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天下何安(2 / 2)

沈悠連忙解釋:不,這真不怪始皇,不是他挑的!

【還是繼續說說大秦存在的問題,畢竟,秦曆二世而亡,雖然有秦二世的無能,但大秦存在的問題,並不是因為秦二世上位才產生的。稱皇帝後的始皇陛下廢除分封製,建立了一套自中央到地方的郡縣製和官僚製。初分全國36郡,後來又因為土坡的擴大增至46郡。三公九卿製都懂的了,後世不管怎麼變,萬變不離其宗。】

【隻是這樣是不夠的,試想始皇要批閱奏折,嗯,從前的楚地寫的楚國的文字,趙地寫的是趙國的文字,一輛馬車出了秦地就得換輪,這是人過的日子嗎?始皇陛下自知這樣亂成一團的情況必須改變,下令統一貨幣和度量衡;統一文字。】

【到現在為止,我們依然慶幸於始皇這番作為,如果不是有他的強勢推行,我們華夏或許就會跟M國一樣,各自為政,誰的法也管不到誰的地方。說是一個國家,實則各不相融。語言文字都不統一,確定都是自己人?但是,這在當時來說不知要引起多少人的反對。當然,尤其是各國的貴族

們。】

秦始皇臉色一凝,有些事哪怕知道會有許多阻力,他也從來沒有遲疑過,非為不可。六國都亡於他手了,六國的貴族,他們若是敢起來鬨事,隻管來試試看,他們鬨不鬨得起來!

【在這一切的基礎上,始皇修築長城以禦匈奴,為了讓天下互通,始皇讓人修馳道和直道。所謂馳道,也就是國道,以秦都鹹陽為中心,通往全國各地的馳道。就這點,不得不說我們始皇早在幾千年前就明白一個道理,要致富先修路,也怪不得稱咱們始皇為基建達人。】

【對於六國的人們,始皇也怕他們暗中準備,特意把他們一部分遷往鹹陽,一部分遷到巴蜀、南陽、三川和趙地,使他們脫離鄉土,以便監視。這波操作怎麼說呢?容易招人恨。】

【故土難離的道理大家都懂,誰不想在自家的地盤好好的過,想要監視控製他們,未必隻能把人往麵前放,或者讓人跟他們的人隔開。一個不好反而適得其反。倒不如利落點,把他們的門客解決了,順便把他們的地分了。這些個貴族也好,各國的舊臣也罷,他們為什麼能成為禍害,還得是因為有人。人要是沒了,再把他們聚集人的根本解決,用百姓牽製他們。百姓跟他們絕不是一路,田地分到百姓手裡,再讓百姓盯著這些各國的貴族,看他們還怎麼鬨得起來!】

???秦始皇聽得一愣,可隨後又覺得這個主意好,具體要怎麼操作才更好?

得了沈悠一個好主意,秦始皇眼睛都亮了!

【不僅如此,為了避免各地百姓有造反的可能,始皇將各地的武器都收繳上來,並且在鹹陽城鑄成十二個各重千石的銅人。這波操作怎麼說呢,看著像是可以解決問題,實則已經在第一時間把百姓當成了敵人。百姓是大秦的敵人嗎?】

【百姓不僅不是大秦的敵人,更是大秦得以安定的根本。把百姓推到大秦的對立麵,隻會讓大秦真正的敵人高興。從古至今的百姓從來都是相當容易滿足的。隻要有房住,有地種,吃飽穿暖,他們都不會想不開去造反。】

【因為史

書的遺失,讓人根本不知道當初的大秦在一統天下之後是怎麼樣安頓百姓,讓人深以為憾。當然,秦朝的問題並不單單隻是各國的貴族問題,相比之下,社會基礎的矛盾更多,哪怕是秦國之內,本身都有問題,往前說,能追避到商鞅變法那會兒了。】

沈悠說到大秦的問題,如何不讓人驚心,突然被點名的商鞅以及主持商鞅變法的秦孝公都一愣,這個,能追迦到那麼前嗎?

“陛下,天幕所言未必都是對的。”秦始皇聽著在沉思,底下的臣子已然第一時間出聲,並不希望秦始皇太把沈悠的話當回事。秦始皇一眼瞥過去, “那你能告訴朕,大秦因何曆二世而亡?”

這個,這個問題,底下的臣子能答得上來嗎?

秦始皇目光沉著的道: “你們身為大秦的臣子,想方設法要討朕的歡心,朕知道。可是,比起討朕的歡心,朕更希望你們能幫朕安定大秦的天下,想出讓朕的大秦可以真正千秋萬代的法子。"

頓了頓,秦始皇繼續道: "朕知道天幕說的未必是對的,畢竟論起治國之道,她未必有資格對你們指手畫腳。同樣,她能看到的問題,也未必是你們能夠看到,又或是你們敢說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