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4 章 罷黜百家(2 / 2)

【為什麼董仲舒提出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會讓漢武帝劉徹甚喜之呢?須得論一論當時一個大環境。百家爭鳴是學術界繁盛的代表,各家的學說在不同的領域裡綻放他們的光彩。對帝王來說,他們所統治的時代也需要找一個適合滿足他們的學派,以此達到他們作為帝王的目的。】

【帝王的目的是什麼?臣子聽話,百姓安居,諸國歸順,國泰民安。要達到這一目的難道是隨口幾句話就能做到的?每一個皇帝都在不斷想方設法讓自己的權利過大,因為一個沒有權利的皇帝意味著他可以隨時被人乾掉。要怎麼樣才能保證自己不會輕易被人乾掉呢?集權。中央集權。將皇帝的權利無限擴大,我們所知道的一句名言,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難道不是中央集權的最好證明?不管一個臣子有罪無罪,皇帝覺得你該死,你就得死。嗬嗬,我們唾棄以及努力推翻的封建主義裡,其中就有反皇權和反官僚主義是因為什麼,正是因為皇帝當著當著一個個都成變/態的,壓根不講理。說話不中聽他殺你,做事不順他意,他殺你。慘無人道的中央集權到了最後,已經完全是不給人生路,不反他等什麼?】

!!!沒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當皇帝的聽著臣子們最後聽話到如此地步,高興是高興的,結果一聽沈悠後麵的話,反封建裡包含的反皇權,讓他們稍稍一愣,不是,怎麼反皇權呢?

並沒有到君要臣

() 死,

臣不得不死那一步的臣子們,

愣愣了半響,最後化為如釋重負。君與臣,從來都是相依也相爭的,此消彼長的道理他們都知道,沒有想到最後臣子的地位會落到那等全然沒有辦法反抗的地步。

不對,從始至終,除非上頭的皇帝太過無用,亦或者當臣的不願意真正跟皇帝動手,否則惹了皇帝不喜的臣子,有幾個有好下場的?

一朝天子一朝臣,他們一個個作為臣下,能做的事並不多。

【當然,到了清朝時,我之前提過一嘴,那會兒再沒有所謂的君臣關係,對於滿朝的皇帝來說,所有人都是奴才。可以說,有骨頭的臣子都隨著大明朝亡而被一個個殺掉,最終留下的都是隻會卑躬屈膝,連聲附和之人。想想到最後皇權對人性的壓榨,人已然不是人。對待奴仆,從始至終封建社會的人們的態度都相當一致,可以隨意打罵,主打殺奴連律法都不管,試問在如此的壓迫下,誰能不站起來反抗?誰能願意如豬如狗一般由人宰殺?】

本來一群人被沈悠前麵的話震驚得不輕了,結果發現才哪兒跟哪兒了,遠遠不夠。

臣子最後已經不是臣子,變成奴才了!

奴才是什麼?對,奴婢,沈悠說的是奴婢,除了皇帝外,所有人都是奴婢,可以任由皇帝一聲令下,想殺就殺,想打就打的奴婢。

無數文人士子感覺到一陣陣徹骨的寒意,倘若到了那樣的地步,他們活著有什麼意思?他們能再說什麼一展抱負,能說什麼濟世安民嗎?皇帝一念既可將他們殺之,把他們當成奴婢一樣的皇帝,會聽他們的建議,會把他們當回事嗎?

不,不,沈悠是騙人的,沈悠肯定是騙人的,怎麼可能會有如此局麵,斷不可能。

無數人安慰自己,否定他們聽見的一切。怎麼他們都覺得不可能會有沈悠所說的局麵。

掩耳盜鈴,不過如此。

【君臣關係的變化,儒家學說占據了統治地位,源頭正是在大漢此舉-“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我們所知道的天人感應,以及後世綿延數百年的二綱五常,都是董仲舒提出來的。所謂天人感應即認為天能影響人事、預示災祥,人的行為也能感應上天,比如我們最知之甚多的莫過於皇朝一但有太後或者皇後參政時,有什麼天災人禍,一個個都會拿了女子當政為理由,好像說得彆人當政的時候就沒有天災似的。】!,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