,軍器監山陽鎮作坊中人人對此閉口不談,嘴上把得牢牢的。

整個汴京城,除了親曆者,沒有人知道遼人曾經在火器實驗時出現,更加沒有人知道出現在火器實驗時的遼人,竟然是遼國出使大宋的副使,其真正的身份是大遼太子。

然而禦史的彈章還是及時出現了。

彈劾的內容很搞笑,竟然是“擾民”:指責軍器監在山陽鎮鬨出的動靜太大,導致周圍人家中的易碎器皿碎了不少,甚至還有牆壁出現裂縫的。

軍器監中,上至曾孝寬,下至明遠這等編外“顧問”,聽聞消息都是無語。

什麼叫豬隊友?這就是豬隊友!

山陽鎮人家中的瓷器碗碟,確實有從架上掉下來震碎的。甚至連玻璃作坊在山陽鎮中的那間“樣品展示店鋪”,也蒙受了不少損失。

但軍器監事後已經對其進行了補償,那些趁此機會能夠翻新屋子的百姓甚至還很歡喜,感覺撿到了大便宜。

誰知禦史彈章就差昭告天下:軍器監在山陽鎮實驗威力巨大的武器呢!

朝堂上是如何爭論這事的明遠不知道,但是之後軍器監開始調整。

山陽鎮軍器監作坊改建為“山陽冶煉廠”,下設“煉焦”和“煉鐵”兩個分部,並且開始嘗試利用風力和水力,對進行鋼鐵進行鍛造,打造邊軍將士們使用的鐵甲。

從此,山陽冶煉廠源源不斷地產出鐵甲,通過附近的水路交通,源源不斷地運至東京城中位於興國坊軍器監倉庫儲存,隨後按需調往緣邊各路。

而“火器”研發項目組不日就將調離京城。明遠不知道這個項目會移到哪裡去,但從曾孝寬口中泄露的一點點口風可以聽出,應該會移往南方某地。

明遠:……也對,至少要距離西北二虜遠一點。

等到技術攻堅階段完成,“火器”真正達到了安全可靠、成本可以接受的水平,就可以在北方設立製造廠,大規模生產並裝備大宋官軍了。

這天他與種建中在山陽鎮處理完各項交接事務,兩人並轡,一起回汴京城。半道上種建中卻又被曾孝寬叫去興國坊。

明遠無奈,隻能自己回家。

他一到自家巷口,就見到鬢邊簪了一朵碧桃花的史尚在那裡探頭探腦。

“郎君,家中來了訪客。”

明遠看著史尚的表情,就知道來客非常重要。

他這位大管家為人鬼精鬼精的,看人也很準,史尚說是要緊的客人那就非常要緊。

“那位姓呂,看年紀已過半百了,但他自稱是您的——‘師兄’?”

明遠隻覺得腦袋裡“嗡”的一聲。

年紀已過半百,依舊是自己的師兄的,就隻有那位——“藍田呂氏”中的老大,呂大臨的長兄,呂大忠。

呂大忠的年齡實際比張載還要大。但是他認為賢才不在年歲高低。在一次聽了張載講學之後,呂大忠便心甘情願拜張載為老師,追隨他探尋經義大道。

但是明遠在陝西的那段時間裡,呂大忠一直在外任官,因此明遠雖然住過他家的房子,卻從來沒有見過他。

是什麼風把這位大師兄給吹來了?

要知道,明遠當初打著入國子監上學讀書的名號進京,但是卻在這裡“遊手好閒”了一年!

萬一呂大忠來過問自己的學業,那該怎麼解釋?

在史尚眼裡看來,平素一向風流倜儻的明遠似乎被這個消息驚呆了,連臉色都嚇得煞白。他好心提醒:“要不要小人去通知哪位,能來幫郎君解圍的?”

明遠就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拉住史尚,如此如此,吩咐了幾句。

然後他硬著頭皮,回到自己家中。

呂大忠正在花廳中等著明遠,而且臉色頗為好看——

不為彆的,隻為明遠在花廳中的書案上放著整整齊齊的一排,是所有在汴京城中刊印的《橫渠學刊》。

明遠在推廣橫渠先生的學術這方麵,努力有目共睹。呂大忠看了想必也很欣慰。

不管怎樣,明遠總算給呂大忠留下了一個好印象。

明遠趕緊上前,向呂大忠見禮,規規矩矩地拜見師兄。

呂大忠正如史尚所形容的那樣,已經年過半百,頭發花白,臉上額頭上皺紋叢生。他與昔日橫渠門下的“教導主任”呂大臨眉眼五官十分相似,風格也十分相似,一開口便讓人覺得他嚴厲不可親近。

因此,雖然呂大忠開口稱讚明遠過去不遺餘力推廣“關學”的舉動,但明遠還是有些戰戰兢兢,不敢多說,生怕多說多錯。

他小心翼翼地相詢,才曉得呂大忠時任陝西路轉運判官,這次來是上京磨勘的。

呂大忠上京之前特地前往橫渠,拜見過張載,因此得知橫渠門下有三名弟子正在京中。

呂大忠既然是張載門下年紀最長的弟子,自然擔負有教導之責,見了明遠,聊了兩句,便詢問明遠這些時候在汴京的經曆,以及是如何鞏固所學的。

這位大師兄一聽說明遠在國子監中的學籍被人擠掉,因此在這裡蹉跎了一年,那對眉頭立即緊緊地皺起。

“遠之,這一年裡,你不會是……荒疏了學業了吧?”

呂大忠抬頭看看明遠家的花廳,隻見布置精美,各位稀有的玩器擺件放置在博古架上,牆壁上掛著名家字畫。明遠奉上來的茶水也不是凡品。

雖然呂大忠早已聽說明遠這個小師弟“家境優渥”,但是此刻親眼見到,還是覺得小師弟恐怕是“玩物喪誌”,被汴京城的繁華給迷了眼。

明遠連連推說沒有,這段時間裡,他一直都借著師長們寄來的學術文章,在汴京城中“自學”。

然而呂大忠瞅瞅明遠,也不覺得他是個能自學的樣子,當即隨手取過一本《橫渠學刊》,道:“那麼師兄就來考較考較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